技術聚焦/能力實證/角色轉型 鐳洋三步驟跨入通訊衛星產業

2023-03-04
俄烏戰爭中,通訊衛星表現亮眼,成為低軌衛星最大行銷宣傳,帶動各國政府及業者積極投入。台灣早在2021年通過《太空發展法》,並於2022年大力推行,預算倍增。在衛星各種功能模組中,通訊元件極為關鍵。台灣業者因應5G邁入高頻而研發的陣列天線及射頻測試方案,如今也成為切入衛星市場的契機。

對於剛步入衛星通訊、特別是計畫涉足衛星端元件設備的台灣業者,有三個步驟可列入考量:首先須評估自身技術強項,以此制定商業合作模式;接著須取得飛行履歷,以此證明產品品質的實際水準;最後,可規畫透過技術轉移的方式,善用台灣多年資通訊產業生產優勢及完整的製造鏈,拓展技術服務範疇。在低軌衛星用陣列天線市場一鳴驚人的鐳洋科技,便是如此逐步完成其策略布局。

Step 1:鎖定技術/合作模式

廠商的技術走向,往往與客戶需求密切相關。鐳洋科技技術長周瑞宏便表示,鐳洋以射頻測試起家,是在兩年前受到美國客戶要求提供衛星產品設計服務,才以此為契機設計出衛星所使用的陣列天線,陸續交貨發射端和接收端的陣列天線,成品已於2022年上半年發射。這項合作專案建立起合作夥伴對鐳洋的信任,繼而詢問其他產品,例如地面接收站的天線設計,鐳洋也因此建立起按照客戶規格進行天線設計的服務模式。

鐳洋在測試方面累積的實力也可和產銷模式相輔相成,周瑞宏說明,對測試架構的了解有助於產品設計,特別是衛星地面站的陣列天線和傳統天線不一樣,須開發相應的測試驗證方法,而知道怎麼設計,才知道怎麼校正,因此鐳洋能憑藉深厚的測試經驗,自行開發校驗程序的演算法。

具備天線設計的能力之後,鐳洋接著開發潛在合作對象,確定服務定位。由於生產能力較無法與其他專精於此的台廠相比,鐳洋瞄準以開立規格為主的歐洲衛星營運商,透過設計出符合客戶規格需求的產品(地面接收站)打入供應鏈,目前已與數間客戶配合,預計今年將有產品導入量產。

鐳洋科技董事長王奕翔(左)、鐳洋科技技術長周瑞宏(右)

Step 2:取得飛行履歷證明實力

對於飛上太空的元件,各家業者依舊十分重視「飛行履歷」,常選擇和已有相關紀錄的廠商合作。鑒於鐳洋和客戶的合作目前仍以地面接收站為主,若規畫進軍衛星本體,飛行履歷將成為談判桌上極具分量的證明。為此,鐳洋和太空中心合作,於2022年底獲選參加國內自製3U衛星的計畫,偕同國立中央大學成立太空研發中心。

周瑞宏表示,和中央大學合作除可利用雙方資源,創造出適合進行測試驗證的環境,中央大學先前發射的經驗也能夠協助縮短5~10年的學習曲線。此外,中央大學若在發射衛星時使用鐳洋的模組,也有助於鐳洋取得相關飛行經驗,成為日後與衛星廠商合作的資本。 周瑞宏預期,當飛行履歷足夠證明實力,便可和衛星業者展開通訊衛星在太空端的合作。目前該計畫預計於2023年底交付一顆3U立方衛星,等到衛星發射、取得相關紀錄後,鐳洋就能以此飛行履歷和客戶談合作,因此最快近兩年就有機會接到立方衛星相關的訂單。

Step 3:技術移轉開發新服務

鐳洋在Step 1主攻地面接收站天線設計,生產則委外交由指定合作夥伴進行;走到Step 2太空端設備,考慮衛星產量在全盛時期,每年將有數千顆左右,因此打算設計生產兩者全包。鐳洋初步選擇做立方衛星,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且組裝時間較短,可能將成為鐳洋未來5~10年的下個重點。

不過,製造單一顆衛星和成千上萬顆衛星所考量的重點不同,周瑞宏特別強調,未來期待透過技術移轉,將Know-How留在台灣。近年商用衛星需求急遽提升,將以降低成本和大量製造為重點。他表示,國外衛星營運商考慮在台生產成本較低,一直有與台灣廠商合作發展的意向。

看向2023年,周瑞宏認為,儘管大環境景氣不佳,今年仍是衛星產業的發展重點,例如歐洲衛星營運商便計畫於今年開始提供衛星網路服務,而美系廠商在地面接收站/使用者終端部分,部署量也持續上升。衛星通訊前景看好,而對於有志於此的廠商來說,找到擅長技術並證明能力,是加入衛星產業鏈的重點之一。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