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3G WCDMA/UMTS才剛開始在世界各地部署,科技專家似乎就對這項熱門新技術失去興趣,並轉而討論HSDPA的應用潛力,此為科技演變的常態,一旦確定能部署某種技術,即開始著手進行下一項更大的計畫,HSDPA就是這種情形,但這並不代表HSDPA和UMTS只能有一種存在,而是指在多數情形下,HSDPA將成為一種易於部署的3G UMTS網路加強軟體。
目前OLED面臨市場不明及良率不高的問題,業者紛紛縮減投資與研發規模。奇美電子投資的奇晶光電傳出縮編,友達光電OLED的研發也傳出暫停訊息,在在顯示OLED前景堪慮。在此市場態勢,OLED廠商除了改善現有技術瓶頸,也須調整市場布局,以為因應。
手機向來為中小尺寸面板上最大之應用領域,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成長的帶動下,2005年全球中小型面板驅動IC出貨量約16億顆,而隨TFT LCD面板在手機市場應用漸廣,其驅動IC也成為各廠競相投入的領域,然面板持續降價,驅動IC不免調整成本以因應低價手機市場需求,因此驅動IC廠商無不絞盡腦汁,降低驅動IC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行動應用已在世界各地吹起狂潮,不論是歐美或是日韓,紛紛大談M化帶來的無限可能。隨著行動無線應用熱烈,HSDPA和IEEE 802.16e的拼搏也愈演愈烈;如HSDPA有著功率控制有效性的優勢,IEEE 802.16e卻在強大窄頻干擾上占了上風;HSDPA雖在早期基地台的協助之下省去大幅系統建置成本,IEEE 802.16e則不用負擔專利智財權的龐大費用。在各有優劣的情況下,這場行動無線技術的主宰之爭,一時之間仍難分高下。
OLED因其技術突破,逐漸在面板市場站穩腳步,並打破藩籬,往中高階手機主面板市場挺進,OLED市場的大躍進,皆有賴於各家面板廠技術研發與突破,如杜邦以印刷方式生產OLED面板、三星簡化OLED製程等不勝枚舉,藉由各家面板廠提出的報告中,可一窺各面板廠OLED技術之發展動態。
行動通訊市場正邁向3.5G,電信業者紛紛將系統升級,以符合HSDPA標準。HSDPA晶片與終端產品亦陸續上市,目前終端產品所支援的主流資料傳輸速率為下行3.6Mbit/s。而HSDPA與行動式WiMAX之爭正悄然上演,在技術特性方面,兩者相去不遠,但在市場發展上,HSDPA的發展速度領先行動式WiMAX1~2年,且產業鏈較完整,搶占先機高。未來兩者可能皆融合於4G行動通訊標準,後續動向值得關注。
目前行動電話面板主流態勢仍為TFT LCD,CSTN則因成本低,一直在低價手機市場中保有其優勢地位,然OLED因逐漸突破良率瓶頸,持續增加其在手機面板之使用率,因此手機面板三強鼎立局面已然確立,雖然日後是否有所變動仍是未知數,但2006年中高階手機主螢幕應用OLED面板有明顯增加趨勢,打破以往OLED僅運用在MP3播放器或手機次螢幕的格局,因此OLED突破良率限制後,手機面板市場可望重新洗牌,展現新局面。
除了建構家庭網路之外,電力線通訊也可提供視訊、語音服務。由於發電成本提高,各國電力業者已開始發展電力線通訊建構智慧型電力網,以監控電力品質、控制負載、減少電力浪費,甚至防止偷電,也可透過電力網提供加值服務,開闢新營收來源。此外將電力線通訊應用於社區與大樓監控,可發揮電力線特有優勢。而第二代設備的性能遠比第一代系統優越,不僅頻寬較大,也具有較高的抗干擾性。
電力系統架構的不同將影響PLC建置,為了進一步了解PLC在台灣的可行性,台電已與國內電信相關業者共同建立測試系統,深入探討相關技術。實驗發現許多重要結論,例如低壓PLC會隨著負載所造成的電力線品質污染,而影響通訊品質;一般商業大樓5MHz以下干擾較多,而在10M~25MHz之間頻段的通訊品質較佳;中壓與低壓系統連接時,則不適用多時分工(TDM)中繼器,必須將兩系統獨立分開。
無線感測器網路逐漸成為無線通訊產業中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無線感測網路技術包括ZigBee、Z-Wave、Bluetooth Lite與Smart Dust等,其中,ZigBee與Bluetooth Lite是基於IEEE官方組織所衍生的通訊協定,至於Z-Wave與Smart Dust則是由民間組織自行訂立的標準。這些技術在功耗、支援網路節點數、調變技術、傳輸頻段、傳輸距離與協定堆疊等規格方面多有所不同,其技術特性也直接影響到其未來的市場規模。
電力線通訊正式進入高速時代,歐洲、美國、日本業者相繼推出200Mbit/s晶片,市場開始活絡,並刺激各種多媒體應用發展。同時原本由美系業者獨大的14Mbit/s晶片市場,卻由於歐洲業者搶先推出200Mbit/s產品,使得產業版圖將發生變化,下游網通業者必須多方押寶,同時進行不同陣營產品研發,以利後續發展。
台灣早期開發標準射頻的晶片廠商,在無線區域網路及藍芽戰場敗陣下來,紛紛退居幕後,暗地開發非標準射頻,可望在新市場找到第二春。此外,也有不少晶片設計公司一開始就鎖定在非標準射頻市場,試圖在該市場站穩腳步後,再跨入標準射頻市場。如今,已有少數廠商完成非標準射頻的開發,預計在2006~2007年,台灣廠商將紛紛出貨,搶奪向來為外商所把持的非標準射頻市場。
非標準協定射頻藉由其低功耗、低成本及易開發等特性搶攻標準協定射頻市場,由於技術特性與應用範疇接近,藍芽及ZigBee首當其衝,且市場戰火逐步升溫。目前已有多家廠商推出非標準射頻解決方案,頻段範圍涵蓋27M~2.4GHz,由於採用毋須授權頻段,因此抗干擾技術也成為市場上生存的重要關鍵。
利用電力線來傳輸資料的技術,早在幾十年前就已開始發展,且多年來一直被電力公司用作電網控制的工具。如今電力線通訊已經有相當突破,國際上不少電力公司與電信公司合作發展電力線資料傳輸業務,速率愈來愈快,目前已有200Mbit/s電力線通訊產品商業化,電力線通訊國際標準也即將相繼出現。許多電力業者正積極將成本極小化以提高競爭力,並提供電力產業的附加價值,因此電力線通訊已引起廣泛的注意。
電源系統逐漸成為受到嚴密監控的次系統,由於沒有產業標準可循,系統設計人員和電源供應設計人員必須自行開發客製化解決方案。PMBus通訊協定的發展,就是為了支援系統和電源次系統之間的各種通訊需求。PMBus能解決生產期間的測試和組態配置等問題,也能在減少額外負擔的情形下,提供系統與電源供應之間的通訊功能,大幅提升數位化電源的普及速度。
802.11n是WLAN的新一代標準,承諾提供更高的資料傳輸率、更大覆蓋範圍和可靠性,因此適合傳輸大容量檔案的應用。IEEE標準團體正在制訂該標準,預計要到2007年才能底定,屆時802.11n產品可與既有的11a/b/g設備互通。由於802.11n草案已經通過IEEE的正式審核過程,符合802.11n草案的硬體已紛紛上市,現階段消費者在選購符合802.11n草案的產品時,尚須注意該產品支援11n草案的哪些選項。
手機為了節省輕載狀態下的耗電,必須進行電源控制模式的轉換,此時數位技術較為適宜,但是數位式功率轉換技術的成本必須與類比技術相近或更低,才能獲得市場青睞,因此唯有採用最低成本的架構才能獲得成功。本文討論一種專用數位控制電路,有助於獲得兼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同時保留數位實現方案的優點和彈性。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