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全球手機市場的浪頭上,中國內需、外銷市場龍頭的地位已經難以動搖,而中國自身的手機產業也正面臨大規模洗牌,動盪不已:老一代逐漸淡出江湖,新興業者爭搶出頭,再次證明長江後浪推前浪的不變真理。
站在全球手機市場的浪頭上,中國內需、外銷市場龍頭的地位已經難以動搖,而中國自身的手機產業也正面臨大規模洗牌,動盪不已:老一代逐漸淡出江湖,新興業者爭搶出頭,再次證明長江後浪推前浪的不變真理。
2005~2006年是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產業新舊更替的重要時期,以波導(Bird)、TCL等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品牌業者已褪去光環,歸於平淡;而以華為(Huawei)、中興(ZTE)、廈新(Amoisonic)為代表的新生代力量已開始粉墨登場,並可望在中國大陸未來的行動電話產業競爭中扮演新的舵手,帶領整個中國市場的成長。
中國行動電話市場起伏劇烈
綜觀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產業,2000年代初期在當地巨大市場需求和高利潤的刺激下,中國大陸業者蜂擁進入行動電話產業,並在韓國設計業者和台灣代工廠商的技術支援,搭配本身之通路優勢與行銷宣傳,造就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品牌廠商第一次輝煌,並在2003年達到頂峰,諸如波導、TCL等品牌業者成為該時期的領導業者。
但此後不久,在國際行動電話品牌廠商反擊以及產品快速升級的情形下,缺乏市場反應、盲目擴大規模的當地品牌業者大多遭遇嚴重的庫存危機,引發原就吃緊的資金鏈迅速崩裂,原本中國大陸一線廠商波導、TCL則陷入成長下滑的困境;再加上2004年後,越演越烈的黑市(Black Market)行動電話大幅蠶食中、低階產品市場,更使得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品牌廠商的處境雪上加霜。
然在此時,一些新的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品牌廠商亦開始嶄露頭角: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局端設備廠商,憑藉其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與電信服務業者密切的合作關係,更積極進入行動電話、資料卡等終端產品市場;而原長期蟄伏、潛心研發能量累積的廈新、聯想(Lenovo)等,亦開始頻頻獲得電信服務業者的訂單。
早期業者逐漸退出市場
根據資策會執行之經濟部ITIS計畫分析,波導、TCL等早期領導業者之崛起優勢,乃以通路為核心、廣告宣傳為輔的「雙翼」行銷策略,雖在市場初期有一定成效,然老狗玩不出新把戲,終因無法面對新興競爭而逐漸退出市場。究其原因如下:
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市場已進入成熟期,新增用戶規模增長平緩,換機用戶需求成為市場主要驅動力,但由於換機用戶對行動電話的品牌、性能、品質已有一定了解,使得在這方面表現較好的國外品牌廠商脫穎而出,中國大陸品牌業者則被邊緣化。
隨著產品升級汰換速度加快,缺乏自主研發實力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廠商也面臨競爭弱勢。由於大多數中國大陸品牌業者之產品設計,都仰賴外部技術支撐,在技術來源雷同之下,進而導致產品設計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同時,再加上當地缺乏智慧財產權保護,剽竊、仿冒設計產品的現象嚴重,迫使中國大陸廠商不但須要與外商進行激烈的價格戰,又要與內部仿冒競爭,同時面對的雙重壓力,從而削弱產品利潤。
如前文所述,中國大陸傳統行動電話廠商倚賴通路而崛起,然在國際品牌調整通路策略,從縮減通路層級、建立更有效的流通體系做起,大大提升通路效率的同時,當地廠商卻因2004年後庫存危機,嚴重打擊了通路廠商的信心,使得雙方之間的合作關係岌岌可危。其次,家電連鎖通路近年逐漸冒出頭來,讓大型家電連鎖通路業者如國美、蘇寧等,以壟斷一線市場、主導二線市場、滲透三線市場等方式,大大擠壓原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品牌業者在當地通路商的生存空間。
新秀趁勢崛起
在老將逐漸退出市場以後,攻下行動電話市場山頭的就是華為、中興、廈新等新秀。上述業者憑藉在海外市場的成功布局,反攻中國國內市場,再加上適切的策略結盟,更大大打響名號,取得當地市場的高市占率。
華為/中興由局端順勢跨入終端
華為、中興是中國大陸行動通信局端設備市場的兩大領導廠商,而隨著近年來在海外3G局端設備市場逐步突破,他們亦成為歐美行動通訊局端設備大廠的競爭者。由於這些設備廠商原先在開發3G局端設備時,就擁有相當的技術,再加上上游晶片廠商高通(Qualcomm)等的支援,更有效降低手機市場之學習曲線與進入門檻。
到2006年12年為止,華為、中興已與沃達豐(Vodafone)、Telefonica、Hutchison等數家歐洲主要3G行動通訊服務業者達成供貨,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華為與歐洲第一大行動通訊服務業者Vodafone之間的合作,2007年起雙方將擴大合作,而華為每年至少將為 Vodafone出貨5款3G行動電話,以每款至少50萬支計算,再加上其他產品線銷售,預計華為每年將出貨超過1,250萬支。
廈新突破庫存僵局 市場回溫
與波導、TCL等其他大多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廠商類似,廈新在2004年也陷入了發展危機。不過由於廈新的產品線一直集中在中高階市場,出貨規模有限,因而避免了陷入嚴重的庫存危機;另一方面,廈新為另闢生天,也從2004年起開始擴增研發資源,並以3G行動電話作為重點研發方向。
除了3G產品外,在智慧手機(Smart Phone)部分,廈新與微軟(Microsoft)的合作在2006年亦獲得重大突破,於2006年初推出首款基於Windows Mobile 5.0的智慧手機產品E70。在客戶關係方面,廈新亦於2006年5月與Orange達成協定,雙方聯手推出新一代超低價智慧行動電話,該產品除將具備無線上網、無線收發電子郵件等功能外,價格更將低於歐洲市場同類產品。
動盪中國後勢有待觀察
由於整個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產業目前正處於震盪調整時期,因此相關的產業人士必須關注下列重點:
在2G/2.5G產品方面,隨著產業核心競爭要素轉移至研發為基礎的綜合能力較量,早期主要依靠行銷策略起家的第一代中國大陸品牌廠商或被淘汰、或進行策略轉向;然而隨著中國大陸政府2005年初開始放開對行動電話生產、內銷執照的限制,又有數十家新進業者進入該領域,產能嚴重過剩仍難以改變。
近期隨著中國大陸當地行動電話零組件產業的崛起,由於上游關鍵晶片、液晶顯示器(LCD)甚至光學攝影等領域供應商的出現,當地廠商以「低成本、低價格、低毛利」的競爭策略出現,並已獲得大量新進中小品牌業者所採用,成為另一種在地商業模式。雖然該模式仍有品質較差、品牌知名度有限等問題,但卻已滿足中國大陸較多中、低收入消費者的需求,因此有助於其市場擴張,或許在未來可因累積資源而擁有進一步發展之機會。
至於3G產品部分,雖然廈新、華為、中興已在WCDMA產品方面有所建樹,但在產品線分布、產能規模、品牌影響等方面,與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等廠商仍有一定差距,僅在新興國家有機會。
從整體來看,雖然中國大陸政府積極發展TD-SCDMA,有助於中國大陸行動電話藉由TD-SCDMA占有全球市場的一席之地,但若要藉此改變整個產業競爭態勢,機會仍有限。
主要原因在於TD-SCDMA產業未來的發展仍有許多變數,再加上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產業尚未完成整合,包括廠商數量眾多、力量分散、內耗嚴重等局面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繼續,因此此時仍非當地市場的最高點。不過,通過TD-SCDMA所培養出的中國大陸行動電話供應體系,其未來發展卻值得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