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美超微(Supermicro)推出首款戶外邊緣系統,適用於5G無線接取網路提案(RAN)、人工智慧(AI)推論和其他智慧邊緣聚焦應用,採用IP65等級機殼的伺服器,該產品將搭載Intel Xeon D處理器和第二代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並提供多樣化的組態選項。這些新系統適合用於嚴峻的戶外環境,且將支援業界轉往開放原始碼軟體和分散式硬體發展的趨勢。
現今由於4G LTE部署遍及全球,6GHz以下的頻段已被大量使用,為全球網路營運商於低頻段部署5G NR帶來挑戰。針對該難題,羅德史瓦茲(R&S)日前宣布與聯發科進行合作驗證,使用該公司的無線電通訊測試儀,並結合聯發科的被測裝置(DUT),以動態頻譜共享(DSS)技術針對5G NR低頻段部署,使行動網路營運商能在相同頻段使用LTE和5G NR技術,加速網路布建。
半導體巨頭三星電子(Samsung)日前宣布量產行動裝置用資料安全晶片,搭載於近期發表的Galaxy S20系列智慧手機。本次推出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 SE)由安全晶片(S3K250AF)暨安全軟體組成,並已通過CC共同準則(Common Criteria)評估保證等級EAL(Evaluation Assurance Level)5+認證,能將私人資料隔離於獨立資料儲存空間,使行動裝置資料防護多一層保障。
TWS可說是消費性電子產品近期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僅透過藍牙傳輸,就可以擺脫線纜的束縛,直接與手機對接通話與聽音樂,帶動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因此藍牙技術聯盟積極制定新標準,同時藍牙SoC廠商方案則不斷推陳出新,期能搶下市場。
USB技術標準組織USB開發者論壇(USB-IF)日前宣布,三星智慧手機Galaxy S20系列已獲USB Power Delivery(USB PD)3.0標準認證,支援可編程電源供應(PPS)功能。該系列新手機將可使用其他同樣通過認證的第三方快速充電器,為新版USB快充標準的普及邁開一大步。
5G商用發展持續發燒,而結合混合實境(Extending Reality, XR)可以為不同產業帶來新的機會,提供了全新數位時代所需要的創新。而日前高通(Qualcomm)也在「What's Next in 5G」記者會活動中推出XR2 5G參考設計平台,期能加速XR頭戴裝置開發。
物聯網發展規模逐漸顯現,成熟的智慧城市基礎建設持續擴大布建規模,新興的B2C商業應用逐漸浮現,廠商在解決方案與應用服務兩端,持續擴大市場與開拓新興應用的挑戰與機會。
物聯網應用具備破碎化特性,因此3GPP持續針對技術規格改善,延伸頻寬與延遲性的技術規格,讓物聯網的應用可以持續擴展,物聯網需求將朝向垂直產業與消費性應用發展,LoRa與Sigfox也致力掌握自身技術的優勢,發展適合的應用領域與商業模式。
5G網路的運算需求將自核心逐步轉移至邊緣(Edge),看好此一趨勢,英特爾(Intel)日前針對5G推出軟硬體解決方案,並一口氣推出了10奈米系統單晶片(SoC)、第二代Xeon處理器、結構化ASIC以及乙太網路介面控制器(NIC)等新產品,以加速5G網路布建。
車聯網技術已成為自駕車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而串連車與車、車與基礎建設,以及車與人的通訊有賴於車用短程通訊技術(DSRC)和C-V2X的幫助,形成這項技術的核心元件就是RFIC收發器。為了讓RFIC收發器可以更快普及於市場,Imagination宣布將其CRF4600射頻(RF)IP已被整合至Autotalks的PLUTON2 RFIC收發器中,且該IP現時已處於矽驗證階段,預計將於2021年之內量產。
繼先前攜手數家光學公司展開合作,電信設備商諾基亞(Nokia)日前宣布其光通訊領域的布局將再度延伸,收購美國矽光子製造商Elenion,透過其關鍵技術拓展市場版圖。本次收購預計於2020年第一季完成,可望藉由Elenion的矽光子技術降低產品及網路營運的建置成本,進一步擴大光學供應鏈。
美國日前宣布推出Snapdragon X60 5G數據機射頻系統,為全球首個採用5奈米5G基頻晶片,同時是全球第一個支援頻譜聚合的5G數據機射頻系統,涵蓋所有主要5G頻段與組合,包括使用分頻雙工(FDD)與分時多工(TDD)的毫米波與Sub-6GHz頻段,能夠運用片段頻譜資產提升5G效能,為電信營運商提供絕佳的彈性。
2019年5G晶片及相關裝置已陸續面世,為5G商轉開了一扇大門。接下來,5G大規模的商用腳步將向前邁進,其背後仍有不少技術挑戰和市場壓力亟待克服,本文將回顧5G發展的歷程,從中推敲適合未來5G的發展之路。
隨著智慧時代屆臨,5G、物聯網及人工智慧(AI)等科技更迭,使消費者生活型態有所轉變,亦使消費模式豐富及深化。透過「智慧互聯」,使人-貨-市場間的關係進而多元,邁向數位化零售世界。
隨著科技發展,臉部辨識技術亦有所更迭。透過專利檢索及分析,得以深入了解臉部辨識所涉及的關鍵字,並分別以領域/技術/應用/專利申請年度別交叉比對;同時針對現下臉部辨識企業擁有的專利進行分析,亦可進一步瞭解臉部辨識科技的影響擴及範圍。
5G為科技產業帶來龐大商機,同時也為萬物互聯打造快速又即時的通道,串聯世界各式各樣的行動裝置,然而隨著聯網便利性的提升,延伸而來的安全疑慮也就更值得深思,也間接推升3D感測方案的需求大增。
愛立信(Ericsson)發佈最新「2030年十大消費者趨勢」消費者期望,到2030年前,能夠與人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以及觸覺等感官互動的連接技術將會帶來一系列有益的服務,並且將於現實生活中普遍實現。
2017年華碩搭載3D飛時測距(ToF)推出擴增實境(AR)手機,期能透過AR應用刺激手機銷售量,最終卻失敗收場。直到2019年,三星、SONY、LG與OPPO開始相繼推出3D ToF手機,再次掀起3D ToF需求,其中OPPO更推出AR眼鏡,在眾多設備商的帶動下, 有望重新推動3D ToF發展。
基於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近幾年席捲整個科技產業,幾乎所有科技業者都不敢忽視人工智慧的應用商機跟未來發展潛力,FPGA業者也不例外。包含賽靈思(Xilinx)、英特爾(Intel)與萊迪思(Lattice)、微芯(Microchip)等國際知名大廠,均已針對機器學習推出對應的解決方案。不過,由於各家業者的核心技術與競爭優勢不同,因此在產品定位的選擇上,很明顯地出現「雲」、「端」通吃與集中火力,強攻邊緣運算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
目前最熱門的5G使用案例大多圍繞在物聯網(IoT),以及該技術對垂直產業的挹注,尤以工業物聯網(IIoT)最受關注。針對5G-IIoT的應用要求高容量、低延遲與核心網路的建立,預期將型塑出不同以往的全新商業模式。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