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從能源管理起家,乘著物聯網風潮起飛,資策會物聯網技術研發團隊InSynerger,切入近期最熱門的工業與園區聯網,發展物聯網雲端平台資料分析,並結合國內數十家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業者,獨立成為新創公司,提供完整IIoT服務。
工業4.0時代來臨,工業物聯網(IIoT)、智慧化工廠等概念隨之興起,如何建立完備的自動化系統來支援這些概念,成為業界關注的議題。為此,廠商也推出新型微控制器(MCU)來因應市場需求。德州儀器(TI)半導體行銷與應用嵌入式系統總監詹勳琪表示,自動化系統主要可分為感測擷取、處理控制以及連結三個環節,而德州儀器也針對這三個應用端推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有線高速網路在資料中心高頻寬需求帶動之下,將從100G往400G邁進,儘管技術架構才剛確立,目前市場主流還以100G為主,不過在高畫質影音、電競、虛擬貨幣、物聯網、AI、社群平台等應用的持續發展之下,產業鏈皆摩拳擦掌樂觀看待400G高速網路的發展前景。
筆電就像智慧手機一樣,可無時無刻支援Gigabit等級傳輸已化為真實。高通於2018 Computex展會上推出Snapdragon 850平台,提供隨時隨地上網的行動體驗,同時三星亦宣布將於2018下半年發布搭載該平台的聯網筆電。
USB Type-C實質上已有一統連接埠標準的氣勢,不過在高速傳輸與全功能支援應用上,在線材、連接器、認證等層面遭遇不小瓶頸。目前產業面臨的品質、設計與成本問題,對於台灣廠商來說,也是產業與技術升級的良機,應該把握機會投入深耕。
今年年初盛大展開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展示各種最新技術的應用,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串連各種產業必備的關鍵聯網技術5G,其商用腳步逐漸明朗化,後續發展令人引頸期待。
高畫質影像傳輸已漸漸成為影視主流,而兩大影音傳輸介面HDMI與DisplayPort也因應高畫質內容以及AR/VR等遊戲應用發展,持續更新標準,提供使用者更完善的高畫質影音體驗。
人才的培養一直以來是各大產業發展中,不可缺乏的重要一環。而科技與時尚的結合,更是體現出異業整合人才的重要性,新一代人才須適時地走出舒適圈,學會跨領域整合與創新設計的技能,創造自我價值。為此,u-blox與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所)合作舉辦「智慧服飾工作營」,企圖透過科技與時尚結合,激發出學生無限想像的創造潛力。
近幾年汽車產業開始朝智慧化與電動化發展,傳統車廠與科技廠商紛紛投入自駕車、電動車以及車聯網開發,汽車電子元件成本比重不斷提升,也帶動車用半導體市場擴大。台灣業者可善用既有的車載充電器(On-board Charger)、電池管理及電動車馬達等技術切入市場,搶攻這波商機。
智慧裝置聯網化的普遍開花,帶動大數據資料不斷爆增,使得高速傳輸介面的需求與日俱增,加速5G、USB Type-C等傳輸介面的發展,更帶動資料中心往更高容量前進,以因應產業發展。
高速傳輸技術近年遭遇無線技術的擠壓與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位元傳輸率已不是技術價值的唯一重點,未來幾年高速傳輸除了會持續往更高速、更通用的趨勢發展,還將透過高度整合與充電的便利性創造新的消費者使用體驗,並更積極推動可與無線技術區隔的新興功能。
2015年9月,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ITU-R M.2083《IMT願景:5G架構和總體目標》,定義增強型行動寬頻(eMBB)、大規模機器型通訊(mMTC)、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uRLLC)三大業務場景,以及峰值速率、業務容量等八大關鍵指標。
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發展十年磨一劍,終於在資料中心與3D感測應用需求帶動下,成為群雄競逐焦點,其發展開始逆風翻揚,躍居成為帶動相關供應鏈營收成長的隱形推手。
物聯網高度分散的市場特性,驅動大量的廠商投入少量多樣的應用,對於電子元件經銷商來說,無疑是帶來推波助瀾的效果,成為營收發展的一大助力。為此Digi-Key發展出一站式的銷售模式,從硬體、開發系統、軟體,甚至是雲端服務的供應,打造一條龍式的銷售策略。
人工智慧(AI)成為未來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應用領域幾乎無所不包,發展已久的機器/電腦視覺與AI最成熟的影像辨識技術結合理所當然,機器/電腦視覺須進一步處理資料輸入,此處理過程應乾淨俐落並準確無誤,而在工業、汽車和消費性電子等應用皆掀起一股熱潮;未來機器視覺將成為提升品質和生產力的主要驅動力,與AI結合後更將如此,低功耗FPGA可達成機器和電腦視覺等嵌入式視覺系統所需的互連和運算效能,成為可編程元件的新藍海。
隨著太陽能發電及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電力市場對電力儲存的需求越來越大,儲能被視為未來能源業的明日之星;台灣以ICT產業的基礎,切入歐美市場,並從儲能模組與系統服務切入,或許是個不錯的突破點。
工業物聯網(IIoT)成為智慧製造的核心系統,由於其系統龐大、應用多元,單一的通訊標準已難因應全部需求,因此在不同的子系統中,必須各自採用適合的通訊技術,方能提升整體效能。
人工智慧(AI)、自駕車、5G等未來趨勢即將來臨,產業典範面臨轉移之際,可編程元件廠商賽靈思(Xilinx)為因應接下來的產業挑戰,針對重要人事與產品架構推動新陳代謝,該架構是Xilinx擴大市場策略的一部份,將幫助Xilinx朝FPGA以外的領域發展,並突破僅支援硬體開發者的局限。
工業機器人商機成長潛力一片樂觀。延續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盛況,2018年在ABB、發那科(Fanuc)、安川電機(Yaskawa)、庫卡(Kuka)等廠商帶動,加上3D視覺感測技術導入,預計工業機器人市場將持續升溫。
為了滿足新技術與新興應用設計需求,益華電腦(Cadence)以提升設計工具性能,來加快晶片設計的速度,連同更加智慧化與滿足系統層級晶片設計等三大目標,為實現人工智慧(AI)與更小的元件尺度設計注入一劑強心針。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