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因應電信應用的複雜與多元性日益提升,網路系統要先轉型為廠商中立且由軟體驅動,網路架構朝向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因此,AI在電信網路中處理分析以及故障預防等領域受到熱烈討論,甚至已經有實際運用的案例。
訴求遠距離、低功耗、低成本與小資料量傳輸的NB-IoT大受電信商青睞,2017年在眾多低功率廣域網路(LPWAN)通訊技術之中脫穎而出,陸續布建於中國、歐洲與美國等國家並付諸商用,可望大幅加速物聯網發展。
搶進工業物聯網(IIoT)應用市場,四零四科技(Moxa)揪團打群架。Moxa日前宣布成立「Moxa Solution Partner創新聯盟計畫」(MSP),號召系統整合商、顧問業者、軟體開發商與設備製造商結盟為戰友,以Moxa專業的設備聯網技術作為基礎,協助聯盟夥伴開發多元創新的應用方案,現已有13家業者響應加入。
2017年是個無線充電產業成長的引爆點。國家儀器(NI)表示,廠商導入無線充電技術接收/傳輸元件的複合年平均成長率(CAGR)高達80%。在眾所矚目的蘋果(Apple)計畫推出具無線充電的iPhone 8消息曝光後,包含HTC、華為等廠商,今年都有可能在無線充電市場提供相對應的方案,刺激傳輸與接收端的無線充電業務有望倍數成長,而圍繞在手機應用的周邊配件,也將帶來更多商機。
在廣泛的物聯網應用當中,門檻最低且相關應用最多的當屬智慧家庭(Smart Home),因家庭最貼近人們的生活,將日常生活與物聯網結合,從最初的物聯網裝置到系統整合演變為平台及服務的延伸,此過程為的就是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物聯網應用必須進行許多設備間及雲端資料傳輸,藉由在本地近端建立霧運算架構可有效減少傳輸量與延遲,而無線通訊則是實現完整連接能力不可或缺的要項,如何為應用系統選擇正確的無線技術將是設計成功的關鍵。
採用人工智慧的好處是將人類從大量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人們專注在高價值的工作,在這股AI熱潮之下台灣廠商現階段多處於摸索階段,關鍵將在於如何利用過去產業優勢,並結合在地化與差異化的策略找到最佳的切入點以布局未來。
藍牙5(Bluetooth 5)新標準上路,目標鎖定在智慧家庭、物聯網(IoT)、音訊等三大應用。終端產品廠商必須更換晶片以符合最新標準。新藍牙標準是否對物聯網有推波助瀾的效果?產品設計開發時應該注意哪些?藍牙認證需要符合哪些?以下將一一說明。
台灣迎接次世代行動寬頻腳步加快。高通(Qualcomm)宣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合作意向,共同發展由5G新空中介面技術所驅動的小型基地台。透過本次合作,可望加速台灣OEM和ODM廠商在5G新空中介面技術的小型基地台及基礎設備之上市與全球商轉時程。
USB Type-C電池充電器安全再添保障。看準USB Type-C降壓-升壓型電池充電控制器需求的起飛,德州儀器(TI)推出一對適用於1至4節(1S至4S)設計、具高度彈性的單晶片降壓-升壓型電池充電控制器。bq25703A和bq25700A同步充電控制器可透過USB Type-C和其它USB埠為筆電、平板、行動電源、無人機和智慧家庭應用等終端設備提供高效充電能力。
網狀網路在連接設備的家庭和商業安裝中將成為主流。2017年藍牙技術聯盟正式宣布藍牙Mesh網路,為原本就具備網狀網路功能的ZigBee和Thread投下一顆震撼彈,也促進了網狀網路發展風潮加速擴散。
台灣首座智慧零售量販店登場。研華偕同英特爾(Intel)和家樂福,以「端」、「網」、「雲」互聯技術整合多種零售智慧軟體於研華UShop+雲端管理平台上,並運用內含Intel Core和Intel Atom處理器主機系統,共同打造家樂福台灣首家智慧零售量販店。
工業4.0堪稱當紅炸子雞,各大廠商皆想藉由工業4.0技術減緩勞動人口結構變遷壓力,並透過智慧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力,但卻苦於智慧化升級過程的層層關卡。為此,英特爾(Intel)提出5C概念,將工廠升級分為五個階段,一一擊破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
通訊模組在物聯網應用開發上,重要性與日俱增,特別是對那些過往較少或從未接觸無線通訊技術的垂直應用領域開發者而言,已通過驗證、可隨插即用的通訊模組,無疑是為產品加入聯網功能設計的最快途徑,有助順利卡位物聯網市場。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 ADAS)是自駕車最重要的幫手,其中角色有如系統耳目的就是各式感測器,也是車用電子最重要的一類元件,包括:光學攝影機、光達(LiDAR)、毫米波雷達與紅外線、超音波雷達。
藍牙5與藍牙Mesh搶占物聯網市場主導地位。繼2016年年底藍牙技術聯盟推出新版藍牙5標準後,隨即又在今年發布藍牙網狀網路技術,提供更快、更大的傳輸速度與容量,並支援更長的傳輸距離,可望進一步推升該技術在物聯網市場的競爭力。
因應產品故障或外來突發狀況,系統備援設計因應而生,就汰換頻繁的數位產品而言,這類的冗餘設計其實並非必要,但對於高度依賴感測辨識的無人載具、智慧動力機械等產品,卻是攸關公共安全的必要配備。
2017年2月底西班牙世界通訊大會(MWC),數十家電信大廠共同推動將5G時程再提前半年,面對即將於2017年12月推出的非獨立5G新無線電(Non-Standalone 5G New Radio),相關廠商動作頻頻積極卡位,各方皆看好5G廣泛的影響層面,儘管市場需求未張,2G升3G的殷鑑亦不遠,5G卡位戰已然正式開打。
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IIoT)風潮持續發燒,全球製造業正掀起一波新變革。透過無線通訊技術、定位、感測等技術,打造完善的設計,可提升產能、良率,滿足工業產線對客製化與速度需求,增進工廠應變能力與智慧化程度。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Digi-Capital預估,2020年時AR/VR市場規模將達1,200億美元,許多新型的VR/MR裝置已經進入工業、醫療及軍事等專業領域中,並協助產業人士完成更專業的執行工作,其強勁市場潛力,讓國際大廠紛紛投入布局。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