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了解為當今高解析度、高幀率CMOS圖像感測器設計供電方案的關鍵挑戰,是設計一個滿足每位設計工程師要求,並且含LDO(DC-DC, PMIC)的優化電源系統方案的關鍵要素。
5G用戶數急遽攀升,相關產品也致力跟上5G腳步投入市場。面對創新蜂巢式技術,製造商在極力縮短上市時間的同時,也必須兼顧終端產品性能。這時,無線產品常採用的非信令及信令測試便可派上用場。
5G頻譜已在全球多個國家發布,而且已投入商業使用。由於大頻寬、大量連線和超低延遲,5G正在加速發展,而且有望改變日常生活。
雖然現階段5G應用尚未成為主流,新時代通訊技術帶來的性能卻已經悄悄開始改變產業樣貌。未來隨著採用R15標準的應用快速走進市場,R16、R17技術在接下來兩年陸續落地,5G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萬物聯網新時代。
物聯網(IoT)的問世,使得聯網裝置得以推展各式全新的應用。除了耳機和鍵盤之外,各種支援IoT的電子產品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近來受到高度關注的一個新案例是:網路應用不再依賴不間斷的串流,而是改為定期傳送少量的資料。
自首次線上遊戲創建以來,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當20世紀的50年代後期,狂熱遊戲玩家在龐大的Atari遊戲機上玩雙人網球時,皆無法想像遊戲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然而,現今人們能在任何地方玩最喜歡的線上遊戲,對此遊戲的未來就是現在此景,從眾多新興的雲端遊戲服務中得以證明這一點。
5G帶動更大頻寬與高資料傳輸速率,但高頻訊號傳播距離短產生訊號死角,Wi-Fi 7支援320MHz通道頻寬、多重鏈結(MLO)、三頻操作、16×16 MIMO、高階調變4096 QAM可與5G NR搭配為室外/室內的異質混合網路。
2020年4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宣布為Wi-Fi和其他未授權裝置開放6GHz頻段。這是件好事,可說是自從Wi-Fi 6和正交分頻多重接取(OFDMA)出現以來,在Wi-Fi領域發生過最好的事情之一。
隨著6GHz頻段向Wi-Fi應用開放,Wi-Fi 7在6GHz頻段上支援最大的320MHz通道頻寬,同時在5GHz和6GHz頻段上繼續支援頻寬20/40/80/160MHz,可預見帶領物聯網(IoT)趨向普及,達到沉浸式虛擬實境。
JESD204B串列資料連結介面是針對支援更高速轉換器不斷成長的頻寬需求而開發。作為第三代標準,它提供更高的通道速率最大值每通道達12.5Gbps,支援確定性延遲和同步幀時脈。此外,能輕鬆傳輸大量待處理的資料,進而充分利用更高性能的轉換器以及與之配合的通用型FPGA。
Wi-Fi作為一種常時運作(Always-On)的通訊方式,基於Wi-Fi通訊技術的應用已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當今市場主流的Wi-Fi 6、Wi-Fi 6E和即將到來的Wi-Fi 7實現了延遲更低、資料吞吐量更高、傳輸速度更快的目標。
如今具有高度活動性且頻率範圍在GHz之譜的小型無線裝置當道,具有歷史意義的長線型偶極天線似乎已經過時,但事實並非如此。這種天線具有許多優點,因此仍廣受軍事、緊急服務、廣播電台及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喜愛,用於遠距全球點對點連線和廣域廣播。
當代汽車日益增多連線性能已經不足為奇。在初期,油壓、冷卻液溫度和燃油液位元等汽車感測器會透過儀表板上警告燈圖示,提醒駕駛員需要注意問題。後來,整合全球定位(GPS)成為汽車製造商在車輛中引入最早智慧功能,Mazda在1990年Eunos Cosmo中整合了第一個包含GPS的行動通訊系統,當下汽車還整合有自動泊車和車道偏離輔助等自動功能。
觸控介面應用層面愈加廣泛,許多PC介面也搭配觸控功能,為提升精準感測體驗,選擇高品質的壓電致動器是實現所需點擊觸覺效果的關鍵。
數位傳輸技術快速發展,手持式裝置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標準配備,在消費市場大量需求的驅動力之下,各種應用於手持式裝置的高速傳輸技術也被快速地推動著,行動產業處理器介面(MIPI)就是在這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的。MIPI的全名為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是由MIPI聯盟發起的專為行動產業處理器所制定的開放標準。
從歷史上看,在行動裝置領域中,NAND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儲存裝置一直占有獨特的地位與應用場景,這是由行動裝置對微型球柵陣列(BGA)封裝小型尺寸和低功耗的需求所驅動的。
5G新無線電(NR)網路的設計目的是與現有網路實現多年共存。在世界各地,營運商已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設2G/3G/4G網路,用於無線電設備和選址。因此,營運商有強烈意願在5G網路建設中繼續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加快5G網路的部署速度,同時降低相關成本,這包括共用現有的4G核心網路、回傳擴充容量、在現有的無線電塔上擴建。
我們經常聽到諸如「數位經濟」和「數位轉型」之類短語,以至於這些詞語幾乎已成為陳詞濫調。業內對數位技術關注度意謂著許多人可能已經忘記現實世界不是數位,而是類比。有些人認為「類比」技術可能已經過時,且這種類比不再重要的誤解正在對電子行業產生嚴重影響,導致許多大學生和研究生工程師在選擇學習和研究項目時只考量數位電子。
近年疫情影響下,加速智慧醫療裝置導入無線連接功能,從醫院至居照護的醫療裝置皆有此需求,卻也衍生出網路攻擊事件,醫療資訊攸關私密個人隱私,為此在晶片、密鑰和軟體設計源頭加強防護,才能有效防止安全漏洞。
針對運動和保健市場發展,穿戴式健康裝置講求長時間配戴、最佳SNR性能和低功耗的心率監測精度,透過掌握人體機能與電子產品接觸效果,以及低功耗的晶片、子系統和自我調整演算法的裝置設計,將可滿足使用者體驗。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