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以無線方式發送資料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從遙控無鑰匙進入(RKE)和車庫開門裝置(GDO)等簡單命令和控制方案到無線區域網路(WLAN)。本文主要探討各種可用的無線網路選項和必須在應用過程中解決的局限性,旨在為設計師提供一些選擇工業應用的無線網路時所需的實用資訊。
賽靈思(Xilinx)憑藉在28奈米(nm)製程技術的成功經驗,宣布推出兩款業界首創採用20奈米節點的元件產品,同時也成為業界首家投片20奈米元件的晶片公司。更值得注意的是,該款新元件也是賽靈思在市場上首款採用可編程業界第一個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級架構--UltraScale技術的產品。
現今多數的消費性電子設備如智慧手機、平板裝置、PC和電視等,都已有或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整合一個或多個相機,而汽車和許多其他產品導入相機功能的發展腳步也很快。使用這些相機所能完成的事情正在改變人們與設備互動,以及彼此互動的方式,透過一個或多個影像感測器,相機就能產生描述設備四周的三維空間資料,而且創新的業者已開發出可將這些資料轉變成更有意義的操作解決方案。
美國的家庭能源管理設備,未來5年的出貨量將超過1.4億個。其他市場也與此類似,例如此類設備在英國的市場總量預計將超過24億英鎊。儘管如此,此類設備須支援現有家用網路,不同廠商設備之間的互通性是確保商用成功關鍵。
電信業者和行動裝置製造商都在努力建立4G生態系統,使行動通訊技術的重要性愈來愈高,尤其是長程演進計畫(LTE)近來更大掀風潮。然而,4G生態系統面臨不少問題,儘管LTE將使視訊和資料交換量達到更高水準,但現有基地台間的連線都針對低資料傳輸率做規畫,導致為數眾多的基地台基礎設施無法支援所需的高資料傳輸量。
電力線通訊(PLC)近幾年在家庭網路的使用需求極高,而且也很有效率,其發展演進目標是持續提升服務品質(QoS)和提高效能,另一方面則必須降低耗電量和消費者的成本。現今物聯網(IoT)已進入每個家庭,各種具備網路功能的裝置都能彼此互相通訊,讓使用者在生活中隨時都能上網,同時提升其體驗,帶動整個家庭對穩定的中型獨立骨幹的需求,以支援所有連線的裝置,並建立互通性的管理標準。
4G行動通訊時代,全球用戶識別卡(USIM)是必須使用的身分識別元件,在通訊協定開發過程中,通常是使用Test USIM來進行測試。然而Test USIM是一張實體的卡片,需要硬體裝置的配合,再加上卡片內的資料可能有讀寫或修改上的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一個以軟體程式的方式來模擬USIM的行為,暫時性取代實體的USIM卡片。
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之下,大型基地台(Macrocell)整合度究竟能夠達到多高?
在台灣長程演進計畫(LTE)頻譜即將釋出,且全球LTE服務持續加快商轉之際,LTE用戶數可望從今年1.3億戶暴增至2015年的4.1億戶。然而,當多數人還在談論手機是否支援多頻多模LTE時,比LTE更先進的LTE-Advanced(簡稱LTE-A)已悄然到來,今年三星(Samsung)發表的Galaxy S4高階智慧型手機,以及Galaxy Note 3平板手機(Phablet),皆已支援LTE-A功能。
在高速通訊應用中,系統設計人員須要在平衡效能和成本預算間取得最佳化時脈效能。當選擇最佳時脈時,開發人員必須考慮多種影響因素,例如效能、成本、尺寸和輸出邏輯等,其中從事頻域(Frequency Domain)工作的人員更關注相位雜訊;而從事時域(Time Domain)工作的人員則更關注抖動效能。例如在個人電腦(PC)主機板設計中,最佳的時脈訊號通常須要分發到多個邏輯輸入或位置,大量工作被用於最佳化時脈效能。
4~20毫安培(mA)電流環以類比通訊介面的形式被廣泛運用於工業領域,方便遠端感測器資料透過雙絞線傳送至控制中心的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這種介面簡單、可實現資料長距離可靠傳輸,且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和低實施成本,非常適合長期的工業程序控制以及遠端自動監測。
在過去幾年中,用於威脅確認和可疑行為辨別等安防領域的視訊/圖像分析,已廣泛為各類不同成本及複雜性的終端設備所採用。無論是住宅入侵偵測系統中的智慧型動作感測器(Motion Sensors),或是百萬畫素級高解析(HD)監控網路攝影機(Webcam),隨著可程式設計數位訊號處理器(DSP)解決方案的發展,視訊分析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如今市場上已出現具有多功能且低功耗的處理器,能夠符合業界終端設備解決方案,適應多種應用情境的需要。
播放高畫質(HD)內容(例如藍光光碟電影)需要很高的處理能力,而當前車用資訊娛樂系統中既有的處理器通常都不符合這種水準。藉由HDMI標準,汽車製造商可以更加快速和輕鬆地導入車用高畫質電影播放功能。此類系統可以採用符合車用級藍光光碟為主體,該光碟使用HDMI規範中所列的E型電纜和連接器進行連接。由於HDMI標準可為同步音訊(包括多通道高解析音訊格式)和視訊傳輸提供內容保護,因此不須要藉由其他網路或音訊匯流排與音頻放大器單獨連接。
近年來,隨著無線通訊、電源、微型化,以及嵌入式運算技術的不斷演進,無線感測器網路(WSN)已越來越廣泛用於嚴苛的工業環境。預估未來5年,工業用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感測器安裝點將達到二千四百萬,爆發5.53倍的成長。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快速成長受益於其可靠度符合大多數工業級應用的需求,且工業系統專用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標準問世,無線感測器網路的效益已逐漸受到重視與了解。
電信業者(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威寶電信、全球一動和威邁思等)所擁有的3G、4G行動網路服務,屬於無線公眾網路(公網)。在公網中,每個用戶的等級都是平等的,並沒有優先權高低之分別。用戶所得到的頻寬基本上與網路壅塞程度呈反比關係;根據消基會2013年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國內行動上網平均下載速度為2.06Mbit/s,上傳速度為0.3Mbit/s。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行動資料需求,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長程演進計畫(LTE)標準已演進至LTE-Advanced,因而也為高能源效率行動元件設計工程師帶來新的挑戰。因此,嵌入式處理器、矽智財(IP)供應商安謀國際(ARM)與嵌入式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內核的供應商CEVA合作提出分析報告,共同探討實現下一代行動無線寬頻設備所須考慮的設計因素。
在家家都能上網的今天,每個家庭裡的各種網際網路應用都有不同的頻寬要求,但也因為進入家庭的頻寬是有限的,因此這些應用不得不相互爭奪頻寬資源,而衝突帶來的後果包括遊戲因延遲而掛點被秒殺、語音和視訊聊天停格自言自語、線上電影播放常會有一搭沒一搭。
以全球導航衛星定位系統(GNSS)接收器為主之戶外定位技術發展已漸趨成熟,之前所追求的增強技術如首次開機時間(TTFF)的降低、靈敏度的增加及位置精確度的改善等,在接收器本身和其他輔助技術配合下已達到相當成熟的地步。
被動式光網路(Passive Optical Network, PON)的發展,即將從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及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進入更高速的10G PON階段。本文敘述10G-EPON/XG-PON的演進過程,探討10G PON標準的主要設計內容,並分析10G PON元件設計的關鍵技術。
近年來,850奈米(nm)垂直腔表面發射雷射(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VCSEL)應用由於具備低成本與容易形成一維(1D)或二維(2D)陣列的特性而快速受到歡迎。開發人員在採用時,除了傳統的元件壽命外,能夠在寬廣溫度範圍與連線距離下運作,還有包括功率消耗(PJ/bit)、占用空間(bits/mm<sup>2</sup>)與成本($/Gb/s)等各種品質因數都是須要考慮的因素。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