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大多數有經驗的電子系統設計工程師會將電源供應設計的工作留到最後一刻才做,但當設計的期限逼近或是面臨主管強大的催促壓力時,他們往往必須在短時間內匆忙地完成設計。在這種緊迫的情況下進行複雜的直流對直流(DC-DC)開關電源供應設計,設計人員難免會感受到壓力或是做出錯誤的決定。
隨著設備價格下滑和全球市場規模擴大,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應用正快速成長,而隨著嵌入式RFID應用日廣,Ubiquitous ID Center和T-Engine Forum等協調機構也陸續出現,GSM協會(GSM Association)更將以嵌入式RFID 為基礎的近距離無線通訊(NFC)功能納為手機標準之一。
如果詢問任何一間電子校正實驗室最常校正的儀器是哪類,數位電表(DMM)、示波器與計時器/計頻器這三項儀器應該可以穩居前三名。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校正產品可有效校正數位電表與示波器,但計時器/計頻器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校正這類設備所須執行的校正項目,要視其屬於定期性的校正,或是屬於在維修後更全面性的校正而定。不同的校正項目將用到不同的系統配置與測試 軟體。
傳統上,家電人機介面(HMI)由按鍵和旋鈕等機械元件以及顯示指示器所組成,這些指示器包括發光二極體(LED)和真空螢光顯示器(VFD)等。但隨著液晶顯示器(LCD)技術在電視、電腦、汽車和行動設備上的廣泛應用,其成本不斷下降,使得家電和消費性產品的人機介面設計潮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具有互動式圖形使用者介面(GUI)能力的LCD,已成為目前大部分家電中傳統機械式人機介面的高性能價格比替代方案。
手機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接收機整合是大勢所趨,且手機市場將可望成為GPS晶片的最大應用。到目前為止,可攜式導航裝置(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 PND)仍然是GPS晶片的最大市場之一,但已經有越來越多智慧型手機開始內建GPS接收機,並提供基本的導航服務,其中定位技術更被諾基亞(Nokia)視為下一階段的關鍵技術。諾基亞在這一方面的布局可從2006年10月併購導航軟體供應商Gate5開始起算,並隨著諾基亞在2007年的上半年開始量產其第一支GPS手機、同年10月宣布購併圖資供應商Navteq而達到高峰。在2008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諾基亞手機內建GPS接收機。
近期諸如進階版高速封包接取(HSPA+)、長程演進計畫(LTE)和IMT-Advanced等先進的3G行動通訊標準中,都納入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IMO)技術,也讓MIMO的發展更具話題性。
白光發光二極體(LED)被美譽為繼電燈之後的最偉大發明,它合乎環保、省電,改變了產品設計形態,造福了人類生活。白光LED除運用在各種照明設備外,也是未來液晶電視背光的不二選擇。但是,除了上述固定式應用外,白光LED也是微型投影機最大的幕後推手。
第三代行動通訊(3G)的兩大標準--CDMA2000與寬頻分碼多重存取/全球行動通訊系統(WCDMA/GSM)經過長期演進後,即將彙整成第四代行動通訊(4G)標準,亦即長程演進計畫(LTE)。在新時代來臨之際,基地台設備業者亦將面臨次世代基地台所產生的兼容性挑戰,因為次世代基地台除須支援3G與各種4G技術之外,還必須為往後出現的4G延伸性標準預留升級空間,才能超越其他競爭對手。
雖然目前仍有許多使用者僅利用行動電話進行語音通話以及收發簡訊,但也有愈來愈多的人會使用諸如網頁瀏覽、音樂下載和視訊串流(Video Streaming)等對頻寬需求甚高的應用。為讓這些應用達到與一般家用電腦透過非對稱數位式用戶線路(ADSL)或纜線數據機等寬頻上網所能達到的使用情境,行動通訊網路營運業者在技術升級方面一直不斷地進行投資,以維持競爭的優勢。
隨著接取網路的1Gbit/s光纖到府技術(FTTH) 部署逐漸增多,供應商和技術專家們也開始進一步深入探索新技術,以滿足下一代應用對頻寬的要求。這些應用包括高畫質網路電視(IPTV)廣播以及多媒體傳輸系統等,其頻寬需求遠遠超出了當前接取技術所能夠提供的最大頻寬。因此,10G乙太網被動光纖網路(10G EPON)技術將是極具吸引力的解決方案。它可將頻寬提升達每秒10Gbit/s,同時與現有方案實現核心協定相容。
現今的數位邏輯設計者通常用微處理器、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和網路互連建構極為複雜的電子系統。微處理器和FPGA的優點是能夠下載新資料來更新設計,而把系統連接到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CP/IP)乙太網路便能從遠端下載資料。
在頻寬需求與日俱增的局勢下,光通訊勢必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網際網路的關鍵性技術,而隨著光通訊的高速化發展,頻寬可達40Gbit/s的光通訊技術進入商業應用的時機,亦日趨成熟。
今日消費性電子(CE)產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手機早已不是罕見產品,個人數位助理(PDA)更也不再是少數人才能負擔的高檔產品。隨著嵌入式電子裝置日趨普及,此類裝置的製造商也開始積極地找尋新方法,以加入更多的功能與特色來提升其產品的實用性,並增加市場上的競爭力。
隨著固定/行動網路匯流(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FMC)的發展,愈來愈多的無線、有線以及整合式用戶端裝置充斥著市場。根據市場研究機構Futuresource Cousultanting的資料顯示,歐美市場在2005~2010年在鋪建居家網路的成長率從4.5%上升至20%,寬頻用戶普及率由30%上升至50%,其中居家用戶普及率亦由15%上升至40%,而居家寬頻設備在2011年則超過兩億三千萬台。
電力線通訊(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PLC)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既有電力線,將數據或資訊以數位訊號處理方法進行傳輸。PLC技術從早期開始,多年來一直被電力公司用作為電網控制的工具,而家庭用戶服務的功能需求中,PLC技術應用最早的是家電設備自動化網路,後來才逐漸發展到數據資料與影音的傳輸。
數位訊號處理(DSP)是由一個數位或符號的序列來表示訊號,並將這些訊號轉化為人們利用數位設備便可以看到和聽到的格式。在真實生活中,訊號無處不在:吾人的所見所聞(所有的聲音、動作和物理現象)都是類比形式的。在經過適當的類比數位轉換動作後,就能夠利用DSP來進行運算處理。透過DSP所引進的多種數位功能,無論是數位格式音訊流資料的壓縮、視頻流的解壓、特定個體的識別、或者無線訊號的調變/解調,DSP都能夠一一處理,換言之,DSP是許多功能實現的關鍵。
早期的車隊管理技術是透過車上配置的無線電與管理中心對話,進行車輛派遣。隨著資訊技術不斷進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整體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數位視訊錄影(DVR)乃至於近來的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都被整合到車機中,不但使得行車派遣更有效率,運送的貨物狀況也可進行即時遠距監控,讓企業以有限的人力資源,輕鬆進行車隊管理。
任何能在射頻範圍內產生訊號頻率的元件,都可能是電磁干擾(EMI)的潛在來源。這些訊號會造成干擾,讓無線電、電視、手機以及其他設備無法正常運作。就大多數系統而言,電磁干擾的主要來源是時脈產生以及分布電路。
各種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PMP)功能日益強大,也衍生出功耗挑戰,對設計者而言,必須花費許多時間,仔細檢視晶片供應商所提出的不同規格,並精準發現其中變數,並自行進行同級產品比較,以確認零組件規格與系統之關連性。此外,由於音訊輸入和輸出子系統包含數種不同供應電壓的類比和數位電路,因此更加棘手。
今日許多具備嵌入式單顆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的可攜式應用,都要求必須擁有良好功能、小尺寸、優良的性價比以及供電彈性,同時能以最少、最簡單的元件與方式提供上述優點。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