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不斷改良的製程帶動半導體的整合,傳統上被視為是驅動電子產業前進的關鍵力量。對晶片設計師而言,提供更多的功能、更快的執行速度、更小的體積、更低的成本以及更低的功耗以滿足客戶的需求是通行已久的準則。
隨著消費者對行動娛樂及資訊方面的需求激增,個人電子手持裝置正急速發展。然而,當下手持裝置的發展重心,無疑是在於多媒體和無處不在的連網能力。時下最受歡迎的行動娛樂已為行動電視和手持遊戲機帶來強勁的增長。此外,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也造就透過各種網路存取標準快速上網的手持裝置發展,這些標準包括無線區域網路(WiFi)、全球微波存取互通介面(WiMAX)和WCDMA等。
免授權行動存取(Unlicensed Mobile Access, UMA)是一種3G行動標準,消費者能夠透過家庭、辦公室或戶外的無線區域網路(WiFi)熱點與2.5G/3G服務交替使用,傳輸照片、簡訊或進行影像電話。
作為使用者輸入媒介的電容式感測,已經不再是特定產品採用的陪襯技術,而是發展成熟的技術,可應用在數千種產品上,目前使用數量更已累積至數百萬個。當研發業者、模組製造商以及半導體業者,努力在快速成長的市場中搶攻市占率的同時,電容式感測技術進展顯著,並持續演化腳步,克服功耗、靈敏度、掃描時間。這種發展趨勢的核心就是感測方法,而感測到的電容轉換成數位化的數據,可進一步處理、操作與轉譯。其中包括電荷轉移、連續近似法、Sigma-Delta、互容值量測等,都是最常用的感測方法,以下將逐一介紹。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應用正快速成為消費性電子的主要市場驅動力之一。無論是汽車、個人導航裝置(Personal Navigation Device, PND)和手機的應用也都加入定位的功能。此外,許多先進的定址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也在開發中。
過去二十年中,GSM等行動網路廣泛普及,並演進到GPRS/EDGE和WCDMA/HSPA網路。但這些僅是往寬頻無線技術演進的開端,上述技術在應對市場挑戰、滿足用戶需求和降低網路基礎建設成本等方面,還有很多局限。
隨著光通訊的距離縮短,加上從化合物半導體實現光元件,到可以採用矽(Si)系半導體來實現,光通訊的應用空間已能從框體外的連接逐步滲透到框體內部、線路板之間,甚至晶片與晶片之間的配線等。應用的空間從長距離上的應用往下延伸到高性能伺服器、路由器等通訊機器,甚至有機會滲透到手機等產品。
資料壓縮(Data Compression)方法對資料的儲存與傳送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資料型態上的差異所致,並非全部的資料壓縮概念均適用在多媒體領域,不過基本概念卻都可類推適用。
網路營運商不斷加大對存取網路進行升級,以提高寬頻服務品質。不但促進供應鏈的創新,更滿足網路持續發展所需的頻寬、可靠性及靈活性。目前的通訊存取等需要創新的市場趨向採用能夠加速產品上市同時又能適應需求變化的價值技術。首次推出的多重服務存取節點(MSAN)設備優先選用了現場可編程邏輯閘陣列(FPGA)。
在北京舉辦2007年第三季的會員大會後,ZigBee聯盟隨即在2007年10月2日於官方網站發布一則新聞稿「ZigBee Unveils Comprehensive New Features」,正式宣布新的ZigBee規格Revision 16已通過各工作小組認可及內部規格制定的流程,成為目前最新的ZigBee標準。
軟體無線電(SDR)的優勢來自於能夠提供比一般射頻技術更大的彈性,讓裝置得以有效率重新配置,以應付不斷變動的測試需求。但是SDR也帶來許多傳統無線設計所沒有的問題,因此在實體層最顯著的結果,就是穩定的SDR設計硬體必須有廣泛的適應性,並在廣大的作業參數範圍中都能展現高效能,以回應軟體的要求。
照相手機的解析度與性能正在快速精進。如2000年時最頂級的解析度是三十萬畫素;而第一台自動對焦(AF)照相手機則是在2003年問世;很快地,2005年又有業者發表兩百萬畫素的自動對焦照相手機;在2006年更有一千萬畫素照相手機面世。
隨著IEEE 802.16相關規範陸續底定,以及國內外WiMAX研發與布建計畫如火如荼展開,使得WiMAX都會寬頻無線通訊技術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全球WiMAX服務業者與系統設備業者,無不希望藉由IEEE 802.16j支援多重躍進中繼台(Multihop Relay, MR)標準規格與功能的制訂,延伸WiMAX系統的系統覆蓋率,加強WiMAX網路系統傳輸速率,解決基地台架設限制、骨幹網路(Backhaul)昂貴的營運成本及新興地區有線寬頻網路不佳等環境限制問題。此外,透過802.16j標準,亦將幫助服務業者提升WiMAX系統優勢,在大舉布建WiMAX網路的同時,能夠一併導入多重躍進中繼台技術,因此802.16j MR標準制訂備受矚目。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衛星的軌道距離地表大約為20,500公里,因此從GPS衛星所發射的訊號抵達地球表面後已經相當微弱;GPS系統當初設計的目的,並非提供室內環境所使用,一般而言室內環境中的GPS訊號都已嚴重衰減,且多重路徑也嚴重影響位置的精確度。
隨著可攜式裝置如手機和個人數位助理(PDA)的螢幕解析度愈來愈高,能有效維持電池續航力的困難度亦隨之增加。舉例而言,Palm T|X和Apple iPhone手機的螢幕解析度均為320×480畫素,而東芝(Toshiba)W52T手機螢幕為400×800畫素。這些大尺寸的顯示螢幕占據手機正面大部分的面積,然而用戶希望手機更輕薄,但能留給電池的空間將愈來愈小。
在以下幾項原因的催生之下,讓允許手機在行動網路與無線區域網路(WiFi)或藍牙(Bluetooth)等非授權無線系統之間,實現無縫切換固網與行動網路整合(FMC)更加勢在必行。首先,消費者透過使用網路語音通訊協定(VoIP)或固網電話來降低通話成本的需求確實存在;其次,實行三合一匯流(Triple-play)的電信系統商數量不斷增加,對他們來說,固網與行動整合不但是一個賣點,也是利潤的來源,無論採用何種撥打模式,他們都能賺錢。因此,電信服務供應商與設備製造商已開始密切合作,致力於開發網路完全整合的標準。
隨著8位元微控制器(MCU)功能的提升,將嵌入式TCP/IP協定堆疊整合到其中的可行性也越來越高。多年來,MCU製造商及其協力工具供應商一直都有供應TCP/IP堆疊。這些堆疊都特別針對8位元MCU開發,而MCU本身具備了程式記憶體和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由於實施最佳化設計的結果,使8位元MCU的性能大幅提升許多。
採用網路管理的TD-SCDMA,是中國行動通訊邁向後第三代行動電話FuTURE的一大特色,FuTURE系統在基地台(Base Station)廣設的地區,特別加強無線電頻譜的網路管理,提升每一個基地台對使用者的無線快速存取。
雖然第三代(3G)行動通訊的商用網路及手機正蓬勃發展,但原本所希冀的廣域寬頻業務似乎難以滿足未來人類對無線寬頻的要求。根據UMTS論壇在2005年的研究報告指出,至2012年,西歐地區每天的資料傳輸需求為250兆位元組,而到了2020年將成長至5,750兆位元組。若以當時預估的用戶數進行計算,每個用戶平均每天所需的資料傳輸量將高達495百萬位元組。
指紋辨識器的市場在過去幾年中已經迅速成長。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筆記型電腦和手機市場的使用率增加。當指紋辨識器的價格滑落,且終端使用者對於安全和隱私的考量又上升時,指紋辨識設備裝置的需求隨即建立。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