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電話的主戰場已逐漸從歐美轉移至亞洲地區,其中尤以中國大陸廝殺最為激烈。也因為一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因此當地民間業者對於加強自身體質毫不猶豫,積極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並在IC元件、機構元件、光電元件、應用模組及功能元件等皆有所斬獲。
            
            
            
    
    
    
    近年中國大陸的行動電話產量不斷上升(圖1),如2006年達到四億六千萬支,較2005年成長53.5%;在全球分布上,也從37.5%上升到46.7%,逼近全球五成的產量比重。
 
    | 
  資料來源:MIC(06/2007) 圖1 2005~2007年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產業出貨規模 | 
 
 
隨著國際大廠紛紛在中國大陸設廠並擴大產能規模,如諾基亞(Nokia)、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在北京;摩托羅拉(Motorola)、三星(Samsung)在天津,在在使得中國大陸在全球行動電話供應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再加上此一產業聚落發展,亦帶動中國大陸當地的行動電話零組件產業,在IC元件、機構元件、光電元件、應用模組及功能元件中都有著墨,本文即針對上述領域加以討論。 
中國大陸行動電話抬頭 
 
自90年代開始,透過低廉勞動力、土地成本、稅率優惠政策與內需市場等因素,吸引國際行動電話品牌大廠進駐中國大陸投資設廠,也帶動上游零組件及周邊產業紛紛進入。 
進入2000年後,國際大廠積極透過擴大產能,再加上當地行動電話產業的發展,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主要的行動電話產業基地之一(圖2)。如2006年中國大陸包括GSM、CDMA和PAS等行動電話整體出貨規模將近四億六千萬支,其中GSM與CDMA約占96.8%,超過四億四千萬支,使得中國大陸約占全球行動電話出貨量的46.7%。
 
    | 
  資料來源:MIC(08/2007) 圖2 2005~2007年按廠商類別區分之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出貨結構 | 
 
 
延續這波熱潮,2007年亞太區整體行動電話銷售量已達全球比重之36%,在中國大陸領軍下,亞太地區引領全球行動電話風潮的態勢更加明顯。 
 
以產業體系的完整性來看,自2006年以來,中國大陸行動電話產業體系的完整性已有相當的進步,特別是在基頻(Baseband)、射頻(RF)等,得益於政府政策、資金的扶持,目前已開發出投入商用或試商用的相關產品。 
 
不過,在電路板(PCB)以及液晶顯示器/模組(TFT LCD/LCM)、相機鏡頭(Camera Lens)等領域,由於投資規模、技術門檻較高,再加上在進口關鍵生產設備方面仍存在諸多限制,因此仍然由台灣或日系廠商所主導,中國大陸廠商的弱勢地位在短期內仍不變。 
 
就產業聚落而言,華北、華南地區是中國大陸目前廠商數量最大、產業鏈配套最完整的地區,但兩者仍有差異,如華北地區以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際大廠為核心,以國外零組件廠商就近供應形成,如諾基亞的北京星網工業園;而華南地區除諾基亞、偉創力(Flextronics)等國際廠商,中國大陸主要行動電話原始設備製造/設計商(OEM/ODM)廠商大多集中於此,並在其周邊形成以當地廠商為主的供應體系。 
 
自有IC零組件廠商萌芽 
 
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政府透過18號文件等政策,大力扶持本土IC產業的發展,並形成從上游IC設計到下游的晶圓製造、封測等完整IC產業體系,在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市場需求蓬勃發展、產業環境改善等因素下,眾多海外留學人士紛紛歸國創業,同時透過當地政府和資金的支援,更帶動中國大陸IC設計廠商崛起(表1)。
  
    表1 中國大陸地區行動電話IC產業現況  | 
  
  
    | 項目 | 
    廠商 | 
  
  
    | 華北 | 
    華東 | 
    華南 | 
    其他 | 
  
  
    | 基頻 | 
    天碁(TD)、大唐信威(SCDMA) | 
    展訊(GSM/GPRS/TD)、凱明(TD)、浙江華立(CDMA) | 
    無 | 
    重郵信科(TD) | 
  
  
    | 接收器 | 
    RFMD(封測) | 
    上海鼎芯、RDA | 
    廣晟微電子(SCDMA/TD) | 
    無 | 
  
  
    | 功率放大器 | 
    RFMD(封測) | 
    上海鼎芯、RDA | 
    無 | 
    無 | 
  
  
    | 影音訊處理器 | 
    無 | 
    方泰電子、上海傑得、復旦微電子、智多微電子 | 
    深圳安凱 | 
    無 | 
  
 資料來源:MIC(06/2007)
 
在基頻晶片方面,得益於大陸黑牌手機市場的發展,加上2005年3月手機生產、內銷執照開放後不斷有新興業者進入,帶動展訊(Spreadtrum)得以迅速發展壯大;除此之外,由於中國大陸政府扶持的自有標準TD-SCDMA,使得天碁(T3G)、凱明(Commit)等廠商藉由國際廠商入股,開發TD-SCDMA基頻晶片。 
 
在射頻晶片方面,由於中國大陸政府大力扶持SCDMA、TD-SCDMA等技術,也吸引上海鼎芯、RDA與廣晟微電子等廠商選擇此領域作為切入點。 
 
最後是影音晶片方面,自2004年以來,隨著音樂行動電話市場的興起,影音就成為行動電話市場的標準配備,雖然該類產品之前多被山葉(Yamaha)、沖電氣(OKI)、羅姆(ROHM)等廠商所壟斷,但因開發門檻相對較低,加上當地消費者對價格更敏感,吸引中星微(Vimicro)、安凱(Anyka)、方泰(Fangtek)等業者的進入,其中中星微稍早更以相機攝影晶片產品為主力而轉攻影音處理。 
 
機構零組件由台日廠商壟斷 
 
一般來說,機構類零組件主要包括PCB、上蓋(Cover)、小間隙按鍵產品(Keypad)和連接器等,其中在PCB產品方面,由於關鍵技術設備主要被歐美日等國際廠商壟斷(表2),加上缺乏富有經驗的製程製成、流程管理和技術人員,因此到目前為止,除汕頭超聲、深南電路等少數幾家當地廠商外,其市場主要被台灣廠商控制,而日系廠商則壟斷部分高階市場。
  
    | 表2 中國大陸地區行動電話機構零組件產業現況 | 
  
  
    | 項目 | 
    廠商 | 
  
  
    | 華北 | 
    華東 | 
    華南 | 
    其他 | 
  
  
    | 電路板 | 
    ●北京敬鵬、北京Aspocomp、北京富士康、北京欣興 
    ○Ibiden、IBI、Elcotaq、索尼愛立信 | 
    ◎上海美維 
    ●上海耀華、蘇州敬鵬、蘇州毅嘉、蘇州耀華、蘇州雅新、蘇州佳通、蘇州耀甯、蘇州欣興、無錫健鼎 
    ○CMK、AT&S | 
    ◎汕頭超聲電子、中山皆利士、深圳至卓飛高、廣州依利安達、珠海創鴻、廣厚美維 
    ●深圳欣興、深圳富士康、惠州華通 
    ○超毅 | 
    ○大連太平洋 | 
  
  
    | 可繞式電路板 | 
    ○北京Ibiden、天津大德、北京索鴻 | 
    ●上海楠梓電、蘇州嘉聯益、蘇州佳鼎、蘇州毅嘉、蘇州台峻、蘇州雅新 
      ○AT&S、Rogers      | 
    ◎珠海創鴻、汕頭超聲電子、珠海青木、深圳BYD、深圳華旭達 
      ●深圳雅新 
      ○超毅      | 
    無 | 
  
  
    | 上蓋 | 
    ●天津綠點 
    ○NYPRO、ALLGON、Perlos | 
    ◎上海紫燕 
      ●蘇州綠點、杭州富士康、昆山基卓 
      ○NYPRO、Yamakoh、Balda AG      | 
    ◎番禹大石榮科、深圳BYD、惠州德賽、深圳萬利達 
      ●深圳綠點、惠州富士康 
      ○Perlos、Lotus      | 
    ○TOSEI | 
  
  
    | 按鍵產品 | 
    ◎青島益泰 
      ●富士康 
      ○Sunarrow、Nolato、NYPRO、松下      | 
    ◎南通三德、蘇州寶興 
      ●蘇州綠點、蘇州毅嘉、蘇州可成、嘉興淳安 
      ○NYPRO、Balda AG      | 
    ◎BYD、深圳仕偉力、東莞藝特矽、深圳銘肯、東莞鑫偉 
      ●深圳閎暉、廣州旭麗、惠州富士康、中山毅嘉、東莞淳安 
      ○Perlos、Lotus、Sunarrow      | 
    無 | 
  
  
    | 排線 | 
    無 | 
    ●昆山今皓電子        | 
    ◎福建飛毛腿 | 
    無 | 
  
  
    | 連接器 | 
    ●天津連展科技、天津正崴精密、北京宣得、北京信邦 | 
    ●蘇州連展科技、蘇州鴻海精密、杭州鴻松、浙江正威、蘇州得意精密、蘇州宣得、蘇州龍傑、江陰信邦、無錫佳必琪 
    ○Molex | 
    ◎深圳奕達、東莞驊升實業 
    ●深圳連展科技、深圳鴻海精密、東莞佳必琪、東莞龍傑、東莞實盈、正淩精工、東莞宣得、中山信音、深圳正崴精密等 
    ○Amphenol | 
    無 | 
  
備註:◎代表中國大陸廠商;●代表臺灣廠商;○代表國際廠商
資料來源:MIC(06/2007)
在機殼方面,除上海紫燕通過引進日本技術和設備能提供鎂合金材質機殼,並已供貨給飛利浦(Philips)、松下(Panasonic)外,其他大陸廠商大多只能提供部分性能一般塑膠材質機殼產品,且以當地中、小OEM/ODM為主要客戶;而在連接器方面,則幾乎被台灣廠商所壟斷。 
 
光電零組件瞄準TN/STN LCM 
 
光電零組件主要包括LCM、LED等,其中LCM產品包括扭轉向列/超級扭轉向列/彩色超級扭轉向列(TN/ STN/CSTN)TFT LCM等,整體來看,受到日系廠商90年代轉移或淘汰TN/STN產品趨勢的影響,大陸廠商開始發展TN/STN LCM產業。 
 
就地理區域分布來看,東北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中國大陸LCM產業發展最早的地區,其中珠三角地區由於集中了中國大陸行動電話、MP3、MP4、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PMP)等廠商,再加上當地發達的資訊、物流網路,因此帶動當地的LCM產業快速成長,並往CSTN/TFT發展。 
 
而缺乏當地市場需求的東北、華北等地區的廠商近年來其發展則日漸式微,其製程亦仍停留在TN/STN產品;此外,華東地區由於當地晶圓製造業發達,從而吸引與之製程流程相近的TFT LCD廠商前往設廠。 
 
就產品類別來看,目前大陸行動電話LCD/LCM廠商仍主要集中於STN LCD方面,而在TFT LCD以及有機電激發光(OLED)方面,深圳天馬、汕尾信利則是未來值得關注的廠商。相關業者分布可見表3。
  
    | 表3 中國大陸地區行動電話光電零組件產業現況 | 
  
  
    | 項目 | 
    廠商 | 
  
  
    | 華北 | 
    華東 | 
    華南 | 
    其他 | 
  
  
  
    | STN/CSTN  LCD/LCM | 
    ◎河北液晶、河北冀雅、京東方、青島萊科達 
      ○TFS、Alps 
     | 
    ◎上廣電液晶、上海海晶、常州東南液晶、SIMCOM 
      ●蘇州勝華、南京統寶、蘇州友達、蘇州勁佳、蘇州光聯科技 
      ○飛利浦-樂金、日立、三星、愛普生、夏普、ATMS 
     | 
    ◎深圳天馬、深圳思特達、汕頭超聲電子、汕尾信利、深圳晶華、晶浩達電子、深圳BYD等 
    ●深圳碧悠、深圳美津、東莞勝華、東莞勁佳、東莞全台 
    ○SDI、ELIATech | 
    ◎鞍山三特、鞍山亞世、大連東顯、吉林紫晶、吉林北方彩晶 
      ○TMD 
     | 
  
  
    | TFT  LCD | 
    ◎京東方 | 
    無 | 
    ◎深圳天馬 | 
    無 | 
  
  
    | TFT LCM  | 
    ◎京東方 | 
    ◎南京華日 
    ●蘇州勝華、南京統寶、蘇州友達、蘇州勁佳、蘇州光聯科技 | 
    ◎深圳天馬、汕尾信利 
    ●深圳碧悠、深圳美津、東莞勝華、東莞勁佳、東莞全台 
    ○SDI、ELIATech
  | 
    ◎吉林紫晶 | 
  
  
    | 真空螢光燈管 | 
    無 | 
    無 | 
    ◎廈門華聯電子 | 
    無 | 
  
  
    | OLED | 
    ◎北京維信諾 | 
    無 | 
    ◎深圳天馬、汕尾信利 | 
    無 | 
  
  
    | 背光板 | 
    無 | 
    ○ATMS | 
    ●東莞先益 | 
    無 | 
  
  
    LCD 
    驅動IC | 
    無 | 
    無 | 
    ◎深圳晶門科技 | 
    ○瀋陽科希一矽技 | 
  
  
    | 觸控面板 | 
    無 | 
    無 | 
    ●TPK | 
    無 | 
  
  
    | LED封裝 | 
      | 
    無 | 
    ◎國星光電、廣東朗瑪 
    ●廣州億光 | 
    ○瀋陽科希一矽技 | 
  
  
    | LED生產 | 
    ○安捷倫、三星電子 | 
    ◎上海北大藍光科技 | 
    無 | 
    ◎南昌欣磊光電 | 
  
備註:◎代表中國大陸廠商;●代表臺灣廠商;○代表國際廠商
資料來源:MIC(06/2007)
 
 
各式應用紛出籠 
 
由於近期各式新興應用紛紛問世,因此從應用模組廠商的動態來看,也可看出其積極發展的企圖心。如相機、藍牙(Bluetooth)、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等,都大受歡迎。其中尤以照相手機市場快速成長,吸引中國大陸廠商投入照相模組領域(表4)。
  
    表4 中國大陸地區行動電話應用模組產業現況  | 
  
  
    | 項目 | 
    廠商 | 
  
  
    | 華北 | 
    華東 | 
    華南 | 
    其他 | 
  
  
    | Lens | 
    ●天津綠點 
      ○SEKINOS        | 
    ◎上海鳯凰光學 
●菱光科技  | 
    無 | 
    無  | 
  
  
    | Sensor IC  | 
    ◎思比科 | 
    ◎格科微電子 | 
    無 | 
    無 | 
  
  
    | Backend DSP  | 
    ◎中星微 | 
    無 | 
    無
  | 
    無 | 
  
  
    | Camera Module  | 
    無 | 
    ◎凱爾科技、舜宇光學 
●華東科技、敦南科技、昆山鉅亮光電、泓記精密 
○Sanyo Digital Image 、ATMS | 
    ◎深圳BYD、深圳聚芯、深圳微穎、德熙科技、亞科德 
    ●敦樸企業 
    ○COWELL WORLD OPTECH 
  | 
    無 | 
  
  
    | 藍牙 | 
    無 | 
    無 | 
    無 | 
    ◎重慶金鷗 | 
  
  
    | GPS | 
    無 | 
    無 | 
    無 | 
    無 | 
  
 備註:◎代表中國大陸廠商;●代表臺灣廠商;○代表國際廠商
資料來源:MIC(06/2007)
就照相模組零組件的構成來說,其中鏡頭部分由於技術難度高、投入資本巨大,多被日系和台灣廠商控制,軟板同被日系、美系、台灣等廠商壟斷。而在感測器(Sensor)方面,CCD部分由新力(Sony)、松下與夏普(Sharp)等日系廠商壟斷,COMS則有OmniVision、美光(Micron)等國外大廠。就中國大陸廠商來看,格科微電子、思比科微電子等大陸新興業者亦涉足感測器領域,而Vimcrio則在用於資訊處理的模組後端晶片。 
 
功能零組件漸由中國廠商主導 
 
功能零組件包括免持聽筒(Handfree)、揚聲器(Speaker)、收發器(Receiver)、天線、振動馬達(Vibrator)、充電器和電池等。其中由於充電器和電池在行動電話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合計已達14%,且近年來大陸廠商在該領域發展迅速,諸如比亞迪、深圳比克、天津力神等(表5)都已躋身全球一流供應商行列,成為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樂金(LG)等國際行動電話大廠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表5 中國大陸主要行動電話功能件產業現況  | 
  
  
    | 項目 | 
    廠商 | 
  
  
    | 華北 | 
    華東 | 
    華南 | 
    其他 | 
  
  
    | 免持聽筒 | 
          ○天津可立新、天津松下部品  | 
    無        | 
    ◎廈門普愛、深圳怡力高 | 
    ◎江西4380廠  | 
  
  
    | 揚聲器/收發器 | 
    ○天津大林電子 
          | 
    ◎蘇州省易達、常州宏華 
    ●蘇州美津 | 
    ◎深圳華寶利、深圳聚力通、廈門飛勝、深圳淩嘉電音 
    ●深圳美津        | 
    無 | 
  
  
    | 天線 | 
    ○Lotus    
      | 
    ○ALLGON | 
    ◎深圳博思特、深圳維力穀、深圳宏琛 
    ○廣州Lotus | 
    ◎西安海天、貴州振華 | 
  
  
    | 振動馬達 | 
    ◎北京晨星 
      ○Melco Technorex              | 
    ◎南京華聯興、上海萬寶至馬達、浙江嘉康 
○MTR    | 
    ◎惠州鑫宇機電、深圳BYD 
    ●佛山華永 
    ○東京電子 | 
    ◎重慶靈龍電子 | 
  
  
    | 充電器 | 
    ●天津台達 
     (製造) | 
    ●上海飛宏、上海台達、蘇州台達、蘇州力信 | 
    ●東莞鴻運、東莞台達、東莞正威、惠州力信         | 
    無 | 
  
  
  
    | SIM卡 | 
    ◎大唐微電子、北京握奇數據、東方英卡 
      ○Gemplus、Axalto             | 
    無 | 
    ◎珠海東信和平 
    ○深圳歐貝特 | 
    ○G&D | 
  
備註:◎代表中國大陸廠商;●代表臺灣廠商;○代表國際廠商
資料來源:MIC(06/2007)
 
中國行動電話產品體系逐步成熟 
 
整體而言,中國大陸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包括IC類、光電類、功能類、應用類與機構類等較為完整的行動電話產業體系,不過,在資金或技術進入門檻較高的部分關鍵零組件等,如TFT LCD和PCB領域,由於這一問題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經驗累積,因此預計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大陸廠商仍將依賴國際廠商。 
 
就個別零組件的發展而言,得益於中國大陸2002年以來IC產業成長、海外人士的歸國創業以及當地市場需求刺激,中國大陸在行動電話基頻、射頻與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等IC零組件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 
 
另外,隨著TD-SCDMA開始規模商用,而國際IC設計大廠紛紛缺席的情形下,憑藉巨大內需市場,積極投入該產品研發,並推出相關產品將會是中國大陸IC設計廠商新的機會。 
 
相對而言,在光電類和應用模組類產品方面,由於關鍵材料、設備和核心技術仍主要掌握在國際廠商手中,再加上大陸廠商普遍規模小、資金和研發能力弱,難以開發新的替代產品或技術,如在LCD領域,雖然透過承接韓、日系廠商的淘汰技術在該類產品市場取得一定地位,但很難擺脫市場追隨者的角色,而容易陷入內部廠商之間的價格競爭。 
最後,在功能零組件方面,部分早期發展較快的零組件廠商,透過產業的垂直整合,逐步發展成為綜合零組件供應商,並進一步向下游組裝產業拓展,如比亞迪就隨著中國大陸廠商擴廠建構起規模經濟,加上全球行動電話產能移轉至中國大陸,將成為新的勢力,不過亦將面對富士康(Foxconn)等廠商之龐大競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