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 v2.1 Qi2 無線充電 WPC GRL

無線充電突破對位限制 Qi v2.1導入磁性外殼/動圈發射器

2025-05-07
Qi v2.1基於Qi2標準,導入MCPE/MCPM磁性外殼與移動線圈EPP/MPP發射器,允許發射器進行位置調整,優化電氣傳輸效率。新技術提升對準精度並支援磁性保護殼及手機配件,將改變無線充電市場格局。

無線充電技術革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繼2023年發布的Qi 2標準,導入磁功率設定檔(Magnetic Power Profile, MPP)並實現15W無線充電後,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即將推出的Qi v2.1標準將開啟無線充電技術的新紀元。

Qi v2.1的關鍵技術特性

Qi v2.1能透過磁性外殼強化功能(MCPE)為擴展功率設定檔(Extended Power Profile, EPP)和基準功率設定檔(Baseline Power Profile, BPP)標準提供原生支援。該技術使相容於MCPE的磁性手機外殼能夠識別支援EPPBPP的手機,並相應地切換至MPP模式。透過在360kHz工作頻率啟動MPP協議,這種切換能進一步提高無線充電的效率。

對於原生支援MPP的手機,預期將透過磁性殼電源磁鐵(MCPM)實現更強的磁性性能。MCPM透過磁耦合的方式實現磁性對齊,透過「穿透式磁鐵」讓使用者在不必摘下保護殼的狀況下享受無線充電。

附磁性附件的配件殼

隨著無線充電相容保護殼和類似配件的增加,Qi v2.1以及未來新一代規格包含手機配件標準,確保磁性附件標準化且在投放市場之前符合應有的安全和性能的標準。

動圈發射器/主動對準功率分布

Qi v2.1的動圈發射器(MC)技術建立在前一代MPP的基礎上。不同的是,Qi v2.1 MC能夠在發射器內進行調整,以配合充電設備中的接收器。即使發射器和接收器線圈之間有2毫米的空氣間隙,無線設備也能實現達2毫米的對準精度。目前,MCMPPEPP模式充電支援達15W的充電速度。

Qi v2.1配套的還有主動對準功率分布(Active Alignment Power Profile, APP)。以BPPEPP功能為基礎的APP有望成為無線充電生態系統的主流,進一步推動電力傳輸和裝置相容性。

Qi2 Ready商標

Qi2 Ready商標預計將與Qi v2.1規範共同發布至所有符合標準的WPC會員。該商標意謂著設備和配件符合最新的Qi2無線充電協議,將成為Qi2生態系統內的品質和相容性的保證標。

Qi2市場需求/安全/規格之間達到平衡

Qi無線充電標準的日益普及使得Qi 2.0認證已在2024年涵蓋了無線充電市場的68.92%。與Qi 1.3.330.47%相比,這個增幅石破天驚。Qi 1.3.3認證的數量則是從20236月以來急劇下降,顯示市場明顯轉向現代無線充電標準。很明顯,製造商正在尋找更安全、更有效率的充電標準,以滿足對更高功率配置不斷成長的需求,尤其是在25W充電能力成為標準的情況下。

安全性/相容性考慮

然而,隨著功率傳輸容量的增加,異物偵測(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FOD)故障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而異物的存在能導致設備和周圍環境過熱或損壞。因此,調節動圈發射器、磁性外殼以及EPPMPP設備對於在保持安全且提高功率傳輸效率至關重要。

況且,由於技術的先進化也將對後相容性帶來更多挑戰, MPP功率損耗核算(MPP Power Loss Accounting, MPLA)方面也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以確保新舊設備之間的功率傳輸不會違反安全標準。

中國市場的監管考量因素

中國近期更新的無線電頻率法規給該地區的Qi2設備貿易帶來了大挑戰。從20239月起,新規將限制使用頻率高於148kHz的功率傳輸,直接排除了在360kHz頻率操作的Qi2 MPP

因此,小米和Convenient Power等本地製造商提出了低頻(LF)MPP變體,其操作頻率在允許的148kHz範圍內,輸出功率為30W。展望未來,WPC及其成員將繼續透過調整Qi2來適應不斷變化的法規,以滿足中國和更大市場的需求。

(本文由GRL提供)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