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藍芽已死」的說法言猶在耳,但根據In-Stat/MDR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全球藍芽晶片銷售量達6900萬顆,較2002年成長了93%...
2001年「藍芽已死」的說法言猶在耳,但根據In-Stat/MDR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全球藍芽晶片銷售量達6900萬顆,較2002年成長了93%。主要的應用以手機及其周邊應用為最大宗,佔整體藍芽應用的七成以上;而就在手機整合藍芽應用逐漸普及的當頭,新興應用,例如Bluetooth 與WLAN的整合應用、PC周邊、汽車、消費性電子也都陸續看到藍芽的蹤跡;而晶片價格跌破五美元、設備互通性的改進、簡易又快速的辨識使用能力、結合手機策略成功以及競爭技術尚未成熟等,都是促使藍芽能再次浮上檯面的主要原因。
2003年藍芽產品約有七成以上為手機及其周邊應用,佔整體手機市場接近一成左右的比重,相較於2002年的2%,顯見藍芽的確成功打開了手機應用市場的大門,而In-Stat/MDR也認為一直到2008年整體藍芽晶片的應用市場主要仍會以手機為主,但事實上,手機已成為個人行動中樞,所有不論是看電視、聽音樂、PDA甚至是GPS定位功能等無一不想塞進這十分有限的小地方,就如同美國職棒生態一般,只有最好的球員才能擠進那一點都不大的「大聯盟」,而一支手機應該也僅需一兩種最適合的無線區域通訊技術存在即可,或許藍芽技術不錯,但在可見的未來中卻不一定是最適合的,就拿眼前的WLAN技術來看,有朝一日當它的功耗與體積越來越適合整合進手機時,即便Bluetooth可與WLAN並存,卻也必定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
因此,若光是將全部的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手機應用)中勢必會有相當的風險,藍芽應朝其它更多應用發展。
藍芽目前可說是以手機為應用中心再向外擴散到其它如耳機、PC、印表機等應用,而PC周邊、消費性電子以及汽車市場被鎖定為藍芽的新興重點領域。表1列出藍芽無線技術在各應用領域可能會碰到的競爭對手,其中藍芽即將通過的中速版本可讓資料的實際傳輸速度(through)達到2Mbps以上,之後的高速版則朝10Mbps邁進;而在攸關技術生死的晶片成本方面,2003年Bluetooth單晶片成本已降至5美元以下,UWB與ZigBee則由於標準還沒正式問世(ZigBee已在最近推出產品),所以價格皆為粗估,不過根據IDC等研究機構指出,2003年4.8美元的藍芽晶片組,至2007年將會更進一步降至2.3美元;而ZigBee晶片組則預計在2004年以平均3.2美元晶片組推出市場,至2007年時將可降至1.4美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802.11b晶片組則由於設計及製程技術精進以及台灣廠商加入戰局的因素下,晶片成本也已經跌到5美元價位,對於其它技術造成不小威脅。在耗電性方面,藍芽、UWB以及ZigBee由於都屬於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耗電量不高,所以都很適合被整合在行動裝置上,三者之中又以ZigBee最為省電。而 WLAN由於需要傳輸較遠的距離,所以需要功率放大器等耗電元件,不過一直以來有不少廠商都專注在WLAN的節電議題上,因此WLAN也是列名為整合進行動裝置的熱門人選。
在稍微了解各技術的特性後,底下將探討藍芽目前在各領域的發展應用與可能遭受的挑戰。
由於PC仍是大多數資訊處理的中心,因此與PC平台的互通是值得注意與發展的,但過去藍芽在PC領域的接受度並不高,主要原因在於藍芽與WLAN的干擾問題,促使PC製造商選擇了WLAN技術,不過藍芽在新的1.2版本中除了加強語音應用能力之外,更進一步地克服與WLAN的干擾問題,對其進軍PC領域應用上助益良多。
藍芽近來也大舉針對鍵盤、滑鼠等電腦周邊下手,其一般所附的藍芽網卡除了支援鍵盤、滑鼠操作的Human Interface Design(HID)之外,也都允許和其它許多如耳機(Headset Profile)、印表機(Serial Port Profile)等設備做互動。在競爭者方面,ZigBee憑藉著更省電與低價位優勢,因此可能會是藍芽在PC低資料傳輸周邊的強大競爭者,不過,由於 ZigBee主要也是作業在2.4GHz頻段(另還有兩個頻段),因此若應用在PC平台,也必須面臨到與WLAN的競合問題,藍芽在這方面卻是佔到優勢。
廣義而言,所謂的消費性電子是泛指一般個人或家庭在食衣住行育樂方面所會用到的電子產品。目前在市場上,已經可以看到附加藍芽功能的耳機、數位相機、MP3 Player、遊戲機等;另外,諸如電視、家電用品等也有少量供應,產品應用面可說是逐漸廣泛。
但是若談到消費性電子,產品就必須符合價格不能高、讓使用者覺得好用等特性,但以目前藍芽消費性電子設備的實際現況來看,除了不同廠商互通性問題情形仍存在之外,應用在檔案較大的傳輸時(如圖檔),使用者也不甚滿意,就如同國外某篇對於應用藍芽數位相機傳輸照片到Laptop PC上的評論文章,其中說到「當我開始將數位相機上的檔案以無線(藍芽)模式傳送到我的NB時,感覺整個過程真的很酷,可是由於傳輸時間太長加上一次只能傳一個檔案,所以剩下的檔案我還是選擇用連接線來傳輸,......」,這情況說明了Bluetooth在應用於大量檔案傳輸上的窘境,其傳輸速度僅 1Mbps,這也是為何會有日後的中速版(2~3Mbps)與高速版(約10Mbps)。參考表2,若以短距離無線技術來看,超大頻寬、低成本、低耗電性的UWB有可能會在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若以洗衣機等控制應用產品來看,這陣子已經有產品問世的ZigBee技術以其高可靠性、低耗電、低成本訴求,也將對藍芽在控制領域發展造成威脅,而這也是Ericsson擬定Bluetooth Lite版本的用意。
藍芽是十分適合應用於汽車的一種技術,其引以為傲的語音傳送能力讓駕駛人可以一邊開車一邊清楚地講電話;另外,藍芽結合GPS主要是將GPS系統所接收到的小量資料透過藍芽連線到手持裝置地圖上,以顯示出位置訊息的一種應用,一般而言ZigBee在技術特性上也很適合這樣的應用,不過由於藍芽在這一塊領域已佈局一段時間,因此藍芽是稍佔優勢的,而UWB要搶這一塊就比較困難了,除了有殺雞焉用牛刀的考量外,更重要的是由於UWB使用非常寬的頻帶來收發電波,可能會與GPS產生干擾。
藍芽若想有立足之地,不同廠商設備間互通性的問題就要處理到最好,而非僅止於改善,而PMG(Personal Mobile Gateway)軟體藉由再增加一應用層來解決藍芽互通性問題的做法也已逐漸吸引各界注意,期待藍芽在可見的未來能完全解決這惱人的問題。
藍芽目前的優勢在於音頻資料面的應用以及與WLAN並存的能力,雖說其在個人區域網路的發展稍嫌遲緩,但是相較於UWB與ZigBee,卻已算搶得市場先機,因此除了應繼續加強既有應用(手機、PDA、耳機)外,也應善用能與WLAN並存的優點搶進PC應用領域,此外家用音響與汽車應用亦能讓 Bluetooth大展拳腳。總之,未來各無線技術應會有自己適用的一片天,但藍芽現今既佔了市場先機,就應朝自己有本錢與其它技術一爭長短的應用積極佈局,如與ZigBee的PC周邊鍵盤滑鼠、與UWB的小型遊戲機區域連網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