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 自動化設備 雲端運算 人工智慧 AOI 協作機器人 SCADA

物聯網模糊IT/OT界線 機、廠、鏈全面智慧化(2)

2023-07-18
智慧化浪潮席捲製造業,對製造業的機器運作、廠務管理與營運管理造成全方位的影響。許多新科技、新應用與新商業模式,正在改變製造業的風貌。

廠務管理端

在廠務管理端,數位雙生平台是近年來最重要的突破。各家大廠都有自己的特色,其所帶來的商業模式創新,更為應用附加價值。布局在此的方案供應商,其平台特色與自身專長高度相似。

例如IBM Digital Twin Exchange,以運算及儲存能力為平台優勢,讓內容提供商之材料清單、3D CAD文件、工程手冊皆可上架在雲端平台,平台則匯聚各供應商面向各產業之數位雙生解決方案。

PTC則以產品資料管理(PDM)為發展數位雙生基礎,使用軟體管理團隊之工程圖、模型、產品文件等資料,協助客戶遍佈世界各地的IT、製造、維護、研發、品管人員統一協作步調。

西門子則立基於IIoT技術,建構實體、虛擬世界間,可即時數據傳遞的通道。利於即時掌握現場設備、環境溫溼度等變數交互影響結果,以使客戶瞭解接續所應採取的生產決策。

數位雙生的應用不僅能為需求端節流,甚至能開源創造新商業模式。例如產品即服務,可添加感測器於販售產品,並以客戶實際使用時間收費;維護即服務,掌控販售設備的健康程度,持續為客戶維護良好的設備運作。

已經非常成熟的資料採集與監視系統(SCADA,圖2),也因為物聯網的出現而展開新一波進化。SCADA的誕生,最早約可追溯到1970年代,主要是透過蒐集PLC產生的數據來監控設備運行狀態。工業物聯網(IIoT)不會取代SCADA,相反的,SCADA正利用IoT技術提升擴展性。例如透過遵循OPC統一架構通訊協議,SCADA將能支援並整合更多製造商設備資訊,使新舊設備不至於形成數據孤島。

 

圖2 已經問世超過50年的SCADA,在物聯網技術的輔助下,變得更加強大

另一方面,SCADA也朝基於雲端方式建置系統,以管理更多數據。同時利用Web軟體開發工具,拋開過往僅能以電腦作為監控的裝置,方便使用者採用手持設備、智慧型手機、筆電等多元裝置運行的Web瀏覽器進行訪問。

在SCADA之上的製造執行系統(MES),也因為SCADA的進化,而變得更智慧、更強大。其中,軟體編碼標準化,進而讓客製化功能開發速度加快,更能貼近產業實務流程,是近年來MES最重要的變化趨勢。

MES是廠務端主要的管理系統之一,用於掌握生產狀況、待解決生產瓶頸和所需調度資源為主要功能。MES注重製程並確保流程順利進行,包含物料接收、庫存管理、生產計劃、生產執行、品質檢驗、成品入庫、出貨等流程統一調度。

觀察大廠MES產品功能,西門子透過收購低代碼開發平台領導公司Mendix,打造標準化、易編程的語言,靈活支援客戶各式流程創建需求。例如在企業急用物料時,可以用低代碼快速創建新檢驗流程以標註不合格物料,而非整箱物料拒收,以貼近客製化生產流程。

營運管理端

營運管理端最重要的進展,主要體現在提升企業韌性與強化碳盤查這兩方面。

疫情暴露了供應鏈運作中的諸多不確定性,促使供應鏈解決方案發展。例如思愛普(SAP)於疫情爆發的2020年,推出了SAP IBP(Integrated Business Planning),觀察產品特色主要有二:

一、深厚的供應鏈領域基礎。利基於SAP旗下ERP、SCM等IT系統高市占率,更加瞭解各產業特性和最佳實務,以及影響供應鏈管理的企業流程,且客戶在使用IBP上將與既有系統兼容;

二、情況模擬。人員可模擬多種狀況採用結果差異,例如海運受阻時,採用空運或當地生產出貨的情境,對比多個方案在利潤、收益等不同財務指標表現。

在軟體的商業模式上,也觀察到依數據儲存量、運算量計價的收費方式。AWS Supply Chain以基於雲端基礎架構方式,提供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客戶可匯入自家ERP、SCM資訊形成庫存可視化地圖,並進一步按庫存閥值觀察供應鏈風險。

AWS的AI技術為提升系統使用效益關鍵。首先在資料處理方面,利用機器學習(ML)與自然語言處理(NLP),將來源系統資料關聯到統一的資料模型。而在供應商管理方面,利用ML估算供應商前置時間,納入庫存風險分析。最後在市場需求規劃部分,以ML分析歷史銷售數據以及未完成訂單等資訊,以降低需求變動的不確定性。

至於在碳盤查方面,為解決範疇3碳盤查執行困難的問題,有業者發展出以區塊鏈技術保護上游機密、下游驗證權利的新解決方案。「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將溫室氣體排放範疇分為三類,範疇1與2個別代表企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範疇3則代表企業上下游及企業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亦為當中最難的部分。企業不僅難以驗證上游提供數據之正確性,其也多以人工鍵入表格作法,難以管理資料。

觀察大廠淨零碳排解決方案,西門子SiGreen主要面向範疇3應用,特色為以區塊鏈保護供應鏈各方數據主權。系統能以分布式帳本技術,讓上游業者在無需揭露供應鏈機密資訊情況下提供產品碳足跡,客戶也可以反向檢驗是否有第三方的產品碳足跡認證。

創新解決方案把花齊放 企業應評估自身真實需求

儘管供給端方案推陳出新,但需求端實際建構智慧工廠仍非易事。觀察產業對此努力,自動化大廠逐漸降低工業聯網本位主義,在統一聯網標準達成共識,解決多家設備供應商無法互連通訊的問題;另一方面,供給端有能力者不斷收購工業軟體或互補方案商,整合旗下產品種類成完整解決方案,或透過聚合產業各方供給端角色,拼湊建構智慧製造所需拼圖。

而在需求端方面,也需意識到智慧製造並非廠長責任,高層支持以及長遠的藍圖規劃,將是智慧製造導入效益能否擴散到跨廠區、跨區域、跨價值鏈流程的重要關鍵;另外,轉型目的也應非為導入新興技術而導入,而是以終為始的規劃。首先掌握企業內部待解決問題、評估內部機廠鏈智慧化程度,方能在所需基礎設施、升級設備、串聯流程等建構智慧製造執行步驟上,與企業內部問題與現有資源高度連結。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物聯網模糊IT/OT界線 機、廠、鏈全面智慧化(1)

物聯網模糊IT/OT界線 機、廠、鏈全面智慧化(2)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