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本專欄題將介紹時下主流行動裝置作業系統Android的軟硬體(裝置及應用程式)官方測試標準以及測試工具,藉由一系統化的資料介紹讓讀者對於行動裝置測試有基本的認識。本期將先介紹Android官方測試文件規範內容。
適當的電力電子散熱設計可說是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以確保最終應用能在完整的預期壽命期間維持運作。包括熱介面材料(TIM)等的熱傳輸是電力電子系統的核心,若以不當的方式處理這些材料,或是在設計階段期間出現不精確的情形,就可能在設備運作時造成致命後果。
電路板設計人員通常使用瞬態電壓抑制器(TVS)二極體陣列來為乙太網路埠提供保護。在許多情況下,設計人員為了保持設備的可靠性,而針對四種主要的威脅採取保護:雷電感應突波(IEC 61000-4-5, GR-1089, ITU)、靜電放電(ESD)(IEC 61000-4-2)、電氣快速瞬變(EFT)(IEC 61000-4-4)及電纜放電事件(CDE)。
過去幾年,鋰離子(Li-Ion)電池在高功率應用的種類增加,例如電動工具、庭院用具、不斷電系統(UPS)、油電混合車等過去多採用鎳氫(NiMH)電池的產品。這項趨勢背後原因包括鋰離子電池電源密度提高、成本降低,以及電子技術提升等。
在不久的將來,汽車雷達系統會越來越普及,它們提供很多舒適安全的應用。短距離雷達範圍從幾釐米(cm)到30米(m),可用於盲點偵測、倒車輔助或車位測量,引導汽車自助泊車。長距離雷達可達到250米,用於啟動適應性巡航控制,使汽車與前方車速保持一致(圖1)。
隨著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普及,GPS的觸角已悄悄進入日常生活中。車輛路線導航以及提升行車安全,皆為全球定位系統相當廣泛的應用。基於近年來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技術的快速發展,車用環境無線存取(WAVE)/專用短程通訊(DSRC)的車間通訊技術,可提供車輛與車輛(Vehicle to Vehicle, V2V)、車輛與路側(Vehicle to Roadside, V2R)之間毋須事先建立連線即可快速交換資訊的功能。
第四代行動通訊稱為4G,依國際電信聯盟(ITU)定義,固定點通訊時傳輸速率必須在1Gbit/s以上,高速移動時傳輸速率必須在100Mbit/s以上,而技術的演進先是長期演進計畫(Long Term Evolution, LTE),之後為LTE-Advanced(LTE-A)。4G的系統架構,比以往的2G、3G通訊更為複雜,因此很難一一介紹,此次將針對實體層做說明。
未來的智慧車輛是一個集環境感知、規畫決策、多等級輔助駕駛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將利用多種感測器、行動網路技術、智慧公路技術等實現汽車自動駕駛,獲得娛樂或者生活服務,並可隨時存取遠端資訊庫,取得導航、餐飲、旅館、加油站、停車場等資訊(圖1)。
為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特性,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終端產品中整合了全球定位功能。除了一般所熟悉的導航系統外,包括車輛和資產追蹤系統、個人定位器、安全系統、自動販賣機、健康醫療監測和運動休閒裝置等各種應用,也都須採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接收器。
眾所周知,通訊行業節能減排是一項須要長期進行的系統工程,想一蹴而就實現運行網路綠色化發展的想法不太實際。在各大網路營運商積極推進節能降耗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著眼於大局,還要從細小環節著手,綜合掌控通訊網路運行的能耗構成,才能開啟通訊行業的綠色變革。
在機器對機器(M2M)市場中,原廠設備製造商(OEM)與開發人員通常會利用分立元件自行建構完整系統,但預先整合的趨勢已經在許多技術市場躍居主流,它將多種硬體元件和整合的軟體開發與管理工具結合在一起。
與其他工業系統一樣,可在現場監測溫度、壓力、流量、液位、位置、角度、酸鹼值(pH)、含氧量、氣體探測、腐蝕情況等流程控制變數的量測設備或智慧感測器,正朝著更高效率、更佳強固性、更高通道密度、更快速度不斷進展,因而也促進半導體元件新技術方案的發展。
高達30%成年人的聽力損失可能是噪聲所致。聽力損失會造成人們無法在噪音背景中聽清楚想要聽的內容。降噪耳機能夠保護聽力,在與別人通話時將可聽得更清楚,並在飛行旅途中享受安靜,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
對行動終端設備全部生產時間而言,測試時間是一項重要因素,因此業者不斷尋求方法減少測試時間及相關成本,而採用「非信令」測試法將可獲致重大進步,因為毋須運用專屬模式與通訊協定於測試晶片組,現在主要目標在於同時測試多個待測物(DUT)。本文將說明各種不同狀況的多待測物,包括各種設備配置、無線射頻(RF)路由與測試控制方案及其有關設計考慮與策略,並提出現成並行多DUT測試方案,以便大幅提升測試設備利用率。
世界各國強力布建智慧電網(Smart Grid)網路,期望能透過遠程控制及中央端即時管理,達到電力資源最佳化配置與運行,並藉此降低整體營運成本,在人力、物力與財力上達到最佳的經濟平衡。為達成此目的,必須仰賴電力相關資訊蒐集與即時分析回報,令其電力系統自動化與資訊化深入家庭/建築物內,因此先進讀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AMI),被視為智慧電網的基礎骨幹。
長期以來,降低慢性病患者醫療併發症的風險一直是醫療服務供應商面臨的巨大挑戰。但現在,借力於物聯網(IoT)的出現,可穿戴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有望大大降低急性併發症的機率。
無線網路的建構和管理,一直是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行動通訊系統有其固有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來自網路進行部署和管理的元件,也來自各元件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配置,而微型基地台的加入,使得無線環境(如多重路徑)變得更加複雜,因此維護目前現役的第三代行動通訊(3G)、第四代行動通訊(4G)基地台訊號品質的成本也相對提高。
終端產品設備商考量並行多DUT測試,必須選用足夠彈性的測試平台架構,目前市場中已推出各種射頻調控解決方案,以滿足並行多DUT不同狀況的需求,進而協助工程師有效率地進行系統測試。
隨著資料傳輸率不斷提升,工程師在使用向量網路分析儀時,應特別注重頻率範圍的選擇;頻率範圍不僅會影響定位缺陷能力及模擬實測的誤差,也會影響在成本及效能評估上的準確性。
全民健康保健是近期最為重要的一個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為未投保人員提供健康保險。全民健康保健還意味著為難以享受醫療服務和服務水準低落地區的人們提供醫療服務,因此須要依賴科技來解決,如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生物醫用感測器。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