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寬頻網路儼然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搜尋資訊、傳送電子郵件、購買商品或是下載影片,只要手指點擊幾下就能全部完成。新的應用程式不僅徹底改變一般人使用網路的方式,同時還讓支持此成長並積極擴充寬頻的服務供應商,抓住新的收益商機。
現今越來越多的視訊設備以十億位元(Gigabit)速率執行,它們透過相對較大的同軸BNC連接器相互連接。雖然這些連接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品質,但它們在設備中的效能卻取決於其在印刷電路板(PCB)上的封裝方式。非最佳化連接器占位面積的設計會導致阻抗不相符、反射、訊號損耗,並降低設備的訊號保真度。針對BNC占位面積的印刷電路板布局設計工作,一般由設計師和硬體工程師負責,但他們通常沒有時間和工具來順利完成這項工作。
近年來,智慧型運輸系統(ITS)的重要發展方向為鏈結汽車、道路與後端基礎建設,以提升交通運輸「安全」、「效率」、「便捷」此三大要素。於2010年後,IntelliDrive接續車輛基礎設施整合(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 VII)計畫成為美國ITS建置的主要計畫。
本文解說如何在簡易型低功率無線收發器的環境中,提升無線連結的品質,其中著重於無線連結的穩定性,並且將整體硬體成本降至最低。對於許多簡易型收發器而言,使用跳頻分集(Frequency Hopping Diversity)似乎不符合成本效益,本文將透過技術觀點解說何以跳頻分集同樣適合簡易型應用。
長程演進計畫(LTE)是無線寬頻的最新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標準,打破當今蜂巢式無線網路固有的模式。相較於前代全球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和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標準,LTE採用高效率光譜射頻技術,並大幅簡化其架構。LTE系統的無線接入部分Node-B,是連接無線電和整個網際網路通訊協定(IP)核心網路之間的邊緣設備。這種架構無法監測UMTS中間鏈路上的元件,必須透過無線電介面才能有效測試LTE的網路元件。
每款新世代手機都強調提供比前代產品更多功能如整合主螢幕、副螢幕和解析度更高的相機模組以及在通話中同時使用螢幕、相機等功能。由此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主處理器、顯示子系統及成像器間的訊號速度和互連線數量大幅增加。
由Google所推出的Android作業系統之所以能在這短短幾年內迅速崛起,挾其開放性和眾多的手機平台硬體支援,是使其發展如此迅速的主要因素。
基地台發射器的波束成形(Beamforming)及波束控制乃是提升基地台覆蓋範圍與能力的有效方法。這些技術須要使用多組發射接收器,而基頻處理器必須針對每組訊號路徑中不希望出現的相位偏移進行補償。
鋰電池的先進技術使得高功率鋰電池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輕的重量,可以取代諸如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輕型電動車和備用電源等應用中所使用的鎳鎘電池,甚至鉛酸電池。鋰離子技術比鎳鎘或鉛酸技術更為環保,但是,在新興市場中採用鋰電池所面臨的挑戰是,相較於鎳鎘或鉛酸技術,系統設計者越來越強調電池的安全要求。
由於汽車電子系統攸關人身安全,因此對其要求日益嚴苛。功能安全性標準IEC61508及日後即將採行的汽車用版本ISO26262均已為汽車業界採用,以確保車內的電子系統安全無虞。ISO文件定義四種汽車安全整合層級(ASIL),而ASIL D是最嚴格的安全等級。這些新需求影響到整個產品研發過程,如汽車電子委員會(AEC)的AEC- Q100或ISO-9000品管標準。從設計一開始,就已經著重搜集產品確實依據標準研發的證明,記錄與確認可能發生的傷害,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此外也定義新工具,以便支援這套汽車品管的新方法。
對於更高效能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持續追求,已對GPS接收器元件製造商帶來極大的挑戰。現行的GPS系統是由許多個30多年前發射到軌道上運行的昂貴GPS衛星所組成。對於這樣一個行之有年的既有系統,很難期望在衛星方面能有什麼改善,因此提升GPS效能的責任,就只好落在GPS接收器業者的身上。
許多汽車製造商都將乙太網路視為下一代電子架構的軟體下載介面。此外,乙太網路也已逐漸成為車輛診斷用的首選技術。而利用通用序列匯流排(USB)技術,便能使如圖1所展示的連接性解決方案更趨完整。USB可作為消費性連接埠,並具備讓所有行動裝置連接至汽車電子架構的能力。
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及機器對機器(Machine to Machine, M2M)通訊是兩個近年來相當熱門的網路通訊技術,Telematics目前主要發展及應用範圍在於建構及促進車輛資訊通訊技術。而M2M則是泛指機器對機器之間的通訊技術及應用,其延伸概念範圍相當廣大,也與目前許多熱門議題如Telematics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有相當程度的關連及相關應用發展。
有許多大型的汽車製造商投資數10億美元在設計和開發新車輛上。而Tesla於2008年研發出的Tesla跑車(圖1),是世界上第一個百分之百電力生產的跑車,僅耗費145億美元的預算。由於相對於傳統的汽車公司來說,Tesla預算較少,因此必須要將工程資源最佳化,以做出最明智的決策。
隨著經濟從紙張型往數位資訊管理型方向發展,用於資料處理、儲存和網路的資料中心在商業、學術和政府體系等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過,資料中心的供電和冷卻成本也隨之不斷攀升。更高的系統效率和功率密度已成為現代資料與電訊電源系統的核心重點,因為小型而高效率的電源系統可以節省空間和電費成本。
將定點及浮點功能整合於同一個數位訊號處理器(DSP)核心能夠徹底改變嵌入式系統演算法的開發及部署方式。在定點數位系統中執行演算法的程序相當繁複,無法因應目前快速的浮點DSP對於速度的需求。然而,運用全新的DSP浮點運算功能,便不再須要進行如此繁複的程序。
除了語音傳輸外,包括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及其演進版本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增強型GSM數據傳輸(GSM-EDGE)在內的數位手機無線網路,現今都擁有速度(理論值)直逼384kbit/s的更高資料傳輸率。諸如CDMA2000與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CDMA)或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以及僅中國大陸採用的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TD-SCDMA)等第三代行動網路現均部署於全球各地,這些系統透過名為高速封包存取(HSPA)的技術提供如串流視訊、上網瀏覽等多元服務,它們提供的下行傳輸速率理論上可達14.4Mbit/s。
目前許多最流行的行動產品都已從過去主要以硬體為基礎、再提供一組預先定義運作的設備,轉變為能夠使用可客製化軟體應用的開放式平台。這種轉變讓行動裝置變得更加像個人電腦(PC),可為終端用戶提供可客製化的功能集。由於產品從一個其硬體和軟體及所有不同設備特性都由製造商整合、測試和驗證的封閉式解決方案,轉變為一個必須支援由協力廠商開發的各式各樣應用程式軟體(Apps)的開放式平台,因此設備當機(Hanging)的可能性隨之大幅增加。
心電圖(ECG)系統類比前端(AFE)裝置的設計,一般都是採用不同半導體廠商所提供的現成離散式元件。傳統離散式ECG AFE的主要元件包括儀表放大器、作為主動式濾波器的運算放大器,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器(ADC)。
自動對焦(AF)是數位相機(DSC)中常見功能,用來確保相機能精準地對拍攝物體對焦,拍出清晰銳利的照片。然而,這項自動對焦功能一直到最近才開始普及到高階手機所搭載的相機。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