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通訊255期(2022年5月)

    穿戴裝置拼續航

    穿戴裝置已成為資訊科技產業充滿活力與潛力的領域,包括可聽設備、手表、手環、眼鏡、戒指、聯網鞋等都呈現成長態勢;由於消費市場的巨大需求和不斷擴增的新興應用,預計穿戴裝置的市場規模將從2020年的近371億美元成長到2027年的1043.9億美元。感測器、材料科學和雲端運算的進步正在推動下一代穿戴裝置和個人裝置的發展,並推動醫療和工業應用不斷創新。  穿戴裝置更加趨向緊湊輕巧的外形,面臨既要提供豐富、直覺的體驗,又滿足延長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透過晶片電源管理技術節流,新興半導體系統級封裝擴大電池體積,與外部能量採集(Energy Harvesting)與無線充電技術,延長裝置續航時間,希望能改善穿戴裝置的使用者體驗。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54期(2022年4月)

    車用感測零死角

     毫米波雷達、影像感測器、光學雷達(LiDAR)、超音波感測器等,是目前主流的車用感測器,每個技術都有其技術專長,也存在先天的缺點,隨著車輛自駕朝向Level 4~Level 5高度自駕發展,對於環境感知的需求也更為提升,車用感測器強化質、量以消除偵測盲點,朝改善準確度、反應速度、抗環境干擾與多系統備援應用等目標發展。此外,感測融合(Sensor Fusion)能夠整合不同的感測訊息,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是車輛自駕升級的關鍵之一。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53期(2022年3月)

    哈囉!新LPWA

     新世代LPWA技術滿足物聯網新興需求,Wi-SUN能源智慧監測協助零碳轉型,HaLow市場需求逐漸浮現,Mioty適合發展車隊管理/資產追蹤,DECT-2020為使用非授權的5G技術,NR-RedCap則瞄準智慧穿戴/影音應用逐漸嶄露頭角。

     LPWA藉低成本、長距離、低功耗的技術特性,成為物聯網諸多場景中最適合的通訊技術。過去智慧三表、煙霧感測器、環境資訊蒐集等大量利用NB-IoT、LTE-M、LoRa、Sigfox等技術;未來,全球性資產追蹤、資訊安全、影像傳輸等的需求興起,帶動新興LPWA技術切入持續多樣化發展的IoT市場。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52期(2022年2月)

    工業感測耳聰目明

    2011年,德國展開工業4.0計畫,為產線智慧化發展帶來莫大的動力,2021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國際社會動盪不安、產業供應鏈一片混亂,再度推升智慧化的需求。

    感測器是轉型的必要條件,透過數據收集即時掌握製造產線的運作狀況。隨著技術更迭,工業應用的感測器因應智慧化的需求將持續升級,透過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加持,針對產線機台進行預兆診斷、狀態監測,輔助工廠進行即時判斷與決策,進而強化產業韌性。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51期(2022年1月)

    短距無線強強聯手

    物聯網與穿戴裝置驅動無線個人區域網路(PAN)應用,傳輸、連結、音訊、定位、廣播等應用持續成長,UWB挾技術優勢切入精準定位與數位鑰匙應用,彌補藍牙定位精準度與安全性不足問題。

    而藍牙標準經過歷代革新,帶動周邊裝置爆炸性成長,音訊傳輸優化品質,LE Audio將是大勢所趨,而隨著元宇宙的逐漸開展,人們將更加重視使用體驗。另外,UWB透過iPhone導入人氣水漲船高,精準定位與測距是其應用第一個灘頭堡,未來幾年市場成長動能不墜,透過認證計畫導入將解決互聯互通問題,UWB除了尋求與藍牙合作之外,也希望兩個產業聯盟可以進行整合。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智慧家庭疫起來

    新冠肺炎COVID-19在2020~2021年席捲全球,居家避疫也帶動ICT裝置的需求,並促成智慧家庭產業蓬勃發展,近年來各種家電裝置全都加上「智慧」,不僅聯網、語音控制功能也是家常便飯,透過手機所有的裝置都聰明又聽話。

    智慧家庭長期處於多技術共存的混合型網路環境,裝置的互聯互通面臨挑戰,產業大廠合作開發跨平台標準Matter,有機會解決智慧家庭的破碎化困境,同時資安需求也水漲船高,從晶片設計到終端的整體安全需求大增。再者,智慧控制整合多元功能,AI應用使得智慧家庭更聰明,透過創新技術、品牌協作,為產業開啟新道路。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衛星通訊上軌道

     2015年馬斯克(Elon Musk)提出星鏈計畫(Starlink),SpaceX將發射約1.2萬顆低軌衛星(Low-Earth Orbit, LEO)上太空。2021年,5G R17正式討論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s, NTN),透過低軌衛星將地面基地台訊號涵蓋未及的地方,補足訊號涵蓋,引發產業界一股太空熱潮,產業大老預言假以時日衛星產業產值將不下於半導體業,沉寂30年的衛星通訊一夜之間似乎又校正回歸了。  低軌道通訊衛星可以將無線訊號延伸到山巔、海邊,讓全球行動通訊涵蓋進入3D時代;衛星通訊重新回到成長的軌道,產業鏈延伸到資通訊產業,也吸引廠商大舉投入卡位;其中,含金量最高的衛星製造產業鏈,需要航太認證與飛行履歷加持,更需要長期布局。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48期(2021年10月)

    5G應用超展開

     5G產業推動進入第二階段,R16與R17標準接續R15改善5G效能;純5G架構的獨立組網SA更能完整發揮5G低延遲與網路切片等先進功能,將是接下來營運商布建的重點;而在中低頻FR1頻段擁擠的狀況下,中高頻FR2與FR3頻段將持續擴展5G可用頻段。  而5G產業應用成為新藍海,5G企業專網與開放架構,不僅推動垂直領域導入5G應用,也協助硬體製造業開發全新產品領域,5G產業應用將比過去幾代行動通訊技術更精采有趣。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47期(2021年9月)

    Wi-Fi 6快易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為世界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疫情之下的Wi-Fi 6(802.11ax)產業推動同樣深受影響。Wi-Fi長期扮演協助行動通訊資料分流的角色,Wi-Fi 6全面提升的效能正好與5G搭配。2021年下半年將進入第二階段的發展,包括遊戲、中小企業、甚至特殊場域如醫院的應用等,導入概況與前景值得關注。  另外2.4GHz與5GHz頻段應用越來越多,為了解決頻道壅塞問題,Wi-Fi 6E大幅擴充可用頻段,同時協助不同需求的應用分流。另外,Wi-Fi 6導入多項新技術,如何達成效能指標,測試驗證的協助是產品成功的關鍵助力之一。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