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通訊236期(2020年10月)

    O-RAN專網先行

     5G商轉進展順暢,各項新興應用持續開花結果,5G的多樣化功能需求讓網路管理朝向虛擬化與軟體定義發展,解構網路軟硬體的呼聲越來越高,無線接取網路(Radio Access Network, RAN)潘朵拉的盒子逐漸被開啟。Open RAN打破過去軟硬體高度整合的常態,電信營運商希望透過開放架構達成網路虛擬化與降低設備成本的目標,網通與伺服器業者則希望能開創新藍海市場。  Open RAN的垂直分層與台灣科技產業結構接近,適合投入發展,提供台灣難得的轉型升級良機;企業專網因為規模較小,功能要求不若公網全面,被廠商當作實踐5G開放架構的起點;另外,在軟硬體解構的過程中,負責網路維運的服務責任也需要被承接,所以能擔負網路穩定性的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業者,成為5G開放架構發展的關鍵。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35期(2020年9月)

    USB「4」如破竹

     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帶動宅經濟的新常態風潮,加速家庭與工作環境數位轉型的步伐。而為了因應這波趨勢,集高傳輸速度、支援多協定與高功率於一身的USB4也預計將於年底進入量產,滿足各種影音串流與居家辦公的環境建置。然而,USB4提供高效能背後,伴隨而來的是訊號衰減與電磁干擾問題,因此需要Retimer或Redriver這種類型的元件進行訊號強化後重新發送。在USB4線纜認證上也相較於以往嚴謹,預計明年進入測試階段。  作為USB4的唯一接口Type-C(或稱USB-C)已發展數年,滲透率更是逐年攀升,其周邊智慧化設計將徹底發揮新介面的靈活性能。不過技術上的挑戰仍值得關注,例如防範暫態突波與閂鎖效應,以確保穿戴裝置充電使用上得以安全無虞。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34期(2020年8月)

    工業物聯網發力

    5G第二階段標準3GPP R16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的2020年7月拍板,MIC預期2026年全球5G智慧製造市場規模達400億美元,IHS Markit亦指出2035年工業物聯網相關產值將超過5.2兆美元。在智慧製造更彈性、多樣、即時反應的特性下,結合5G為提升競爭力的新常態。

     智慧製造強調少量多樣與高附加價值,精準、彈性等智慧化能力越來越重要,5G URLLC可能是製造智慧化的最後一哩,電信營運業者積極投入企業專網解決方案,拉攏製造業轉型升級商機。然而,5G IIoT應用穩定性在未來幾年將進入實戰檢驗,AOI與新興的AMR可能是第一波導入的應用。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33期(2020年7月)

    毫米波商機解封

     毫米波發展十年磨一劍,現在正處於乘浪而起的關鍵時機。一直以來,毫米波技術僅限於軍用或衛星應用市場,原因在於其開發成本與技術門檻極高,但隨著各國陸續開放毫米波頻段,如美國、日本、韓國與台灣等國家,作為未來發展5G的關鍵,毫米波用在通訊領域的發展逐漸明朗化。另一方面,在感測端毫米波也開始滲透於汽車、工廠與消費性市場等應用,根據市場調研機構Yole Développement表示,77/79GHz毫米波出貨量不斷攀升,今年可望接棒成為主流雷達感測方案。  從技術角度來看,毫米波受限於物理特性,在空氣中電磁波容易衰減,前端模組開發成為關鍵要素,包含射頻、天線、封裝設計與材料選用皆為關注的重點。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32期(2020年6月)

    eSIM開啟新競局

    eSIM與iSIM身分識別的技術興起,提供電信商有更多用戶識別方案的選擇性,也帶動相關供應鏈商業模式轉型。有別於傳統插拔式SIM卡的設計模式,eSIM直接將身分認證嵌入到PCB板上,而iSIM甚至是整合MCU、Radio與SIM至系統晶片系統中,為行動通訊網路帶來突破性的轉變,包含電信商之間的分潤機制、電信商與終端廠商的合作關係,以及晶片與終端廠商的服務模式都大有不同。晶片與IP商除了提供既有的硬體技術外,更扮演電信商與開發商之間的橋梁,提供作業系統或RSP平台服務;而電信業者則除了提供OEM/ODM廠商網路服務功能外,同時也幫助用戶開發客製化軟體平台,提升物聯網產業發展速度。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31期(2020年5月)

    5G元件超前部署

    COVID-19疫情2020年持續延燒,5G產業化腳步在艱困中展開,但產業趨勢與技術的提升並未停滯,反而持續為疫情過後的市場做準備。5G網路布建帶動更多基地台與機房基礎建設,預計將進一步刺激終端產品需求,並促使5G運算/處理/資料儲存能力全面提升,同時AI運算與毫米波(mmWave)也持續成為布局重點。 另外,5G傳輸速度更快、延遲更低、連接數量更多,技術規格大幅提升,對於關鍵零組件來說效能、功耗、體積等都更加挑戰;5G智慧手機身為最重要的終端裝置,相關產業鏈為5G商機準備已久,處理器兩大陣營策略選擇分明,Sub-6GHz的5G RF模組開始出現整合的趨勢,毫米波AiP模組須透過異質整合不僅難度高,成本也居高不下,但是再度印證「天下大亂,形勢大好」,5G產業典範轉移亦帶動許多新刺激與機會。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30期(2020年4月)

    商用自駕車放手開

     2020年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自駕車風潮熱度大增,各大晶片業者與車廠不僅推陳出新旗下的自駕車方案,甚至還在展會上秀出顛覆想像的自駕概念汽車,如賓士(Mercedes-Benz)取材阿凡達電影,以實現人車合一為目標打造Vision AVTR。從實際自駕車發展的進程來看,封閉式、固定路線場域正如火如荼的進入測試,甚至是實際上路階段,加速商用無人車L4發展部署腳步。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是,汽車聯網與感測器廠商在2020年前仆後繼發表新方案,且大多數的設計已可支援L3以上的自駕車款。從現在推算汽車設計到量產的時間點,2025年真正落實「放手」上路似乎已成為汽車供應鏈的階段性目標。短期而言,自駕車處理器平台廠商則是全力衝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商機,讓L2、L2+的汽車車款迅速普及。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29期(2020年3月)

    LPWA左右開弓

     低功耗廣域網路(Low Power Wide Area, LPWA)2023年整體產業連接數可成長至17億的規模,2018~2023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62.9%,高成長特性帶動業者積極投入,近年產業鏈已日見豐實。另外,物聯網應用具備破碎化特性,因此3GPP持續針對技術規格改善,延伸頻寬與延遲性的技術規格,讓物聯網的應用持續擴展,LoRa與Sigfox也透過掌握自身技術的優勢,發展適合的應用領域與商業模式。  其中,NB-IoT被看好是大規模應用的技術主力,這部分應用採用成熟的R13解決方案,市場逐漸走向紅海競爭;另一方面,垂直產業與消費性應用能為業者創造真正的利潤,成為廠商布局的重點。廠商在解決方案與應用服務兩端,持續擴大市場與開拓新興應用的挑戰與機會。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 新通訊228期(2020年2月)

    3D感測鼠來寶

    跟隨5G商轉的腳步,3D影像感測方案再進化。可看到2020年美國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大展上,英飛凌(Infineon)與新創公司光程研創(Artilux)皆推出3D ToF的相關方案,而艾邁斯半導體(ams)則是推出近紅外線(NIR)影像感測器,為行動3D視覺感測系統大幅節省電源。此外,早於CES之前,意法半導體(ST)已宣布預計於2020下半年量產旗下第四代初階3D ToF方案,可看到在消費性電子及人工智慧物聯網的市場推動下,3D影像感測的技術正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出籠。除了ToF之外,包含結構光、立體視覺及光達技術,亦有廠商鴨子划水默默積極開發當中。

    定價 : NT$ 200

    我要購買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