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傳輸應用搶出頭 整合元件左右寬頻技術勝負

2008-11-21
搶搭多合一服務風潮,多媒體內容也進駐個人電腦、行動裝置與家用多媒體播放器,並刺激通訊技術持續演進,分別在固網如超高速用戶迴路(VDSL)、行動網路如長期演進計畫(LTE)等推陳出新。而高頻元件與模組由於左右終端裝置尺寸,因此其設計也備受矚目,成為近期業界焦點所在。
圖1 英飛凌通訊產品協理陳耀堂表示,英飛凌是唯一在寬頻多重服務市場中,ADSL與VDSL產品最為完備的公司。
依據Strategy Analytics報告,觀察全球寬頻用戶數統計可發現,直至2012年,寬頻用戶數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11.8%,若以技術別來看,其中xDSL仍將蟬聯寬頻接取市場主流,特別是亞洲地區扮演xDSL用戶數成長的重要來源,預估至2012年,亞洲地區xDSL用戶將達三億七千五百九十萬戶,而該地區用戶數占全球寬頻用戶數的40%,並持續穩定成長中,也成為推動寬頻技術的主力市場,英飛凌(Infineon)通訊產品協理陳耀堂(圖1)表示,寬頻接取市場持續成長的原因在於,寬頻技術除了是未來趨勢之外,更是衡量一國競爭力的指標,加上寬頻是具備誘人投資報酬率的通訊技術,因此即使目前全球籠罩在經濟不景氣的氛圍之下,各國政府仍大力推廣寬頻普及率,而xDSL在所有寬頻接取技術中獨占鰲頭,預估4年內仍將有新增一億用戶數的成長績效。

寬頻市場成長力道強 多重服務帶來新挑戰  

xDSL成長力道持續增長,也使其成為寬頻技術中的主流,也是最後一哩(Last Mile)重要技術,因此相關用戶端設備(CPE)發展狀況不可忽視,陳耀堂援引iSuppli統計資料(圖2),xDSL包括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ADSL)與超高速數位用戶迴路(VDSL),其中ADSL橋接器(Bridge)與路由器(Router)市場會逐年下降,相關設備製造商應鎖定持續成長的整合接取裝置(IAD),無論是ADSL或VDSL IAD,都是可以關注的焦點,原因在於,未來各種寬頻技術將邁向整合,因此IAD將不可或缺。

資料來源:iSuppli
圖2 2006~2012年xDSL CPE產品市場趨勢

再由原始設備製造商(OEM)與原始設計製造商(ODM)等在xDSL CPE的市場占有率來看,目前市場仍相當分散,各家占有率幾乎旗鼓相當,陳耀堂表示,除了西門子(Siemens)以32%的市占率位居龍頭外,其他廠商市占率仍屬平均,但過去由歐美OEM獨占市場的局面,未來將出現變化,亦即市場將轉而成為台灣、大陸OEM的天下,市場並更為集中,出現領導廠商獨占市場的態勢,就如同xDSL晶片市場由英飛凌、博通(Broadcom)與科勝訊(Conexant)三巨頭獨占整體市場近90%的比例。  

最初寬頻通訊的應用服務為高速資料傳輸,之後慢慢發展加入語音、影像以及線上遊戲等應用,陳耀堂表示,電信營運商對於各式服務的推動力道不同,雖寬頻顧名思義即擁有大頻寬,傳輸資料的類型與速度可大為提升,但營運商還是會先以現有的資料傳輸服務為基礎,架構一一完成後,再發展難度更高的網路語音通訊協定(VoIP)或網路電視(IPTV)等應用,即進入多重服務(Multiple Service)的時代。  

然而進入多重服務時,也帶來新的挑戰,陳耀堂強調,由於各種服務有不同的需求,例如網路電視需要高頻寬、立即零誤差的網路品質;而VoIP則不容許出現語音封包延遲現象,因此網路服務品質(QoS)相當重要,此外,新技術須可與既有網路設備互通,或者升級時,CPE設備也須能同時升級,以減少消費者額外支出,都是相關xDSL廠商須克服的問題,而英飛凌憑藉多年發展xDSL技術的經驗,已將上述問題一一解決。舉例而言,VoIP須與傳統電話品質相當,才能吸引消費者採用,因此得提高語音品質,而一般備有無線上網的環境,會製造很多雜訊,將嚴重影響VoIP通話品質,也會占用中央處理器(CPU)相當大的資源以消除雜訊,而英飛凌特有的QoS與Smart CPU架構將能有效解決問題,提高VoIP語音品質。  

另外,VoIP不限於通話應用,未來也將走向泛歐式數位無線電話系統(DECT),如何將DECT整合至ADSL或VDSL將是相關產品製造商會遭遇的新課題,陳耀堂強調,英飛凌在無線電話領域也有所布局,該公司是第一家取得CAT-iq認證的廠商,並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因此可協助相關產品製造商順利整合DECT與xDSL,發展相關IAD或閘道器產品。  

而除了固網技術以外,近期當紅的各式行動寬頻技術也吸引不少業界關注,如LTE就是個中翹楚。而為LTE大幅提升效能的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IMO)技術,更扮演其中要角。  

MIMO技術如兩面刃 善用者勝出  

圖3 台灣羅德史瓦茲系統應用部副理蔡文璋認為,LTE的優勢顯著,可望在未來4G中占有一席之地。
台灣羅德史瓦玆(R&S)系統應用部副理蔡文璋(圖3)表示,行動寬頻技術的發展毋庸置疑,而LTE由於可順利銜接3.5G世代的應用服務與用戶,再加上高達100Mbit/s的下載速率、50Mbit/s的上傳速率,以及20MHz的頻寬,都讓LTE的發展動見觀瞻。  

蔡文璋表示,目前LTE已獲得中國移動、日本NTT DoCoMo、荷蘭KPN、北美Sprint、T-Mobile與歐洲Orange、沃達豐(Vodafone)等一線電信業者選用,即可看出未來之潛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LTE在空中介面上使用不少全新的多重存取架構,包括下行鏈路中的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及上行鏈路中的單一載頻分頻多重存取(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還有MIMO等,在在提升技術門檻,也自然需要更多量測技術支持才能確保系統順利運作。  

蔡文璋透露,SC-FDMA與OFDMA技術類似,但可提供更高上傳速率,並由於具有較低的峰值對平均值比(Peak to Average Ratio, PAR),也在較低的功耗下可提供足夠的運作效能。  

對採用MIMO的通訊技術來說,由於MIMO可改善分集增益並提高資料傳輸數據,因此增加天線數量,就能使數據傳輸量隨著天線數量而呈幾何成長。然而,真正的嚴苛考驗也是在天線數量增加之後才正式開始。舉例來說,由於每一路天線傳輸的是不同數據封包,且訊號很可能會在空間中合成或甚至互相干擾,因此空間分集和多徑傳播將是實現MIMO的關鍵單元。因此,系統設計者勢必須要詳細計算數據封包的訊息通道傳播特性,才能達到傳輸性能最佳化。而量測系統則是確認訊號完整與否的重要工具。  

此外,蔡文璋強調,MIMO各天線發送的資料皆不同,因此在不同應用如1×1、2×2、4×4中皆會有所差異。而此時即需向量訊號產生器針對發送訊號頻率與功率進行調變,並進行上鏈訊號測試,才能確保訊號正常傳輸。  

由於LTE第一個通訊網路預計將在2010年啟動,因此羅德史瓦茲藉由訊號產生器及分析儀軟體選項,提供適合的3GPP LTE解決方案,以協助行動裝置製造商能針對全新規格發展進行快速應對。  

目前羅德史瓦茲訊號產生器系列產品如SMU200A、SMJ100A和SMATE200A可搭配SMx-K55 3GPP LTE選項,提供產生下傳及上傳訊號的功能,以產生高純度3GPP LTE訊號,以測試元件、基地台和行動電話的接收器。甚至對於四根傳輸天線的MIMO前置編碼和2×2 MIMO的即時衰弱通道模擬,都能直接在訊號產生器裡進行通道編碼設定,以提供訊號測試。  

蔡文璋表示,若量測儀器可支援各式通訊技術通訊協定之每一階段,將可帶給晶片及無線裝置製造商許多益處。舉例來說,這樣的儀器可以在早期檢測通訊協定堆疊,大幅降低發展無線裝置的成本之外,再加上軟體及硬體可以共同開發、測試及微調,對於縮短產品上市時程也有很大幫助。  

事實上,由於已定義好的測試序列,可縮減開發的花費,且加上容易操作的程式介面,更讓設計者可依照手邊的需求,採用這些測試序列以建立自己所需的測試組合,因此在執行測試程序時,設計人員即可使用整套驗證過可靠的軟體工具,並藉由配置測試流程及管理結果開始進行系統開發。  

蔡文璋透露,各式新興技術陸續問世,若能尋得適當量測儀器產品進行協助,將可大幅減少開發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縮短產品問世時間、降低設計成本。  

無線通訊技術帶動 整合元件水漲船高  

圖4 璟德電子研發部副總經理羅文燈表示,LTCC由於可有效整合各式高頻用元件,因此將在未來高頻裝置上成為主流。
隨著行動寬頻技術持續演進,手持裝置的變化也極為驚人,從早期手臂長度的大哥大,進化到今日巴掌大的手機,再次證實「整合」是行動通訊唯一的道路。也因為看好「元件整合」的發展,本土業者璟德電子在1998年成立後,就專注在元件整合的技術發展上。璟德電子研發部副總經理羅文燈(圖4)透露,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可使用之整合元件範圍極為廣泛,舉例來說,包括天線、低通濾波器(LPF)、帶通濾波器(BPF)、壓控振盪器(VCO)等皆需要整合元件之協助。  

而隨著多頻多模無線通訊系統的成熟,除了手機通訊系統以外,包括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無線區域網路(WLAN)、藍牙(Bluetooth)與超寬頻(UWB)等通訊技術日益成熟,也都成為各式元件步向整合的絕佳基礎。然而,隨著裝置愈趨輕巧,舉凡整合元件的多樣化、縮小化、複雜化程度自然都隨之攀升,而天線設計難度的增加也不遑多讓。

羅文燈指出,整合元件的優勢在於可將原先各自獨立的元件統整在單一元件中,大幅縮減體積,也附加更多功能。然而,羅文燈也不諱言,隨著元件整合數量愈多、尺寸愈小,設計人員也面臨更多挑戰。  

羅文燈以射頻(RF)元件為例,當射頻元件不斷縮減體積時,測試難度也就隨之提升;而元件整合後,是否仍能保有甚至增進原有效能,皆是須要考量的因素。而要維持同等效能,成本可能是各自分離的十倍之譜。而在這樣的前提下,整合元件提供者的專業知識(Know-how)多寡也就成為區分產品品質的高下所在。  

此外,由於整合元件複雜化,所需測試時間也隨之延長。羅文燈舉例,過去每分鐘可測試上千個電感電容元件,但整合元件可能僅能測試每分鐘六十個,耗時相差甚鉅,投資成本差異也可見一斑。另外,由於整合元件在尺寸、效能與功耗上都與過往有所不同,因此也在材質選用上步入新歷程。  

綜合以上挑戰,羅文燈認為,要提供高頻整合元件,就必須擁有低損耗、縮小化、客製化與射頻測試的專業知識,才能滿足客戶所需,而其中低溫共燒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由於以陶瓷作為電路基板材料,並在每一層生胚印上導電金屬層,藉由通孔(Vias)連接每一層內埋式被動元件,因此可整合電阻、電容與電感、電、光、熱及電源等陶瓷塗層/基板材料技術,以滿足高頻用不同功能組合之基板需求。  

而目前國內業者包括璟德電子在內,皆已陸續針對LTCC加以著墨,每月並有一定出貨量。羅文燈認為,隨著技術持續演進,未來國內業者仍可望在整合元件上占有一席之地。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