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隆集團旗下專攻感測技術的義明科技,結合母公司義隆在YOLO等AI技術上長年投入所累積的成果,已開發出多款結合AI與光學感測的技術解決方案。未來義明除了將繼續擴展自身的感測技術組合,同時也將推出更多AI感測應用方案,搶攻新應用市場。也因為如此,對義明而言,尋找不同領域的潛在合作夥伴,共同走向市場,成為公司發展策略上十分重要的一環。
義明科技董事長張鴻德指出,義明長期耕耘感測技術,目前的產品組合已橫跨環境光、接近(Proximity)、溫度、飛時測距(ToF)與2.5D深度感測等不同領域,並陸續獲得手機、平板與PC等領域的客戶採用。
感測方案日趨完備 應用版圖持續擴張
義明科技董事長張鴻德指出,長期耕耘感測技術的義明,目前的產品組合已橫跨環境光、接近(Proximity)、溫度、飛時測距(ToF)與2.5D深度感測等不同領域,並陸續獲得手機、平板與PC等領域的客戶採用。像環境光色彩感測器這項技術,就已經得到電子紙大廠採用。藉由導入環境光色彩感測,電子紙顯示器可以自動根據環境光的色溫,對其顯示的色彩進行補償,讓電子紙顯示器在各種環境光下,都能盡可能維持一致的色彩顯示效果,達成白平衡。
義明科技的環境光色彩感測器,可讓電子紙顯示器自動根據環境光色溫,進行顯示色彩補償,在各種環境光下都能維持一致的色彩顯示效果,達成白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義明的環境光色彩感測器可以直接配置在顯示器下方,且無須在面板上開孔,就能感測到外部環境光色彩的變化。即使安裝於穿透率極低的電子紙顯示器下方,感測器仍能準確感應到外部光源色彩的變化,並排除顯示模組自身光源的干擾,提供高效且準確的光感測效果。張鴻德相當看好屏下環境光色彩感測技術在電子書閱讀器與電子紙領域的廣泛應用潛力。透過高度整合的軟硬體方案,義明不僅為品牌客戶提供更大的設計彈性,也為裝置節能與續航帶來嶄新突破。
近期,義明也發表了具有160×160解析度,搭載全域快門(Global Shutter),可以在高速運動場景中精準擷取影像的2.5D影像感測器。該方案很適合用來實現電腦、POS設備的使用者偵測功能,當有人員出現在感測器的視野範圍內,而且是合法使用者時,螢幕才會解鎖點亮。這個應用未來在PC上預期會有相當高的滲透率,因為微軟(Microsoft)已針對PC OEM業者提供了實現人類存在偵測(Human Presence Detection, HPD)的指引,讓PC OEM能更快將這項偵測功能整合到搭載Windows作業系統的產品上。
軟硬體開發能力兼備 彰顯獨特競爭優勢
在AIoT與邊緣運算浪潮席捲全球的今日,感測器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數據採集元件,而是智慧化的最前端。張鴻德強調,義明科技致力將AI演算法賦能於感測器,打造出具備判斷、學習能力的「AI Sensor」。
而要實現這樣的解決方案,嵌入式AI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這種AI跟當前最夯的生成式AI很不一樣。其模型參數必須非常小巧,才能滿足嵌入式系統的記憶體及運算效能的限制。也因為母集團義隆的投入,讓義明在AI影像感測技術的發展上,有很好的基礎。
除了掌握AI模型訓練的優勢外,義明還具備從演算法到量產的完整軟硬整合能力,包括模型壓縮(Model Compression)、剪枝(Pruning)、微調(Fine Tune)到編譯成韌體(Firmware),將複雜的AI模型成功植入體積小、成本低的微控制器(MCU),並進行系統級和生產級的嚴格測試,確保產品的可靠性與一致性。
AI+感測潛力可期 跨領域結盟開拓創新應用
張鴻德認為,感測技術已經完成從類比走向數位的過渡,未來進一步結合AI,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這也意味著義明必須對更多應用情境,有更深的理解與掌握度,才能推出符合客戶需求的方案。
義明加入「AI on Chip產業合作策略聯盟」,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藉由聯盟的介接,義明可以接觸到更多不同領域的潛在合作夥伴,了解不同應用的需求。像是先前與專注在汽車ADAS領域的歐特明展開深度交流,就讓義明對車用感測領域有更深的了解。
張鴻德表示,產業的發展從來不是單打獨鬥;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智慧電子產業計畫推動辦公室(SIPO)」,在橋接資源、加速創新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SIPO所舉辦的產業媒合活動,對義明而言帶來了實質的助益。這類活動讓我們打開新的視野、拓展關鍵人脈,並深化對不同應用領域的產業知識。這些收穫對於加速產品開發與市場布局,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他也期盼SIPO繼續為一座堅實的橋樑,不僅將國際大廠的資源與視野引進臺灣,更能協助像義明這樣具備核心技術的廠商,順利鏈結國際市場,將臺灣的創新實力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