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儘管目前距離實現5G願景仍有一段距離,但6G的發展早已蓄勢待發。開發新一代行動通訊技術極為費時,因此業界早在幾年前就開始著手研發6G。
隨著5G服務陸續在全球各地上線,5G所帶來的多元應用場景,將為整個電子產業鏈帶來難以想像的巨大商機。但應用場景的多元化,也意味著製造商在設計產品時,必須把更多不同應用領域的特殊需求納入設計考量,電子設備的設計將比現在更加分眾化。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整體社會有非常大且深遠的影響。COVID-19的出現為全球經濟帶來了混亂,卻也因為人們在家工作以及學生在家透過線上學習的需求,激勵了電腦與伺服器的銷售;而無論是在家工作或線上學習,都需要連結資料中心以及公有雲服務,顯而易見的「連結性」(Connectivity)變得與水電一樣重要。
COVID-19疫情持續發酵,加速垂直應用領域(如醫療、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數位轉型,隨著更多基於3GPP R16和R17技術標準和產品的進一步成熟,5G企業專網/非公共網路的建置在接下來兩年內會更加加速前進。
隨著5G開始部署,全球製造業逐漸將聯網/智慧化視為未來發展關鍵指標,因此工廠網路無線化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在此前提下,如何突破既有無線網路的延遲、活用5G專網,並舒緩勞力短缺的問題,為部分業者現今關注的焦點。
5G C-V2X不僅效能要求提升,在安規上的要求也更加嚴格,車聯網的資訊安全議題持續受到關注,促使業界對網路攻擊部署更完善的防護。
5G車聯網標準制定完善,2021年相關產品與服務進入商業化,C-V2X可以延伸車輛環境感知能力,強化車輛感測距離與時間,政府在基礎建設與法規亦需積極配合,協助廠商搶占車聯網藍海商機。
低功耗廣域(LPWA)技術滲透物聯網領域已久,除了發展已久的NB-IoT、LoRa、Sigfox技術之外,近期市場上掀起一波新勢力ZETA Alliance,挾低功耗、低成本與廣覆蓋率的優勢,悄然在中國、日本兩地展開攻勢,打造全新LPWA生態圈。
IEEE標準協會(IEEE-SA)日前已將最新一代的電力線通訊(PLC)技術--高畫質電力線通訊(HD-PLC)納入IEEE 1901–2020標準。為進一步推動HD-PLC技術的發展,Panasonic宣布,該公司將對半導體公司提供實現HD-PLC所需的矽智財(IP)授權,索思未來(Socionext)則是第一家獲得Panasonic相關授權的晶片商。
OpenRF聯盟日前與MIPI聯盟宣布簽署合作架構協議(Cooperation Framework (Liaison)Agreement),共同推動5G裝置射頻前端(RFFE)模組的設計與技術相關項目互通,進而達到設計最佳化。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舉辦「展望2021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探索後疫情時代的科技發展,預測2021年全球科技產業趨勢,分析CES 2021展出產品與技術動向,協助台灣產業了解全球趨勢脈動,在未來規畫相關科技藍圖。
隨著物聯網應用的提升,業界亦不斷改善聯網裝置的供電方式及效率。除了交流電源與電池之外,成熟而普及的USB及PoE也是替代電源的合適選項。
隨著5G技術的發展,其衍生的專用網路將有望為工業生產的各方向帶來革新。但若要實現5G三大技術而成就專網,則須考量到頻譜分配、聯網裝置,以及行動網路基礎架構部署方式,方可順利構築工業專網。
經過過去數年來的努力,大家對物聯網及其相關應用、為營運管理帶來的成效,以及對人類生活形成的改變等,已有相當的認知與接受度。拜通訊科技與半導體技術之賜,無論是物聯網、智慧物聯網、工業物聯網乃至車聯網,也紛紛展開各項實驗,在特定的應用範圍及場域驗證實作的可能性。
mini-LED背光商轉愈趨明朗化。近期可看到電視廠如三星(Samsung)、LG、TCL等接連推出mini-LED背光電視,同時國內外也紛紛有品牌大廠宣布2021年將推出搭載mini-LED背光的新產品,特別是市場近期更傳言,3月發布的新款iPad有望搭配mini-LED。上述的市場動向在在顯示出mini-LED背光的商機,因應此潮流聚積科技日前推出「掃描架構」技術,期能協助LCD顯示器廠商持續創新。
在COVID-19疫情的催化下,打造虛擬企業環境的意識不斷升溫,促使工業物聯網轉型迫在眉睫,作為數位轉型的關鍵推手,企業專網的角色愈趨重要,其頻譜運用的方式與規畫,更成為實現企業專網發展的重要環節。
在2020年蘋果(Apple)iPhone 11搭載內建超寬頻(Ultra-wideband, UWB)技術的U1通訊晶片後,UWB重新獲得各界注目,憑藉著高安全性與公分等級精準度的能力,於智慧手機、智慧標籤(Tag)、智慧門鎖與汽車領域發光發熱,成長潛力一片樂觀。
工業4.0一直是製造業進入數位化的關鍵指標,隨著5G技術的到來,為企業專網所帶來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與連接性優勢,是過去LTE和Wi-Fi技術無法比擬的,也將成為製造業邁入工業4.0的敲門磚。
在4G時代,精密振盪器多數應用在基頻單元(Baseband Unit, BBU),把頻率訊息從BBU透過光纖傳輸到無線電單元(Radio Unit, RU),兩個端點之間時間同步要求是1.5微秒。演進到5G時代後,端點同步的時間須縮短至130奈秒,與4G相比差距了10倍時間,且原先在4G BBU提供的部分基頻功能重新劃分到RU中,促使5G RU端也需要建置振盪器。
受COVID-19疫情影響,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與降低感染風險,隨時消毒與遠距成為新辦公型態,產生了許多閒置辦公空間與資源浪費。由於「燈」存在每個空間,因此照明系統成為了後防疫智慧辦公室最容易打造的方式。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