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看好5G將會帶來數位化轉型的龐大商機,各國主管機關與業者皆積極制定5G相關法規與標準;台灣愛立信(Ericsson)總經理何可申表示,5G標準將有望於2018年年中底定,為2019年5G商轉鋪路,而工業自動化市場將是中、美、日、韓等國家率先商轉首要布局領域。
物聯網時代來臨,面對具備破碎化特性的IoT應用,就現有產業型態來觀察,幾乎沒有一家廠商可以宣稱其具備所有物聯網的完整解決方案,因此選擇自身專長的領域,並布局未來潛力的應用,成為現階段廠商的發展重點。ADI即看好智慧城市(Smart City)、智慧建築(Smart Building)、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oT, IIoT)、能量採集(Energy Harvest)等領域的應用,積極投入發展。
從5個剛畢業的年輕人,經過17年的努力發展到員工1,200人的IC設計大廠,營收超過400億元,堪稱台灣半導體創業模範生的群聯電子,跟著智慧裝置的發展一路成長,未來希望跨越挑戰,成為營收千億的世界級IC設計公司。
能量收集PMIC的問世,加速了嵌入式電子裝置的開發腳步,而電源管理的精進,能夠讓各種超乎以往想像的電力產生方式來為物聯網裝置供電。能量收集這項技術的創新發展,未來勢必創造出更多物聯網的新應用。
採用授權頻段(Licensed Band)的LPWAN標準eMTC、NB-IoT經過2016年6月R13版與2017年6月R14版技術規範的制定後,基本上標準化的工作已經大致完成,全球各地電信商也從今年第一季開始,陸續宣布推動商業化服務,整體發展頗有後發先至的態勢。
雖然擴增實境(AR)技術已行之有年,但真正開始備受矚目在2016年寶可夢GO (Pokémon GO)的推出,應用基本上僅是簡單的將寶可夢加疊在相機輸出的影像上,未來若希望讓AR廣泛應用於不同領域,須加強系統單晶片(SoC)功能,擴增其應用範圍。
業界不斷尋求將AI運算或技術延伸到終端產品上,除了讓終端產品更聰明,更能提供在地化服務與即時性,也基於個人隱私的需求;為此,ARM為網路端點與雲端帶來高效率與高安全的分散式智慧,Microsemi則針對智慧語音助理推出開發套件。
人工智慧(AI)、無人機(Drone)、自駕車(Autonomous)、電源管理等議題都是未來科技產業最熱門也最具潛力的領域。由於新興應用使得系統複雜度不斷提高,工程師被要求要具備多樣複合式的測試技能,並且透過更低的電壓傳送更快的訊號,導致新的訊號取樣挑戰,加以專案研發周期大幅縮短至12∼18個月,都對工程師帶來許多新的難題。
無人車已成為各界目光焦點,包含恩智浦(NXP)、邁威爾(Marvell)和德州儀器(TI)等廠商皆卯足全力,分別在聯網、感測與安全等面向砸重金自行開發專業技術,期能在新興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
4.5G網路建置加速前進。實現4.5G等級的Gigabit網路速度,就需仰賴3載波聚合(CA)、4×4 MIMO和256-QAM等三大關鍵技術,而晶片商與網路設備商各自爭相卡位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也積極朝4.5G藍海邁進,搶占市場先機。
單一微控制器(MCU)即能實現人機介面圖形處理控制展露曙光。微芯(Microchip)主推日前推出32位元PIC32MZ DA系列MCU,為內建2D圖形處理單元(GPU)和高達32MB DDR2記憶體的單一微控制器晶片,可幫助開發人員大幅降低設計複雜性和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高速傳輸架構當道,工業用儲存記憶體規格2017年將大舉轉向3D NAND方案,同時也將導入高速PCIe介面,此外,因應儲存容量與傳輸速率不斷提升的需求,記憶卡與嵌入式儲存介面也分別升級至SD 6.0與UFS 2.1規格,以支援4K畫質影音或VR等新興應用。
指紋辨識技術不斷翻新,除受限於原理、技術、結構的選擇外,尚須克服許多難題。例如目前電容式指紋技術大致上已經發展成熟,但受限於穿透能力的限制,主要晶片廠商正積極開發光學式取像設計,將指紋模組整合進面板,牽動生態體系大搬風。
智慧聯網汽車將加速普及。通訊模組製造商u-blox日前發布首款整合LTE Cat 6數據機與英特爾(Intel)64位元Atom嵌入式處理器的車規級智慧模組TOBY-L4,不僅能顯著提升聯網汽車處理效能與連結能力,更可大幅降低車聯網設計複雜度與開發成本,有助加快智慧聯網功能進駐大眾車款。 
全球各大電信商正快馬加鞭部署Gigabit LTE網路建置,一方面可作為行動網路邁向Gigabit等級的里程碑,同時也可將Gigabit視為5G在步入商用化前的暖身,包含電信營運商、網通設備和晶片廠皆正加緊研發,預期今年下半年可望逐步邁入商用階段。
智慧型手機發展至今,雖然總體銷售量表現不錯,但廠商已開始察覺市場趨於飽和的危機感,紛紛想盡辦法運用創新技術打造差異化產品,其中,新興關鍵技術虛擬個人助理成為各界目光焦點,提供更為直覺且有效率互動方式。
2020年,每個家庭將會有多達50個裝置連上網路,且聯網的標準不僅限於Wi-Fi,還會有藍牙(Bluetooth)、Zigbee、Thread等技術,促使網狀網路需求一觸即發。如果能解決破碎化的問題,不同標準的互通性、不同設備的整合、智慧家庭聯網前景可期。
過去合作無間、攻無不克的Wintel架構,在智慧型手機時代關係已經出現裂縫,x86架構與Windows系統同時在行動裝置上吃鱉,終於在2016年底的深圳WinHEC,微軟宣布與高通(Qualcomm)正式合作,Computex 2017兩造更進一步宣布合作推動常時連網(Always Connected)裝置,將Snapdragon 835架構與Windows 10系統送作堆。
數位實境自前兩年在科技業颳起一陣旋風之後,從消費端切入的VR頭盔,曾經是最熱門的科技產品,不過在產業生態體系不夠完善的狀況下,商機並未如預期發展,現階段廠商正積極透過硬體模組化、軟體技術與高速傳輸介面等,完善數位實境產業生態系
乙太網路邁向2.5Gb/5Gb新里程。電競、網路直播與影音串流的市場興起,使得消費者對於網路速度的要求不斷提升,驅動乙太網路朝更高速邁進。為此Aquantia推出AQtion AQN-107和AQN-108網路介面卡,聚焦需要Multi-Gig乙太網路連接的高性能電腦、專業工作站和其他高密集網路流量的資料傳輸平台。這些新的PCIe附加介面卡搭載Aquantia的乙太網路控制器晶片,提供個人用戶可負擔的Multi-Gig連接。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