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曾幾何時,物聯網淪為網際網路災難的幫兇,眾多受害企業苦不堪言。若要增強聯網裝置的自我防護,並預防安全性漏洞,這些原先未納入的額外舉措,勢必造成成本上升與上市延遲的後續效應,但如果不思改進,當災難真的發生時,物聯網市場恐將一夕崩盤。
工業4.0的浪潮帶動製造業最新的一波變革,智慧製造口號處處可見,最大的影響及改變是工廠的未來樣貌,工廠的自動化與智慧化將再度升級,包括生產線的自動化、設備、物料、半成品、成品的監控,並將所有環節都串聯起來以增加工廠產能,利用網路與生產流程的溝通,甚至串聯生產線跟研發。要達成所謂的「智慧自動化」,大量的數據蒐集與量測,將會是各廠商日後必須專注的重點。
物聯網發展的腳步未曾停歇,3GPP已針對物聯網制定相關的標準,並指明eMTC與NB-IoT將是未來發展的主軸。而甫落幕的2017世界行動通訊大展中,各重量級廠商更競相推出NB-IoT晶片搶食市場大餅。我國也推出亞洲矽谷計畫,準備搶搭這股熱潮。
在2015年問世的3D XPoint記憶體,由英特爾(Intel)與美光(Micron)合作開發,兼具快閃記憶體(Flash)與DRAM的優點,直到2017年CES展期間,英特爾終於首度宣布Optane Technology即將推出,日前就發表了Optane的PC系統加速器,逐步將3D XPoint技術商品化。
智慧眼鏡商機聲勢看漲。結合工業應用環境的設備,智慧眼鏡將有助於在局限空間工作的作業人員安全又有效地完成待辦事項,促使相關工業應用領域積極導入智慧眼鏡。根據市調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預估,2016年∼2025年間,美國企業將花費超過三百億美元購買智慧眼鏡硬體,且於2025年時,將會有超過一千四百萬美國人口(約占8%的整體工人數),在工作上使用智慧眼鏡。
紫光(UV) LED與Li-Fi技術正如火如荼發展。Soraa紫光LED晶片已進入量產,而Li-Fi也有嶄新的突破,包含PureLi-Fi、VLNComm與Velmenni等廠商相繼祭出商用化商品。此市場現況,凸顯LED照明朝向健康與智慧的生活環境又更邁進了一步。
MCU強化聯網與安全功能,追求全新的物聯網應用,已是廠商的全民運動,在物聯網興起伊始,這些市場絕對是MCU廠商的全新藍海,於是導入安全機制與連線功能,成為物聯網MCU的標準配備,如何在效能、價格上取得最佳表現並找到市場商機便是成敗關鍵。
深度學習以大數據為基礎,借鏡了人類的大腦,透過精巧的演算法設計、有效率的最佳解搜尋,讓以前看似不可能的複雜運算與機器識別都能實現。 接下來,本專欄將介紹深度學習的各種應用,讓讀者掌握這項技術的思路精髓。
台灣角逐5G市場夥伴又添一名。5G的未來發展是目前全球電信營運商及通訊大廠積極布局的重要項目,為了促進台灣5G發展不落人後,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TAICS)日前與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為台灣5G發展奠定基礎。
為了達到最佳傳輸效果,現有高階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裝置(VR HMD)均配備連接線以與PC連結,但使用者行動常常受到連接線的限制。為擺脫線纜束縛,新一代VR陸續採用WiGig,給予用戶更加身臨其境的體驗,並擴展虛擬實境用戶群。
全球布局5G腳步馬不停蹄,無論是晶片商、電信商或系統整合商皆大舉投入5G發展資源,並積極展開5G的測試。愛立信(Ericsson)認為,5G正邁向實驗性商用部屬,正式進入商用預計會在2019年,而2020則會是5G市場開始蓬勃的關鍵一年。
網路駭客在物聯網時代已經磨拳擦掌,準備透過更無所不在的網路,進行各種破壞與入侵,所以物聯網安全機制發展刻不容緩,要充分發揮物聯網帶來的效益,就必須深刻體認安全的必要性,妥善建立相關機制。
人工智慧(AI)技術發展已久,但遲遲未見爆發性成長。時至今日,隨著深度神經網路(Deep Neural Network, DNN)、GPU和大數據(Big Data)技術發展的成熟,人工智慧應用已跨過全新里程碑,預計將掀起一波應用浪潮。分析機構甚至預言,十年後,將很難找到不具備人工智慧功能的科技產品或應用。
2017年智慧手機與穿戴裝置仍將是消費性電子領域兩大備受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AI人工智慧的加持下,產品發展變化更是令人期待。不僅如此,蘋果今年將推出的iPhone 8以及該公司針對VR市場的新布局,也在在都將牽動手機和穿戴市場的神經。
據研究機構IHS調查,2020年將有307億台聯網裝置,到2025年,聯網裝置數量甚至將上看754億台。物聯網裝置的大量爆發,伴隨而來著就是網路安全議題,為防範此問題發生,德州儀器(TI)祭出全新的SimpleLink微控制器(MCU)平台,全力守護裝置及個人用戶資料安全。
自駕車最主要目的要達成兩個消滅,一是消滅駕駛技術、一是消滅交通事故;讓車輛可以透過數位運算自行判斷並降低人為疏失與錯誤,不僅提升人們交通/移動的安全舒適性,也帶動一個大規模的產業發展。
2017年MWC為了迎接5G與物聯網(IoT)時代,以The Next Element為主軸,展示並提出許多重要的觀點與趨勢。本文將整理MWC專題演說內容、重量級廠商的產品與技術發表、最具潛力的創新應用等,希望能藉此勾勒2017年通訊產業的趨勢與樣貌。
歐盟極力推動「5G行動計畫」,加速5G商用的時程,期能保持歐盟5G發展領先地位,為歐洲打造5G環境,以促進歐洲社會的經濟成長;同時,以消費者為優先,確保歐洲5G技術發展與全球保持互操作性。
車聯網商機爆發,中控台已是兵家必爭之地。隨著車載娛樂系統揮別傳統類比調頻(FM)音訊廣播,向數位廣播時代邁進,晶片商如芯科(Silicon Labs)與恩智浦(NXP)相繼推出無線電方案,也有助於車用音響主機爭奪未來成為中央操作系統的地位。
工業4.0/智慧製造的口號喊得震天價響,隨著客製化產品需求的成長、較過往更快速的產品開發時程以及更短的產品生命週期,如何採用更彈性的生產方式、實現工業4.0,已成為近年來業界的主流課題。其中,能增加產能、無需安全圍籬,並支援繁瑣、重複疲乏工作的協作型機器人,對於電子、封裝、組裝、測試等講求人機密切合作的產業有很大的幫助。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