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訊息加密系統開發出採用真空管技術的類比資料轉換器。自那時以來,業界就定義並採用SNR、SFDR和ENOB等關鍵參數來量化資料轉換器的效能。這些傳統參數是由傳統架構開發而來,而這些架構使用混合器和濾波器,來選擇通道及用於常規的奈奎斯特速率(Nyquist-rate)(即低頻取樣)資料轉換器。
2019年是5G發展的重要一年,同時也可能是所有的標準化工作、技術開發、頻譜拍賣以及重新定義使用案例的轉折點。現在,5G正從現場試驗朝初期的商業化部署邁進,並且5G毫米波(mmWave)網路也已經啟用了。
自從Martin Cooper博士在1973年進行第一次行動通話(Call)以來,第五代行動通訊(5G)已經是無線通訊領域的一次最全面的進步。雖然在第一代無線技術以後取得了一系列巨大進步,但與5G的複雜性相比,顯得黯然失色。5G不僅將資料速率從50Mbps提升到令人驚歎的1Gbps(比大多數住宅的寬頻快100倍以上),還可將往返延遲從數十毫秒縮短至物理原理決定的極限。這種低延遲對於發掘各種未來應用的潛力至關重要,這些應用包括下一代機器人和未來工廠、自動駕駛汽車通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遠端手術、物聯網(IoT)、電競遊戲、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VR)以及其他時間關鍵型應用(圖1)。
對於瞭解3D圖形技術的人來說這個產業正在發生一件真正令人興奮的事情,也就是即時光線追蹤技術的發展。它通常被描述為電腦圖形學的「聖杯」,光線追蹤技術是使用一種模擬真實世界光線行為的技術來生成3D場景,從而為開發人員提供工具來製作的逼真視覺效果。2016年Imagination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專用的光線追蹤加速器,使該項技術能夠應用到實際場景中,2018年輝達(NVIDIA)為個人電腦推出了硬體平台來支援他自己版本的技術,並命名為「RTX」。
在2017年12月推出的5G NR(New Radio)第十五版標準,為超快速下載、可靠的低延遲連接,以及未來即將出現的數十億個新物聯網(IoT)裝置的連接,奠定了基礎。透過可擴充的參數集、靈活的波形和新的頻譜,5G NR提供一個穩定的框架,以解決5G IMT-2020預想的各種不同使用案例,而頻譜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要素。近期指定的運作頻段,可實現更高的傳輸速率和更大的容量。
嵌入式圖形設計中的一項重大難題是用作框架緩衝區的記憶體。這類記憶體應選用高速運行、價格低廉的大容量產品。遺憾的是,為了將記憶體整合到嵌入式圖形設計中,通常不得已得有所妥協。最好的情況下,妥協的代價就是導致成本增加,嚴重壓縮獲利空間。更糟的是,可能得將設計工作外包或增加培訓及新進員工才能成功完成設計。本文聚焦在使用微控制器(MCU)的嵌入式圖形應用中整合高密度、高效能記憶體的考量,討論盡可能降低甚至消除其潛在影響的方法。
3GPP Release 16有望使高精準度定位服務更平價、普及且更可靠。利用與各種非蜂巢式技術結合帶來的新訊號特性,可實現穩健、可靠和多用途的混合式定位功能。
本文首先簡單介紹網路功能虛擬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NFV)、K8S (Kubernetes)專案與國家5G NFV計畫;接著介紹工業技術研究院所建立的網路功能虛擬化效能實驗室、相關測試技術與測試案例,藉由多年深耕網路功能虛擬化的經驗,該實驗室能為客製化客戶所需環境,以釐清效能瓶頸並產出效能報告。另外,儘管Kubernetes已是為目前主流的虛擬化容器技術,但現有Kubernetes仍略顯不足,工研院團隊亦整合其他專案並加強了效能監控、虛擬化管理與網路方面的性能,本文在最後也給予簡短的結論。
開發者經常將通用運算放大器用於電流檢測應用,這些傳統運算放大器成本低,用於無數應用。然而,有時開發者會發現這些運算放大器在電流檢測電路中出現故障。進一步檢查退回的運算放大器元件時,它們如預期運作。那麼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因為運算放大器名為「通用」並不意味著「可用於所有用途」。電流檢測通常用於電源管理和過電流保護應用,必須精準。假設檢測結果不精準,那麼當手機電量快耗盡時,電量指示可能是8%;可能設計在100A觸發的過電流電路,卻發現保護電路在150A才啟動,所有下游元件都被損壞,這就是通用和精準的區別。
2019年4月10日日本總務省總合通信基盤局電波監理審議會,根據NTT DoCoMo、KDDI、軟銀(Softbank)與樂天移動日本四家電信商所提交出的5G營運申請計畫書,決定將3.7GHz、4.5GHz以及28GHz三頻段之5G頻譜配發給電信商。
近日市面上推出高度整合式微波增頻變頻器與降頻變頻器晶片,能在極寬頻率範圍內工作,在50歐姆電阻下能支援24GHz至44GHz的頻率範圍,以及支援超過1GHz的瞬間頻寬,並透過各項效能屬性來簡化小型5G毫米波(mmWave)平台的設計與實作。這類平台除了能在後傳(Backhaul)與前傳(Fronthaul)網路中用來轉換常見的28GHz與39GHz頻段,還能用在許多其他超寬頻寬發送器與接收器應用上。
5G時代已到來,眾多業者為實現現今和未來幾年的宏大願景、期望所需已準備就緒迎接挑戰。而本文將說明MIPI聯盟(MIPI Alliance)介面技術演進,以及其如何滿足下世代的應用需求。多年來,這些行動規範經過協調、跨產業和跨公司的合作,得以發展、調整,並強化達到成熟的境界。如果當今世界任何地方的行動裝置都擁有3G或4G無線電,無論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聯網汽車、擴增或虛擬實境(AR/VR)耳機、物聯網(IoT)系統等,這些裝置幾乎已依賴於MIPI聯盟的一個或多個規範。經過多年的3G和4G的創新,這種大規模採用和真實世界的記錄清楚地將MIPI規範定位為現今5G實際的行動標準並向前發展。
智慧型互聯產品的急遽增加需要快速提升通訊頻寬,但可用的射頻頻譜(Radio Frequency Spectrum)成長速度遠落後其需求。第五代蜂巢式無線技術或稱5G可因應這個問題,運用波束成型天線,將不同訊號傳送到蜂巢式網路的不同區域,容許在同時間用相同頻率發送多個相同訊號。Pivotal Commware正在設計新世代波束成形(Beamforming)天線或蜂巢式基地台和其他應用,所需成本較目前低上許多。
世界各地進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夜間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比例要大許多。這是由於駕駛員在夜間駕車時遇到的較差照明條件所致。駕駛員能夠看到更清晰的視野,發生事故的幾率就越小,因為可以有更長時間對前方的狀況作出回應,從而減少發生碰撞可能性,並且儘量降低傷害。提高汽車頭燈運作性能可以使汽車製造商相應的車型更加安全,因此,近年來頭燈技術已成為汽車工程團隊的主要關注點之一。
為滿足5G、物聯網等新興應用對於資料中心的龐大需求,OIF和IEEE正在研擬400ZR、100GBASE-ZR與400GBASE-ZR等新標準,藉由同調光學技術的導入降低資料中心功耗,同時提升部署靈活性,以實現400G互連。
上個世紀在醫療成像領域中,在技術上所達到的進展,在於非侵入診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並確立醫療成像作為醫療健康系統的組成部分。代表這些進步的主要創新領域之一,就是醫療影像處理的跨學科領域。
新興光通訊將從NRZ調變技術推進到PAM4,在每個符號中編碼兩個位元,提升傳輸速率兩倍以上,本文將介紹50Gbps以上光學和電學PAM4訊號的技術。從相容性觀點來看訊號分析,以及對零組件和系統的除錯測試。
4G與5G無線通訊、IoT、4K電視以及往雲端與虛擬化的發展驅動網路頻寬成長,驅使新的光纖技術相繼問世,帶動光纖、交換器與路由設備成長。而為擴大規模,近幾年光纖產業也掀起了併購風潮,市場局勢值得持續關注。
物聯網(IoT)是一個廣義的縮寫,涉及將物體連接到網路雲端,以便運用演算法來控管情境,並且執行動作。物聯網可對服務提供、效率、成本、可擴展性和可靠性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橫跨的產業與消費的應用領域幾乎是不可思議地多元。分析師預估,物聯網的連接節點數將在短短幾年內達到數十億,這突顯了物聯網的巨大潛力。
通常新的技術取代成熟技術能夠帶來功能上的突破。在過去的50多年裡,半導體行業一直都在追求更小的尺寸、更快的速度以及更便宜的價格(還有更高的效能以及可靠性等)。而現今,汽車應用中大量使用的數位電路則對時脈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相較於過去,現今對於微機電系統(MEMS)振盪器呈現出極大的需求。本文將討論各類汽車應用中出現的這一新興的需求,並解釋MEMS與晶振之間的差異。此外,還將介紹一類全新的汽車等級MEMS振盪器,這類振盪器可滿足大多數對時間關鍵型的應用需求,並能為所有應用帶來更高的可靠性。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