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AIoT商機雖備受看好,但目前發展依舊處於初步萌芽階段,許多不確定因素充斥整個市場,使其需要能快速驗證設計概念的物聯網開發平台,加速廠商找到正確的設計方向,打造高效能、高整合與高智慧化的商品,搶奪AIoT市場的第一桶金。
現有人機互動的方式,已從傳統利用手持控制器當作輸入,漸漸朝向以人為中心的體感偵測方式。目前市場上亦有讓使用者不需手持控制器,也能達到人機互動操控的體感消費性電子產品(如車用電子、體感遊戲機、智慧電視等)。許多產業界與學研單位在體感偵測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上可說不遺餘力,創造了許多的應用領域,讓人驚艷不已。
2016年NB-IoT協議正式凍結,經過兩年的發展,NB-IoT的生態系也漸漸蓬勃,並從區域化邁向全球部署。此外,3GPP R14規格更進一步強化NB-IoT技術,提升其傳輸效能與移動性。而低功耗物聯網應用也將在各國遍地開花。
在工程設計、科學、資料科學、機器學習(ML)、資訊技術及人工智慧(AI)等各類應用中,Python開源程式設計語言已成為非正式標準。當在嵌入式應用中使用現代系統單晶片(SoC)時,能運行Python來執行複雜的分析演算法,其效能接近桌上型電腦工作站,但外形尺寸顯著縮小,且功耗需求也顯著降低。藉由從感測器讀取的資料進行預處理,可使產品大幅度提高效能和確定性,同時降低延遲。
確保NB-IoT裝置和系統針對工業物聯網應用進行最佳化,需鎖定三大關鍵,其中包含電池壽命、網路覆蓋和部署成本等三項要素。
城市、建築和工廠日趨智慧化,進而推動對感測技術升級的需求。近年來,毫米波(mmWave)感測器因其能感測一定範圍內物體的距離、速度和角度而廣受關注。
光學產業(Optics Industry)作為光電領域最古老傳統基礎科學之一,並且純粹只用光而不用電,而現有的各式光電產品大多是需要經過光學系統,來產生後續的各式光與電之交互作用效應。光學產業做為光電產業中的元老產業,存在歷史悠久,雖然其產品之變化或進化相對來說比較緩慢,但也是光電產業之中不可或缺的重點。對於已經夯了許久的各式光學鏡頭相關產品來說,其實就是光學領域最多的應用產品之一。
智慧型手表與穿戴式裝置經常用於嚴苛環境,其用於運動與活動追蹤等功能需要最高精度、快速讀取及低功耗。相關的可攜式裝置整合了氣壓感測器,用於精確的高度增益、垂直速度及運動偵測。近期市場上可見新款氣壓感測器,相較於其他防水壓力感測器,可節省高達80%的空間,相較於壓阻(Piezo-Resistive)技術,則可提供+/-4cm的精度與50%的省電能力。數位氣壓式感測器可防水、防潮及防塵,因為銲墊與薄膜有凝膠保護(圖1),而且已通過IPX8認證,可承受50m水壓一小時。
從行動通訊開始發展之際,測試工程師即反覆進行受到廣泛認可的量測作業與應用相關技術,以執行大量無線通訊技術測試,諸如RF半導體、基地台與行動電話等,皆包含在內。但是有了5G技術後,這類無線裝置中使用的技術將益發複雜,因此需要重新考量過去針對測試前幾代裝置而進行高度最佳化的技術。為了驗證5G技術的效能,需要使用OTA(Over the Air)方法來測試5G元件與裝置,而非透過目前所使用的接線式方法。工程界領導廠商也正積極使用全新的測試方式,以確保5G產品與解決方案在眾多產業與應用中能夠確實商業化。
煙霧探測器傳統上是採用電離警報器構建。然而,現在已經逐漸開始朝向光電煙霧警報器發展。相較於光電煙霧警報器,電離警報器能夠更快速地偵測到快速燃燒的火災,通常會快30秒至90秒。偵測速度之所以存在這種差異,是因為煙霧擴散到煙霧腔中會有一個時間延遲。但是,光電煙霧警報器對陰燃火災的回應速度則會快得多,通常快10分鐘到50分鐘。光電煙霧警報器也不易發生滋擾警報,如燒焦吐司或淋浴蒸汽等並不會引發警報。優力國際安全認證(UL)將於2020年發布新版UL 217和UL 268標準,北美的所有煙霧警報器都必須符合這些標準。商業和住宅煙霧探測器也正在重新設計,以滿足這些新標準。
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於2015年首先公布了5G技術標準時間表,提出IMT-2020計畫,預計西元2020年之前完成5G完整規格。
第一版Wi-Fi(802.11a標準)最初於1997年開發並公布,目的是提供與電腦(主要是桌上型電腦)之間的網路連接。最先開發Wi-Fi的設計師已預見該技術最終會應用在筆電和手機上,但他們可能沒料到的是,Wi-Fi會變成各類裝置最基本且普及的網路技術,包含桌機與筆電、電玩遊戲主機、智慧型手機、平板、智慧電視、數位音樂播放器、汽車與影印機等等,而且使用地點遍及各處。
醫藥公司正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轉折關口。一方面,根據德勤全球生命科學研究等各種市場分析的預測,醫藥產業在未來幾年內將呈現強勁成長,在2020年前的全球複合年均成長率將保持在5%左右,而2020年的全球收入將成長至1.2兆美元。
隨著日常生活用品變得越來越智慧,設計工程師需要找到解決此類裝置供電問題的可行途徑。而在物聯網(IoT)產品設計中,往往在設計週期的最後階段才會考慮電源問題。本文探討三類應用的供電問題,以及低功耗微控制器在為聯網裝置提供高效電源管理的重要性。
利用USB Type-C連接器,使用者可以採用相同的連接器為筆記型電腦充電,並連接顯示器、擴充器、儲存裝置或耳機。透過USB電源傳輸(PD),可將許多傳輸功能整合到同一連接器。
2015年迄今智慧音箱市場持續成長,並未見消褪。2015~2018這三年來全球產業與消費大眾對於智慧音箱與人工智慧(AI)語音助理的看法也十分兩極化:一邊是非常不看好,另一邊視為新藍海市場。2018年是智慧音箱與AI助理發展關鍵年,撐過三年考驗之外,大廠們前仆後繼地投入,也點燃全球產業與消費大眾對具有智慧音箱與AI語音助理的興趣。AI語音助理發展正在全球如火如荼蔓延開來,全面襲擊所有的軟體服務與硬體產品。本文歸納全球AI語音未來發展方向,分析並預測市場現況趨勢、應用布局、產業鏈(歐美、中國、台灣)、生態系、人機介面等五大面向,以提供給台灣業者參考。
截至現今,如果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未能積極進一步智慧化,它的全部應用潛力將很難完整得到實現。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物聯網中的運用包括家庭、車用、生活中如購物、工廠生產等方面,充分融合才能發揮其最大潛力。因此,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的AIoT正在興起,而AIoT不僅須要收集數據,還須要在網路邊緣進行運算處理並做出關鍵的決策。
在大型數位波束成形天線方面,透過波束成形處理多個分散波形產生器與接收器的訊號,藉以改進動態範圍是各界廣泛採納的作法。如果能讓相關誤差項目之間沒有相關性,包括雜訊與混附波,那麼動態範圍就能獲得10logN幅度的提升。
冬季採暖是中國北方居民的生活需求之一,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中國在友國援助下為城市居民安裝集中供暖系統。隨著人民對供暖公共服務需求、品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供暖企業意識到了自身管理及產業現有技術的局限性,紛紛開啟了工業轉型、智慧化改造的浪潮。本文將結合機器對機器(M2M)通訊技術在工業供暖領域的應用,探究供暖產業無線智慧化改造的解決方案。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