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窄頻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 NB-IoT)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組織在低功耗廣域網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LPWAN)領域中所制定的標準,其特點包括廣覆蓋、大量連結、低功耗以及低成本。
因應全球大量再生能源導入與節能減碳趨勢,世界各國將現行電力網路再提升為智慧電網(Smart Grid, SG),並列為國家電力建設發展重點。我國為推動節能減碳政策,將智慧電網列入「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標竿計畫之一,並以推動智慧電表(Smart Meter)基礎建設、規劃智慧電網及智慧電力服務為重點。
前文第一部分探討了可穿戴設備設計的多項挑戰,其中包括Always-ON應用與功耗影響、模擬前端與感測器整合、電路板或系統基板、基於手勢的時尚用戶界面以及隱私與安全通訊。我們將在第二部分介紹現場升級能力(OTA)、能量採集、連接(BLE、ZigBee、Wi-Fi)等更多的設計挑戰,以及手腕檢測、電容觸控滑塊及按鈕、電容式觸控螢幕、防水設計、段式LCD顯示螢幕驅動器等特殊功能。
雖然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uetooth LE)技術作為物聯網(IoT)的基礎技術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它仍然存在一個弱點,因為它主要設計用於支援電池供電的週邊和智慧手機等中央設備的通訊,所以無法支援Mesh網路連線,但現在,藍牙Mesh 1.0規範消除了這個弱點。
乙太網連接日益普及和不斷增加的降低成本壓力,是不可阻擋的兩大網路趨勢。由於網路和物聯網(IoT)不斷擴張,促使乙太網埠的性能持續提升,並且應用於更廣泛的產品種類。網路營運商面臨兩個巨大壓力,首先是要大幅降低資本支出(CAPEX),同時要提供更高性能以滿足各種消費者應用,如4K影像和無處不在的雲端連接。為了幫助架構人員滿足這些市場需求,在此需要重新定義中等密度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特性:低成本、低功耗,並且可以滿足通訊應用中乙太網互連的性能要求。
Yole Développement預測,在這個偏好以語音作為使用者介面的年代,微機電系統(MEMS)麥克風(Microphone)從2013至2019年的出貨量將成長為三倍(從24億組成長到66億組)。
隨著越來越多的裝置無線連接到網際網路,電子工程師正面臨著若干挑戰,包括如何將無線電發射器組裝到現有的裝置基板上,以及如何設計製造尺寸越來越小的裝置。此外,他們還致力於滿足消費者對符合人體工學、易於使用之環保物聯網(IoT)產品的需求。
接續上集的內容,本文將闡述要發揮處理器中各項新功能所須用到的軟體,探討的主題包括記憶體保護以及晶片啟動等。另外,也說明開發者如何讓大多數軟體在不經修改下仍能受益於各項安全服務,善加利用針對ARMv8-M設計的TrustZone所建立之隔離區域。
德國工業4.0標準的發展成果有目共睹,工業物聯網的成效也受到矚目,本文將介紹國際工業物聯網標準目前發展的方向,並釐清一些標準定義上的差異,例如工業互聯網聯盟(IIC)物聯網參考架構(IIRA)與德國工業4.0的參考架構(RAMI 4.0)的不同。
圍繞著SFP、SFP+、QSFP、QSFP+和zQSFP等各式各樣的小體積可插拔模組而開發的一系列高速度高密度解決方案,在資料中心的交換機和網路設備領域中極受歡迎。熱管理策略則正隨著產業準備推出下一代銅纜和光纜可插拔雙密度(QSFP-DD)收發器而變得日益重要。
身處在一個感測器快速增加的時代,事實上現今的感測器已經普遍到一般人未能察覺,其實在日常所使用的手機裡,都有好幾種不同類型的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功用含括檢測壓力、溫度、加速度與重力等簡單的變化,或是其他更高階的應用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雷達(Radar)、光達(LiDAR)和影像感測器等。
採用ARMv8-M架構的新一代安謀國際(ARM) Cortex-M處理器Cortex-M23與Cortex-M33將許多最佳化TrustZone安全功能導入微控制器(MCU)領域。這些新功能讓用戶更容易開發出超低功耗的安全解決方案,瞄準包括物聯網(IoT)或版圖更大的嵌入式產品市場。本文除了從軟體開發者的角度探討各項新功能,還詳述開發者該如何運用這些新安全功能作為基礎,著手開發各種安全無虞的嵌入式產品。
無線感知網路是物聯網系統取得大數據的第一線,感知節點的布建密度更是全面掌握環境狀態的關鍵。為了加速物聯網產業發展,須將資料收集、無線傳輸與雲端服務收斂為簡單即用的無線感知節點,為系統整合業者與企業自動化部門解決物聯網系統建構時的難題,縮短系統上線時間。
智慧電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推動能源產業入一個高效率且永續的新紀元,並且將為全球的環境健康以及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為了打造成功的智慧電網計畫,必須實現三個重要目標: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高效率。
由於業界對於雲端計算和儲存需求面臨史無前例地成長,使得資料中心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大幅地擴展和增加。幾年前,Gigabit(Gb)交換機的規模還能夠滿足所需,但今天,即使是採用3.2T(Terabit, Tb)交換機為基礎架構的資料中心設施,其容量也面臨即將滿載的程度。
現今製造業對RFID標籤儲存資料的運用日益頻繁,不僅讓客製化產品的製造更具彈性和效率,還能提升自動化和標準化,進而提升整體效率和彈性,並且有效地降低營運成本。
市場對現今穿戴式設備的要求包括:輕薄設計、嵌入式智慧、節能、可擴充、經濟高效等等。
伴隨著市面上新一代裝置追求高解析度、高品質及同時多個檔案錄影的需求,SD協會(Secure Digital Association, SDA)在2016年定義新的連續存取速度標準Video Speed Class,來確保穩定最低寫入性能,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應用需求,來選擇適合的產品。
窄頻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 後續稱NB-IoT)自去年被3GPP定義為標準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在全球範圍內刮起一股旋風,幾乎所有的大型通訊會議都有NB-IoT相關的議題。
針對物聯網平台,特別是智慧家庭的情境為出發點,導入人工智慧的技術觀念,進一步剖析其應用情境。本文將探究人工智慧應用於物聯網平台裝置之研究,對於軟硬體架構的設計與建置進行分析,提出相關的開發經驗淺談以供參考,並呈現本研究的設計重點。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