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自動駕駛科技正在進入人們的日常,根據統計由電腦來開車比人類還要安全6.7倍以上,導致受傷的碰撞事故減少了80%,馬斯克強調:有朝一日,特斯拉的車主們能夠以自己的車輛提供計程車服務,將每輛車的效用提高5~10倍。而在2025年川普上台後,更有望為企業提供寬鬆開放的監管環境,有利於加速自駕計程車的發展進程。但有鑑於前幾年的發展經驗,同時提升車輛的智慧化,並考量行車環境的改善,包括車聯網(V2X)、交通號誌智慧化,法規的完善與測試驗證的全面完備,才能有效提升自駕層級,帶動數以兆計的龐大商機。
3GPP預計於2025年完成Release 19標準制定,眺望5G下半場到6G新世代網路的發展,AI/ML技術將扮演重要 角色,5G網路朝獨立(SA)組網的轉型也將開創更多加值服務。物聯網則在AI的浪潮下,結合Edge AI進行全面智慧化,搭配5G RedCap、Wi-Fi 7、藍牙6.0的全新發展動態,啟動新商機。
生成式AI對運算效能的需求,讓晶片互連光化的時代加速到來,同時也讓光子(Photonics)技術擺脫了原本專屬於通訊產業的小眾格局。然而,在矽晶片與光子緊密結合,成為矽光子之後,光子供應鏈要如何滿足暴增的需求,會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元件製造、先進封裝與晶片測試三大環節必須通力合作,才能打通矽光子量產的任督二脈。
ChatGPT開啟全新AI浪潮,將大型語言模型(LLM)帶入大眾視野,AI聊天機器人、影像生成等生成式AI應用接連誕生。受到這波浪潮影響,智慧型手機也開始積極納入生成式AI元素,從2023年底開始推出能夠在手機端運行語言模型的「AI手機」。 2024年被視為AI手機元年,在手機軟體界占有重要地位的Google和蘋果先後發表AI手機新品,並藉由自行研發的語言模型打造出更加聰明的AI助理,進一步革新人機互動體驗。AI手機帶來令人期待的應用體驗,不過,面對在邊緣端運行大型語言模型的需求,手機硬體也需要在處理器、記憶體和電池方面找到解方,才能為軟體應用提供能夠盡情揮灑創意的畫布。
自從Wi-Fi聯盟(Wi-Fi Alliance)於2024年1月推出Wi-Fi CERTIFIED 7認證標準,部分業者開始搶先推出Wi-Fi 7認證產品,掀起第一波Wi-Fi 7認證潮。經過半年多的發展,首批Wi-Fi 7認證產品陸續上市,Wi-Fi 7進入檢驗認證產品是否可如期實現應有效能的關鍵階段。 Wi-Fi 7帶來320MHz頻寬、4096 QAM、多路鏈結運作(MLO)等創新性能,預期將推升延展實境(XR)等應用體驗。然而,Wi-Fi 7的新增功能也提高設計複雜度,同時,由於初期可用於測試相容性的Wi-Fi 7產品並不多,不同廠牌設備之間的相容性和效能也將影響Wi-Fi 7普及速度。
隨著低軌衛星數量持續增加,服務涵蓋範圍不斷擴大。服務供應商為爭取更多用戶青睞,已開始下調資費方案,同時也促成地面設備的需求快速成長,為台灣網通設備供應鏈帶來可觀商機。 但台灣衛星通訊供應鏈業者並未止步於此。在地面設備市場站穩腳跟後,許多業者已開始將研發資源投向衛星上搭載的零組件,爭取真正的太空商機。
2019年,蘋果(Apple)宣布將超寬頻(UWB)導入旗下智慧型手機,引起業界對於尋物定位、存取控制等鄰近感知(Proximity Awareness)應用的熱烈討論。然而,雖然目前的確能看到諸如蘋果AirTag、三星SmartTag的尋物應用,採用行動裝置開啟汽車車門的數位車鑰也漸漸普及,整體市場似乎依舊局限於特定品牌生態系或少數應用,距離廣泛且多元的鄰近感知體驗仍有一段距離。 近期,高通(Qualcomm)FastConnect 7900行動晶片首度整合UWB,Google也發布支援大規模藍牙裝置尋物服務的Find My Device網路,同時FiRa聯盟、藍牙技術聯盟等標準組織持續推出新的標準規範,將驅動鄰近感知的技術和應用成熟。面對即將迎來新一波成長的各式鄰近感知應用,根據需求選用適合的短距無線技術也將成為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考量。
時間來到2024年,O-RAN基地台已經在專網、公網開始進行試驗,O-RAN實際上能否取代傳統基地台,答案似乎也正逐漸揭曉。開放式架構是行動通訊的重要發展方向,面對電信等級的可靠度要求,O-RAN設備在整合方面須付出大量精力,而諸如愛立信(Ericsson)和AT&T的合作案,將可借助傳統業者多年來的布建經驗,加快O-RAN普及速度。 不過,面對選用設備時的性價比考量,真正切分出中央單元(CU)、分布單元(DU)、射頻單元(RU)的O-RAN方案目前表現仍低於整機式基地台。分散式O-RAN設備不僅在互通性方面需要具備高穩定性,也需要持續追蹤標準的最新進展和創新xApp功能,以打造更吸引人的基地台解決方案。展望未來,若O-RAN技術成熟,可望實現CU對接多個DU、DU對接多個RU的樹狀架構,真正滿足電信營運商對於O-RAN降低基地台成本的期待。
Mercedes Benz所開發的Lv3自駕軟體先後獲得德國與美國政府有限度開放使用,是自駕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里程碑。但由於Lv3自駕需要極高規格硬體,軟體驗證成本亦不容小覷,使得Lv3自駕距離大量普及仍需一段時日。如何降低Lv3自駕的成本,將是汽車供應鏈下一階段努力的目標。 就在自駕技術取得新進展之際,車聯網領域亦在近期出現重大進展,以便為Lv4自駕奠定基礎。由DSRC全面轉向C-V2X的趨勢已經確立,許多主要國家都將以美規OMNIAIR標準為基礎,展開大規模路側設備升級。
人工智慧(AI)正逐步深入各領域應用,為資料中心(Data Center)帶來不間斷的運算壓力。PCIe身為周邊元件互連的指標技術,將維持每三年傳輸量翻倍的演進速度,預計於2025年現身的PCIe 7.0,將以128GT/s支援資料中心的傳輸需求;CXL則借力成熟的PCIe技術,開啟資料中心記憶體資源靈活共用的全新可能,透過架構革命應對AI飛速成長的資料量。 在產業標準之外,超微(AMD)、英特爾(Intel)、輝達(NVIDIA)等伺服器處理器業者也持續發展各自的專有互連技術,靈活整合CPU及GPU運算性能,以異質運算實現更佳表現。同時,小晶片(Chiplet)架構藉由晶粒互連,能夠在單一封裝內進一步優化晶片設計,也成為處理器業者規畫互連技術的重要方向。
自從無線充電聯盟(WPC)於2008年推出Qi充電標準至今,無線充電似乎已經來到技術成熟的穩定發展階段。不過,近期整合蘋果MagSafe磁吸式技術的Qi v2.0和適用於小型物聯網裝置的RF充電標準帶來全新突破,預計將在無線充電市場掀起新一波巨浪,以標準化技術加速市場採用。 相較於前代標準,Qi2為裝置的充電效率和安全性進行升級;AirFuel聯盟的RF無線充電標準則著眼遍布各種智慧場域的物聯網裝置,遠距離靈活供電;NFC論壇新增的充電功能將作為互補技術,進一步完善無線充電生態系統。全新標準演進可望將無線充電帶往下一階段,在提高充電便利性的同時,持續探索新技術有機會實現的創新應用。
在過去十多年來,智慧家庭一直是消費性電子領域裡的熱門概念,但隨著Matter標準出爐,打破了設備互聯、互操作的障礙後,智慧家庭產品發展即將進入下一個篇章--結合AI智慧化與自動化技術的智動家庭(Autonomous Home)。未來家裡的各種電子設備將具備更高的連動能力,甚至可以在使用者沒有下達指令的情況下,預判使用者的意圖,自動完成某些任務。但此一趨勢也使資安成為消費性電子產品無法迴避的課題,Matter標準更是對產品本身的資安防護能力設下嚴格要求,為有意進入Matter市場業者帶來新的挑戰。
延展實境(XR)裝置發展多年,市場一直不見明顯起色,不過,觀察大廠產品動態,XR頭戴式裝置似乎有機會在2024年迎來轉機。除了Sony PSVR、Meta Quest等既有生態系持續推出系列新產品,蘋果也終於在消費者期盼之下發表Vision Pro MR裝置,規畫於2024上半年正式推出,而三星同樣預計將於2024年發布全新XR裝置,為該公司繼Gear VR之後又一嘗試。 2024年,XR裝置有望迎來成長,隨著指標大廠將XR裝置列為自身生態系發展的一環,全新裝置也將借力既存市場和自有裝置實現新的使用體驗。從產品發布內容中,也可窺得XR裝置重視的技術發展和演進方向,期待接下來XR裝置技術升級後,逐步找到潛力應用場域,在消費端和企業端皆能大展身手。
5G用戶數在2023年第二季成長至近13億,全球5G NTN市場也預測將從2022年的32億8,000萬美元成長到2023年45億1,000萬美元。此外,ITU-R於2023年6月發布的《6G框架建議書草案》也象徵6G即將進入標準規畫階段。行動通訊持續發展,然而,5G殺手級應用至今仍缺席,如何在技術演進的同時找對市場商機,是業者邁入2024年必須思考的課題。 ChatGPT帶動生成式AI(GAI)的熱潮,大型語言模型(LLM)讓全球超大規模資料中心需求升溫,為了解決大量資料傳輸的瓶頸,從晶片、電路板、連接埠到伺服器與資料中心間,持續提升傳輸頻寬成為重要趨勢。從釐米級到數百公里的傳輸都面臨頻寬提升的需求,半導體電路技術傳輸頻寬也逐漸接近物理極限,中、短距傳輸導入光通訊呼聲漸起。
藉由大量導入最先進技術,以及新獲得的可用頻譜,Wi-Fi 7不論在效能、網路容量、共存能力方面都大幅超越既有Wi-Fi,但其成本也相當高昂。這使得Wi-Fi 7大戰從鳴槍起跑到真的成為市場主流,或仍需要2~3年。而中國至今尚不明確的頻譜政策,以及當地新崛起的Wi-Fi晶片設計公司,或有可能在這段時間內,為Wi-Fi產業帶來新的改變。
汽車產業迎來連線(Connected)、自駕(Autonomous)、分享與服務(Shared & Service)、電氣化(Electrified)四大趨勢,導致車內半導體元件翻倍成長並大幅提升資料傳輸量,因而有「車輪上的資料中心」之稱。隨著車輛功能增加、資料傳輸量激增,如何簡化車內線路並滿足高速傳輸需求成為關鍵,車內網路(In-vehicle Network)也因此掀起革命浪潮。 車用乙太網路(Automotive Ethernet)標準持續演進,瞄準未來汽車走向Zonal架構需要統一網路,旨在打造整車式乙太網路。不過,目前車用市場成熟的CAN及LIN匯流排在低速應用仍具備成本優勢,而在自駕趨勢下越來越關鍵的影像傳輸方面,非對稱SerDes技術能夠有效運用頻寬,GMSL、FPD-Link、MIPI等傳輸介面將持續發展,乙太網路在成本及性能上有待補強,才能真正實現全車乙太網路願景。
相較於光纖,固定無線存取(Fixed Wireless Access, FWA)技術以無線方式完成最後一哩連接。FWA技術從4G過渡至5G,整體性能大幅躍進,足以滿足大多數場域對網速的需求,同時成本和布署時間較光纖大幅下降,成為寬頻服務新選項。 5G FWA前景光明,除了能夠幫助偏遠地區取得5G高速網路服務,也有機會在家用/商用領域成為性價比更高的選項。隨著5G技術和布建逐步完備,5G FWA將可藉由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和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技術提供穩定寬頻網速,甚至可以透過毫米波頻段實現Gbps等級的使用者體驗,未來商機無限。
相較於消費性或IT網通將頻寬列為最重要的性能指標,工業應用對網路技術的需求更加多樣化。雖然頻寬對某些應用來說仍非常關鍵,但大多數工業應用場景更重視網路的可靠度、服務品質(QoS)。這也是時間敏感網路(TSN)技術之所以誕生的原因。歷經逾十年發展,如今TSN技術已進入部署階段,很多新產線的網路基礎建設跟新的機台設備,都已經支援TSN。而隨著工業用戶的需求日增,現行的TSN設備的相容性驗證程序,也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刻。 除了有線技術外,伴隨著無人工廠、智慧製造與彈性製造的趨勢發展,生產線上出現越來越多移動設備。除了無人搬運車之外,甚至連機台設備本身,都需要一定的可移動性,以便實現彈性製造。這些趨勢的出現,使得Wi-Fi在工業物聯網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近期發布2023市場預測,點出藍牙技術兩大進展:LE Audio及PAwR,將分別支援Auracast廣播音訊和ESL電子貨架標籤兩項新興用例。 「Auracast」是藍牙技術聯盟為了將廣播音訊推廣至消費者眼前而推出的品牌,未來看到Auracast商標,就代表該場域/裝置支援藍牙PBP設定檔的廣播音訊功能,可以像FM無線電一樣收聽廣播音訊;「ESL」市場長期苦於缺乏統一標準,2023年發表的藍牙5.4導入全新邏輯傳輸方式「具回應功能的週期性廣播(PAwR)」,在原有廣播技術的基礎上建立雙向通訊,滿足電子標籤回傳訊息的需求。Auracast和PAwR實現音訊及資料廣播傳輸,擴展藍牙走入公共場域的可能性,將為藍牙開創全新商機。
AI、資料中心以及高效能運算(HPC)等應用不斷增加,在運算效能及頻寬需求提升下,PCI-SIG可說是不斷加快PCIe標準更新步伐;自2017發表PCIe 4.0版本後,於四年多的時間中PCIe 5.0、PCIe 6.0也陸續出爐,持續朝三年傳輸速率提升一倍的目標邁進。 然而,頻繁的更新標準不只為市場帶來更多創新應用可能,也為晶片設計帶來新挑戰。像是PCIe 6.0問世後,其轉為PAM4架構雖可實現更高的傳輸速率,卻也產生新的開發難題;為此,量測業者、IP業者紛紛祭出相關解決方案,盼能加速產品設計時程。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