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供應鏈風險激增
根據ESG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企業必須提升自身的韌性,以便在天災或意外發生時能維持正常運作。對於具有「長鏈」特性的電子產業而言,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因為在複雜的供應鏈中,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狀況,都可能導致公司產業無法維持正常運作。疫情期間曾經出現過的零組件供貨短缺、物流中斷等現象,已經說明了在全球化浪潮期間建立的供應鏈運作規則是多麼脆弱,萬一有意外發生,又會對企業運作造成多大的影響。
碳足跡攸關企業競爭力
淨零碳排所帶來的碳足跡壓力,更是會直接反映在產品進入歐美市場時的碳稅負擔上。如果生產線所需要的原物料都必須千里迢迢地從地球的另一端運來,再跋涉千山萬水送到終端市場,物流過程中所產生的碳足跡將十分驚人,並反映在碳稅上,對產品的競爭力造成巨大影響。因此,在地生產、在地供應不只是為了應對地緣政治的紛擾,更是為了回應碳稅制度所帶來的挑戰。
短鏈、在地化成新常態
地緣政治的紛紛擾擾,加上ESG浪潮在公司治理、淨零碳排方面為企業帶來的壓力,如何將電子供應鏈長鏈變短鏈,並實現在地化供應,已經成為電子產業鏈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對於負責供應鏈管理的採購經理人而言,如何建立具有韌性的供應鏈,並盡可能減少物流中所產生的碳足跡,將是未來必須面對的主要挑戰。而作為供應商,不管是原廠或代理商,也必須對這兩個議題有所回應,才能符合客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