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三星(Samsung)日前宣布研發新顯示技術,並表示已應用於Galaxy Note20 Ultra 5G旗艦款智慧手機,可望改善行動電子裝置的節電功能,並大幅提升5G行動裝置的效能。新OLED技術可執行自動頻率調整(Adaptive Frequency),於10Hz至120Hz的範圍內,可實現掃描及刷新速率的最佳化,相較現有的通用面板,進而可節省22%的操作功率。
經多方爭取,由IEEE通訊學會(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辦的2020年IEEE國際通訊會議(IEEE Globecom 2020),睽違20年將於2020年12月7日至11日再度於台灣舉辦。主辦單位表示,原則上將會以實體舉行,但若因COVID-19疫情影響,以致與會人士差旅受限,則會再行考慮改至線上舉辦。
是德(Keysight)日前攜手高通(Qualcomm)針對蜂巢式車聯網(C-V2X)進行布局,且雙方執行的測試計畫日前已獲全球認證論壇(GCF)的認證。雙方合作的測試方案進一步支援C-V2X裝置,提升射頻(RF)及無線電資源管理性能。
隨著通訊服務供應商(CoSP)不斷發展網路功能,進一步支援未來的5G網路,其核心網路也逐漸採用虛擬化基礎架構,促使他們能降低成本,並將服務更快提供給市場。而英特爾(Intel)及VMware日前便宣布,雙方正在為無線電接取網路(RAN)的虛擬化進行合作,以利加速LTE及未來5G網路部署,期望可縮短通訊服務供應商的開發週期及擴展設計規模。
5G手機多方爭艷,各大手機製造商為滿足消費市場差異化的需求,紛紛大舉推出各種款式的機型,如華為第2季便獲中國5G手機市場超過40%的市占率。而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的觀察,中國手機將經歷「先厚重再輕薄」的過程,至於「輕薄手感+大電池」的趨勢將會位居主流市場扮要角。
繼先前推出Google Nest智慧音箱後,Google日前延伸智慧家庭布局,投資安全系統商ADT 4.5億美元,導入Google的機器學習功能,聯手開發下一代家庭用智慧安全監控系統。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日前先後批准亞馬遜(Amazon)與SpaceX衛星網路系統的部署計畫。亞馬遜將斥資100億美元,並將於發射首波578顆低軌道衛星(LEO)後開始提供寬頻服務;而SpaceX則已獲美國六州許可,將於碟形衛星地面站進行測試,同時因應用戶需求,預計將終端裝置部署數量提升到500萬個。
半導體材料設計製造商Soitec日前宣布與高通(Qualcomm)達成供貨協定,未來Soitec將為高通提供基於Piezoelectric-on-insulator(POI)製程技術的基板,高通將把此基板應用於4G及5G智慧手機RF前端模組的RF濾波器。藉由使用POI基板,單一晶片將可整合更多濾波器,促進新一代行動通訊元件技術的發展。
繼美國先前開放6GHz頻段供Wi-Fi使用後,英國無線通訊監管機構Ofcom日前也宣布釋出6GHz(5925~6425MHz)頻段給Wi-Fi使用,提供使用者更好的網路體驗。
開放式網路架構為無線網路生態系迎來新氣象,自行調適與智慧運算方案商賽靈思(Xilinx)日前宣布加入Open RAN政策聯盟(Open RAN Policy Coalition),致力於支援Open RAN 5G技術開發和部署。該聯盟提倡將Open RAN作為提高多廠商產業生態系互通性和安全性的解決方案,而賽靈思的加入可望促進開放式5G網路發展,進一步拓展應用市場版圖。
由於COVID-19疫情從2020年初延燒至今尚未出現減緩的趨勢,加上外界對於疫情顧慮未減,在無法排除與會者群聚可能衍生風險,並以安全及健康為第一考量的前提,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CTA)日前宣告2021年全球消費性電子展(CES)將首度全面取消實體展會,並改為「全數位(All-digital)」形式於2021年1月首周舉行。
行動裝置快速充電技術近期蔚為當紅話題,高通(Qualcomm)日前宣布推出商用快速充電技術Quick Charge 5(QC 5),為支援Android智慧手機100W以上充電功率的快充晶片。其效率較前代高70%,且裝置電量於5分鐘內可從0%充至50%;同時,其採電池節能及智慧辨識配接器技術,因此可延長裝置電池壽命。目前新品尚處終端試用階段,預計今年第三季將可於Snapdragon 865等高階商用裝置使用。
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日前針對5G網路安全發布緩解措施聯合進展報告,指出成員國必須採取積極行動,以促使5G電信供應商趨於多元化,進而解決5G行動網路帶來的安全風險。此舉外界紛紛解讀為其基於當前各國接連圍堵華為的情勢表態,並試圖縮小該公司於歐洲的版圖。
隨著電信營運商為5G啟用備戰,慧與科技(HPE)日前偕同包含諾基亞(Nokia)及英特爾(Intel)在內的八家公司,成立了5G測試開發實驗室。透過該實驗室的啟用,除了可望助電信業者加速5G普及化之外,該公司期望可串連電信營運商、經銷商及服務供應商等多方力量,共同進行技術驗證及測試,並推動新一波開放且具互通性的5G浪潮前進。
本地5G頻譜的可用性對於歐洲及日本5G及生態系統的早期採用至關重要,因此全球電信商無不致力於5G布建及實現商轉。繼中興通訊偕白俄羅斯行動營運商A1發布首座5G SA測試網路後,華為近期也協同行動營運商Rain於南非推出首座商用5G SA網路;無獨有偶,全球電信設備商諾基亞(NOKIA)日前也宣布推出企業/工業用商用5G SA架構。透過多方競逐,推升商用5G生態系加速擴張的進程。
5G商轉發展熱度狂飆。自7月初負責布建基礎建設,提供網路服務的台灣三大電信業者發表5G開台後,在終端裝置端也出現新動作,聯發科於日前推出鎖定中階款的5G SoC--天璣720,預期將進一步擴展5G手機的普及率,為5G商轉創造另一波成長高峰。
電信設備商諾基亞(NOKIA)日前表示,已為Telstra部署自我組織網路(SON)軟體,進一步協助澳洲營運商將網路操作集中及自動化,同時進一步轉往5G。諾基亞表示,該SON軟體將可望促進Telstra於澳洲實現無線接取網路(RAN)的自動化,以利朝5G發展,且可簡化多樣且具多層次網路的複雜性。
印度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 RIL)日前於股東大會宣布,旗下印度最大電信商Jio Platforms已使用印度當地技術人才及IP策略,自行設計並建置5G解決方案,預計未來將全面實現印度國產5G,同時將服務延伸至國際市場。對照當前印中兩國不斷升高的對立情勢,於此時宣布該項決策,意謂印度試圖藉此降低對於中國的依賴,對於5G產業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
一直以來電腦的傳輸介面五花八門,包含USB、Thunderbolt、PCIe、DisplayPort與HDMI等介面,傳輸速度能力各有所長。隨著USB-C滲透率開始逐漸擴散,採用USB-C的USB4整合多種協定,加上日前英特爾(Intel)推出最新標準Thunderbolt 4,增加擴展功能並符合USB4規格,同時即將推出的 Tiger Lake平台將成為第一款整合Thunderbolt 4的行動PC處理器,預期電腦高速傳輸介面進入統一時代就在不遠處。
USB開發者論壇(USB-IF)日前針對MIDI 2.0裝置發布USB規格的更新。該標準由USB-IF、MIDI製造商協會(MMA)與音樂電子事業協會(AMEI)三方共同促成,進而提供MIDI裝置使用者更廣泛的USB連接與傳輸環境。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