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圖/技術/服務角逐激烈 車載資通訊系統大變身

2010-03-25
經過10多年的發展,車載資通訊已出現許多應用成果。在車廠積極推展下,車載應用服務市場持續成長,除了促進服務內容的升級與普及之外,亦帶動產品的演進與變革,也使得更多資訊、通訊科技加入其中。因此若能先剖析車載應用服務發展動向,接續探討車載資通訊產品演進趨勢,將有助展望市場未來發展。
綜觀車載資通訊系統(Telematics)之應用服務與發展動向可以發現,車載資通訊應用範圍十分廣泛,並須要與多方業者之生態體系合作。舉例來說,當車輛停放時,透過結合行車電腦、車身電子(如防盜感測器),由遠端提供防竊保全服務;當車輛行進時,透過資通訊技術,駕駛可獲得即時交通資訊、娛樂影音、定址服務(LBS)等,而若不幸發生事故,透過安全氣囊、碰撞感測等車身電子裝置,則可自動在第一時間通報救援單位。而基於應用情境(圖1)衍生出的需求,透過車廠、車載服務業者(TSP)之合作,提供安全、便利、效率、娛樂之車載應用服務,予以滿足。

圖1 車載資通訊應用服務情境

技術/創意蒸蒸日上 新興應用服務迅速增加

車載應用服務發展初期,主要係由客服人員支援為主,透過服務中心的建立,提供祕書、保全、導航等服務,OnStarATX等TSP業者即為典型的例子。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以及降低成本訴求,服務方式隨之資訊化,使用者各項需求如音樂下載、路況資訊、LBS應用,設備間自行溝通互動之機器對機器(M2M)通訊,進入汽車內部,如日系的本田(Honda)、豐田(Toyota)等便提供此類型之應用。  

近年來,服務發展開始結合車身電子,透過行車記錄器、行車電腦等資料,進一步作為資料分析應用,例如分析使用者駕駛行為進而動態計算保費,或提醒駕駛人行為,改進油料消耗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這類型環保節能、依里程付費(Pay As You Drive, PAYD)保險為新興的服務項目(圖2)。

圖2 車載資通訊應用服務演進趨勢

應用服務驅動多元商機

當應用服務朝向資訊化、智慧化發展,車載資通訊產品功能也隨之發生更新,舉例來說,當車內設備為提供即時交通資訊、數位娛樂內容,須增加無線電資訊系統-交通訊息頻道(Radio Data System-Traffic Message Channel, RDS-TMC)、3G通訊等,軟體系統也由原本導航、影音等基本功能,改變為具有網路服務、應用程式等多樣化功能。  

由於應用服務的發展帶動下,產品在功能上愈趨多元,在過去以人力支援的服務模式,終端產品僅須整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行動電話、車身電子(如安全氣囊感測器),即可提供服務。然而隨著導航軟體、網路與即時資訊應用的出現,亦促使終端產品增添網路、數位廣播等功能,來滿足服務的需要。  

服務類型大為顛覆 車載資通訊成大勢所趨

隨著應用服務改變,車載資通訊產品發展趨勢也隨之改變。在日本、歐美等地的車廠,其新車搭載的車用導航、專用型車載機產品(如美國OnStar、ATX等車載設備),除了過去RDS、行動電話等功能外,已開始出現整合資訊娛樂、專用短程通訊(DSRC)之產品。另在車輛有限空間、簡化操作的考量下,部分導航產品也逐漸出現整合的一體機種,並強化軟體的應用功能。以下將剖析車用導航產品(包括嵌入式導航機與PND)、專用型車載機,結合資通訊服務的發展趨勢。

嵌入式車用導航結合通訊以強化資訊應用

自1990年第一台車用導航上市後,車用導航開始在全球市場迅速普及。其中嵌入式車用導航,在1995年前後,其慢慢導入了RDS-TMC功能,透過調頻(FM)負載波,嵌入式車用導航能夠接收外在的即時資訊。

2008年後,伴隨著車載應用服務的升級,如寶馬(BMW)與Google Map圖資合作、福特(Ford)發展未連線無線(Off Board)導航系統,以網路下載導航資訊等。當車用導航應用便愈趨多元化,結合通訊/聯網功能成為發展重點。

除了在導航功能提升外,部分業者亦構思透過車載導航系統,延伸發展LBS/軟體應用,以增加應用服務的特色。例如透過應用程式,進行油料消耗分析、提供即時油價與加油路徑規畫之應用。由此顯示軟體系統在產品中的角色愈趨重要,以整合車內外資訊,作為加值服務提供的關鍵。

最後,考量到汽車的使用情境,為避免使用者分心而造成潛在意外風險,導航產品增添語音辨識的操作介面也漸受到重視。以福特新一代Sync系統而言,語音辨識作為查詢路徑、操作影音播放的功能,將成為2010年後新車款的標準配備。

換言之,隨著服務多元化發展,軟體功能乃至操作介面的改良,將是導航產品未來演進的重點。

消費者對於即時資訊需求未被滿足

根據2009年12月J. D. Power針對美國一萬四千多名車用導航使用者之調查,可發現相對目前導航產品功能存在顯著落差。落差較大項目包括即時交通報導(落差80%)、即時交通流量(落差77%)、速限警告(落差68%)與可攜裝置資料互相連結(落差58%)等,顯示相關產品有待開發。  

具通訊功能之嵌入式車用導航機將明顯增長 歐、美、中、日等主要市場中,當地政府積極發展智慧型運輸系統(ITS)基礎建設,以及業者發展車載服務的趨勢下,嵌入式車用導航附加通訊功能如RDS、整體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3G、數位音訊廣播(DAB)之比重可望持續增加。預估2012年,具有通訊功能嵌入式車用導航將達整體市場的38.6%,其成長性亦較基本型機種快速,2012年規模約可達到五百七十萬台。其中,日本因當地即時交通資訊發展已十分完善,嵌入式車用導航普及率高,為主要的區域市場。

相較之下,基本型機種成長性趨於持平,由於新興車市逐漸成長,對於基本型機主需求亦將增加,因此推估未來仍可維持銷售量,不至明顯衰退。全球發展如圖3。

圖3 2009~2012年全球嵌入式車用導航產品市場規模

PND增添娛樂/LBS/車身連結性  

除了嵌入式車用導航外,可攜式導航裝置(PND)發展應用服務也愈趨普及。除了較早期的RDS即時交通資訊,新興PND可結合即時交通流量,進行動態路徑規畫,或者透過聯網功能產生LBS應用。亦有PND開始發展結合車身電子之應用,如讀取行車電腦資料,作為油料、駕駛行為分析應用。由於應用複雜化,PND產品在硬體發展上,也朝增加通訊模組、提升CPU/軟體運算能力,以及增大顯示螢幕發展。

由上所述,可發現PND由原本的單向接收資料應用,發展至雙向通訊的網路應用(圖4);另一方面,為強化與車輛的資料連結,亦有連結行車電腦的概念產品出現,逐漸構成車內與車外資料通訊的中樞,以強化PND能提供的附加價值。

圖4 2006~2012年可攜式導航產品發展演進

在應用服務結合PND之情況下,發展成具備通訊功能聯網式個人導航裝置(Connected PND)將逐漸普及。雖然目前銷量比重偏低,不過2010年起可望出現快速成長,預估2012年占比可達10.7%,共約六百七十萬台(圖5)。

圖5 2009~2012年全球可攜式導航產品市場規模

專用型車載機由單體設備朝系統整合發展  

專用型車載機常由車廠、TSP業者針對應用服務客製化設計,例如OnStar的車載機,在發展初期僅為通訊模組、GPS定位及車身電子結合(如安全氣囊)之產品。  

為了增加服務的附加價值,車廠與TSP業者不斷升級服務內容,諸如如防盜保全、PAYD保險等服務陸續加入。產品也因此須要加入車身電子連結、資料運算與通訊等功能。然而,專注特定應用服務的業者,在目前後裝市場仍未飽和下,亦有機會保有生存空間。例如專門提供防竊盜服務的美國業者LoJack,透過與警務單位系統相互合作,在警車加裝雷達設備、整合射頻(RF)搜尋技術,使失竊車尋回率高達九成以上,在後裝市場占有龐大市場分額。此外,保險公司推行的PAYD保險服務,由於牽涉保費計算、理賠等專業,仍可開拓市場,相關硬體亦有成長的機會。

需求各異 車載資通訊市場表現落差大

隨著汽車市場的不同,各區域車載資通訊產品的需求也有所差異(圖6)。整體而言,歐美日等經濟體較成熟之區域,2008年受到景氣影響顯著,車市明顯衰退20~30%左右。相對而言,中俄等新興市場則普遍維持正增長。以保有量而言,中國每千人保有車輛數僅五台,具有高成長潛力。對車廠而言,主要車廠皆受到明顯衝擊而衰退,僅韓國車廠表現相對較佳,銷量僅衰退2%。由於汽車廠商銷量普遍衰退,除了歐系車廠,如美系、日系車廠皆衰退達兩成以上,連帶造成許多車廠配套供應商營運受到衝擊,出現破產、重整等現象,影響供應體系生態。   

圖6 主要國家Telematics應用服務發展階段

美日歐車載應用服務日趨成熟

車載資通訊與基礎環境、服務整合等周邊發展有關,由於歐美日在基礎設施、交通運輸環境較為健全,且主要車廠分布在此區域,因此較早開始發展車載資通訊應用。  

目前歐美兩地皆有車廠、獨立TSP業者占據前裝市場,後裝則有防竊、汽車保險等服務業者,在前裝市場除切入車廠供應鏈之外,較難在其他管道爭取商機。相對上,後裝應用所需之行車記錄器、防盜裝置等產品,較容易尋找合作機會。

至於日本地區,市場主要由豐田、本田、日產(Nissan)三大車廠主導,由於服務趨於多元化、網路化發展,在整合平台部分較具有發展的空間。  

中國大陸具發展潛力  

相對之下,目前中國大陸正處於發展初期階段,在汽車市場邁入成長期的同時,車載應用服務也開始引進中國,例如2009年通用汽車(GM)OnStar、豐田正式將車載資通訊服務導入中國大陸。另外,在中國大陸智慧運輸系統的建設之下,即時交通資訊服務亦開始在各都會區普及如北京、上海、廣州,因而帶動導航相關產品的發展。  

相較歐美日車載應用服務產業已成形,中國大陸仍尚未具有較具規模的TSP業者,整體上集中度偏低,主業者市占率僅在6%以下。另外,車載資通訊服務與地域環境有關,舉例而言,在北京、上海等大都會區,對於解決路況壅塞的即時交通資訊,需求較高;但對於珠江三角地區,車輛在各城市間商務往來頻繁,則對於導航、商旅服務需求較高。因此目前尚無全國性的TSP業者,而較傾向區域性的發展。  

在上游業者部分,圖資內容業乃是由國家特許之行業,主要業者包括四維圖新、高德軟件、易圖通、瑞圖萬方占據大部分市場。然而除圖資供應較完善外,其他如網路服務、LBS應用等應用,仍缺乏內容整合業者,資訊來源分散的問題仍待解決。

其中在外資業者OnStar、豐田G-Book及當地業者的推動下,交通資訊逐漸成為內容整合業者率先投入的領域。例如北京的千方科技,係利用計程車隊GPS導航裝置所回傳的資料,彙整為即時交通資訊,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武漢、成都、重慶等都市提供服務。  

由於車載服務應用在中國大陸剛開始成形,車載硬體設備亦在萌芽階段。在前裝車載市場中,車廠是主要客戶,受到中國政策鼓勵汽車產業整併的情況下,上海汽車、第一汽車、東風、長安將形成全國性的車廠集團,北京、廣州、奇瑞、中國重汽則形成區域級的車廠集團,預期將是車載資通訊產品未來較重要的客戶群。  

但是中國大陸供應商在規模、技術、研發能力上,落後外商業者,加上外商合資車廠傾向選擇外商,且合資車廠在中國大陸市占率較高,使得十大車電產品供應商多是外商業者,市占率合計約61%,航盛電子為唯一的中國當地廠商,市占率僅約1%。  

由於汽車產業在中國進入成長階段,台灣資通訊(ICT)業者除進入外資車廠供應體系外,亦可與中國大陸當地車廠合作,以技術優勢扮演關鍵地位。  

M2M抬頭 車載資通訊應用服務轉向發展

車載應用服務過去由人力提供祕書服務,但在政策推動、資訊科技進步下,未來將走向感測、自動化系統發展。現階段隨著資訊應用服務(如即時交通資訊、LBS應用)的增加,帶動了產品功能強化通訊、應用軟體的發展。同時過去主要由車廠、TSP業者一手掌控服務的情況,也隨著Google、Naveteq相繼發展車載資通訊,如BMW亦納入Google Map、Local Search等應用服務,使得服務體系較過去更為開放,例如廣告業者亦有加入的機會。  

在新興服務的發展上,諸如利用M2M資訊收集、分析,而產生的加值應用成為服務發展的重點,PAYD、環保應用皆為實例。展望未來,各國政府推動之智慧運輸系統建設,將帶動基礎設施升級,以及新的應用產生,如DSRC安全應用、車輛管理等,雖然仍有資料壅塞、安全性等問題須解決,不過日本已有實際運作案例,且成果良好,預期中長期仍具發展性。

車載資通訊產品整合通訊/軟體系統

為了滿足應用服務的改變、演進,促使產品的發展須提升運算/通訊能力,並且在有限空間下,導航/影音產品逐漸趨向整合。其中無論嵌入式或可攜導航產品結合通訊應用的趨勢十分明顯,由單向通訊RDS,發展至結合GPRS/3G行動電話網路,提供雙向通訊的互動溝通功能,並提供即時更新的功能(如導航圖資更新)。在北美使用者調查中,亦顯示具備即時資訊為消費者心中尚未被滿足的主要功能,因此預期未來具備通訊功能之導航產品將有快速成長之潛力。此外,由於日益複雜化的資訊應用,使軟體系統在產品中的角色愈趨重要,亦成為各界積極開發的重點。  

至於專用型車載設備,則愈來愈朝向整合系統發展。不過諸如行車記錄器(搭配汽車保險服務)、防盜保全等利基市場,基於龐大後裝市場仍有開發潛力,亦具有專業性,應不至於受排擠而退出市場。  

新興業者切入契機湧現  

受到車市衰退,2008~2009年國際汽車廠商普遍受到衝擊,連帶使得供應商經營陷入困境。由於部分業者在財務面的表現每況愈下,是否能維持穩定的供貨關係有待考驗,因此也衍生進入既有供應鏈之潛在機會。  

而未來DSRC整合性產品,在歐美日都將陸續布建ITS的趨勢下,通訊模組、系統產品的需求將逐漸出現。歐美供應商遭逢景氣衰退衝擊,可尋求研發合作機會、累積整合能力,等待市場興起。  

且在新興國家市場成長下,汽車產業之重心逐漸往亞洲地區移動。其中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之汽車市場,外資業者已開始布局其車載資通訊服務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大陸開始加速ITS的建設,亦促成車載資通訊的普及化發展,將有助於車載資通訊市場成長。唯目前應用服務僅在萌芽階段,尚未具有較大規模的服務業者,且發展初期消費者尚須教育,需要時間發展。  

就車載資通訊硬體設備而言,由於目前中國大陸將趨向車廠的整併階段,預期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京、廣州、奇瑞、中國重汽將是日後較具規模之車廠,可作為合作優先考量之對象。此外,由於合資車廠選擇供應商時傾向外商業者,同時中國大陸本土供應商技術能力亦落後外商,具備ICT優勢之台商,亦可藉技術能力優勢切入中國汽車供應鏈體系,在外資供應鏈之外另闢蹊徑。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