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 Mobile AI MAIN 機器人 數位分身 低軌衛星 無人機 無人車 無人船 機器狗

迎向AI 2 AI時代 Mobile AI攜6G布局萬物智聯

2025-09-30
6G行動通訊走向AI對AI(AI2AI)的典範轉移。軟體院自2022年起啟動行動AI網路技術與應用發展計畫(Mobile AI Network),希望協助台灣產業布建6G時代的關鍵能力。

6G的願景不再只是追求更快的峰值速度或更低的延遲,而是將人工智慧(AI)深度融入網路架構,催生萬物智聯的願景。6G迎接行動通訊從人對人(H2H)、機對機(M2M)走向AI對AI(AI2AI)的典範轉移。資策會軟體院自2022年起便啟動行動AI網路技術與應用發展計畫(Mobile AI Network, MAIN),希望協助台灣產業布建6G時代的關鍵能力。
自主化機器人具成長潛力
國發會在AI十大建設方案中,將AI機器人與數位分身、低軌衛星並列三大關鍵技術。AI機器人原先以「機器體」為名,涵蓋多元型態,強調包容性與應用廣度,但考量社會理解與政策溝通,最終統一改用「機器人」一詞。另外,原先「自主化機器人」一詞代表AI四等級中最高層次,強調具備感知、判斷與決策能力,政府也將朝此方向打造真正具智慧的自主系統。
資策會軟體院主任吳明儒說明,將這些會移動的、具備AI能力的機器,如機器人、無人機、機器狗、無人車、無人船等,統稱為Mobile AI。這些裝置不僅需要互相通訊,更需要協同感知、判斷與決策,催生AI2AI的通訊需求。下個世代的通訊網路,將是一個動態、分散、智慧且自治的生態系,而6G+Mobile AI將成為這場競爭的核心。
MAIN計畫技術重點與架構
資策會軟體院組長陳正昌表示,MAIN計畫聚焦三大技術方向:
・先進無線技術:研發SDR-based D2D長距離數據鏈(Digital Data Link)、Cell-based RAN與Cell-free RAN,以因應災害或偏遠地區缺乏基礎設施的臨時網路布建需求。
・AI快速原型化:開發6G核心網路架構,搭配生成式AI技術,將3GPP新版規範(如Release 20之Pre-6G項目)迅速轉為原型,協助台灣業者在標準尚未凍結前搶得先機。
・安全與隱私強化:導入PET(Privacy Enhancement Technologies)於Mobile AI應用,避免自主機器蒐集個資引發社會疑慮,例如對機器人視訊進行去識別化遮罩。
落地應用與社會效益
Mobile AI這個概念涵蓋所有可移動、具AI能力的機器或代理人,這些智慧體需要一張能即時協調、彈性建構的網路。吳明儒提到,軟體院因此提出網路賦能AI應用(Network for Mobile AI)與AI賦能先進網路(AI for Mobile Network)雙軌策略,一方面讓網路支撐分布式、邊緣與協作式AI應用,另一方面將AI導入網路規劃、資源分配、預測維運與切片管理,實現自我感知、自我優化、自我修復的智慧網路。
這些技術不僅能支援無人機群救災、邊境巡防、災害監測,也可擴展至醫療、物流、農業、照護、餐飲等AI十大建設應用場域。陳正昌表示,MAIN計畫同時具備多個實際應用場景。
・救災與協防:透過無人機群在災後快速恢復通訊,或進行大範圍搜索。
・國土安全:結合無人機、機器狗與無人船,建構異質Mobile AI協同運作的岸際與邊境巡防系統。
・高危險環境作業:如和碩開發的機器狗,可代替人力進入高危險環境進行巡檢。美國洛杉磯警方也已導入機器狗用於高風險執法場景。
布局台灣6G時代技術基礎
台灣擁有豐富的精密模組與半導體供應鏈,許多機器人、無人機零組件來自台灣廠商,若能結合MAIN計畫的網路與AI平台,將有望打造異質Mobile AI群組協同解決方案,從國土安全到智慧製造都可應用。然而,也必須同時面對隱私保護與國際標準競逐的挑戰,特別是中國與歐美積極投入6G與AI原生網路,專利與標準之戰日趨激烈。
從ITU-R發布的6G框架中可見,除了增強5G的既有能力外,AI、感測與覆蓋範圍被列為全新的能力維度。這意味著6G從設計之初就是AI原生的,AI不再是附加功能,而是必須注入網路底層的核心元件。展望未來,透過提前佈局,掌握自主關鍵技術,並洞察應用衍生的社會議題,台灣正為即將到來的6G與Mobile AI時代,擘劃一條清晰且務實的發展路徑,力求在全球智慧化浪潮中,站穩關鍵地位。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