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04年OFC展落幕後,市場中即盛傳國際大廠如Bookham、Mitsubishi、Avanex、Furukawa等廠商,對於光元件的需求採取委外採購的方式,其中採購的對象包括台灣的廠商...
美國2004年OFC展落幕後,市場中即盛傳國際大廠如Bookham、Mitsubishi、Avanex、Furukawa等廠商,對於光元件的需求採取委外採購的方式,其中採購的對象包括台灣的廠商。此一報導透露出幾項訊息,首先,國際大廠採用國內業者之產品,是否代表國內廠商在部分元件的生產品質已獲國際採購商認同;再者,國際大廠本身生產的成本無法壓低,毛利受到擠壓,不得不轉向產品價格較為低廉、但品質仍可接受的地區採購;最後,國際光元件大廠是否已經放棄同時生產光通訊設備與光元件的經營模式,企圖將毛利不斷降低的光元件部門切割除去,退出該市場的生產與競爭。
在光通訊產業相當蓬勃的2000年,許多國際大廠都是具備光通訊設備與元件之生產能力,因為期望以垂直整合的經營模式搶攻市場。然而當光通訊產業需求突然下滑後,光元件的單價也不斷下殺,有經營光元件產業的廠商即開始感到營運的吃重,因此,到2003年為止,仍有許多廠商陸陸續續地出售或關閉光元件廠,前三大光通訊設備廠Nortel、Lucent、Alcatel亦無倖免,事實證明全球光元件的供需生態確實在轉變中。
JDSU、Corning、OpNex、Furukawa與Sumitomo屬一線元件專業分工生產大廠,其面臨到的危機將是二線專業分工如Bookham 、Finisar、OCPI、Emcore、Stratos等廠商的競爭,而本來就是以整合模式為經營型態的一線廠商如Alcatel、Agere、Nortel、Fujitsu、Agilent等,為力求轉型紛紛找尋合作的對象,將有利以分工模式經營的二線廠商提升競爭實力。但這些以分工模式經營的二線廠商會同時面臨到,經營型態為整合模式的二線廠商,與積極轉型的一線整合模式廠商的交相競爭,重要的是一線專業分工大廠亦有尋求與新加入的競爭者一同合作開發市場,使產業供需關係有大扭轉的趨勢。
另外,全球光通訊元件廠商的市場排名在2003年有明顯的轉變,根據RHK統計得知,2003年全球光元件的產值僅比2002年成長8%,最大原因是元件單價下滑甚劇,而市場佔有率也重新被瓜分過圖1。JDSU在2003年雖然仍稱霸龍頭地位,但市佔率從19.8%下滑至15.3%,居次的Agilent 卻成長至13%。最受矚目的是二線專業分工的元件廠商,Bookham與Finisar在2002年的市佔率僅7.9%與3.8%,於2003年時已經成長至8.9%與6.9%,證實了二線專業分工廠商正逐步侵蝕一線大廠的市佔率。另外,日系廠商的竄起亦不容忽視,Mitsubishi在2002年的市佔率為8.4%,2003年成長至10.7%,Sumitomo則是從1.6%成長至2.6%,Hitachi Cable成長至3%。反觀在2000年即相當積極投入光元件市場的Alcatel、Corning、Triquint,於2003年的市佔率已下滑至 5%上下,顯示以整合模式為經營方針的模式,有逐漸瓦解的跡象。
至於漸漸退出自行製造生產市場的廠商,其對光元件的需求多數採取委外採購的方式,這類需求訂單的釋出,無疑成為眾多光元件廠商爭相角逐的對象,台灣光元件廠商在這場競爭戰役中當然不會缺席。
由中很清楚地發現,日本廠商在全球光元件市場的地位儼然成形,日系廠商會有如此亮眼的表現,主要是因為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寬頻網路的建設,並積極扶持境內業者,明訂許多相關法令、稅制措施、優惠辦法,期望就是達成光纖到家(FTTH)的境界。根據富士總研(Fuji Chimera)的調查顯示,目前日本光纖的鋪設量於全球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但其FTTH市場的建設與服務推廣卻是世界第一。
在光元件生產的部分,部分光被動元件如光耦合器、光隔絕器等產品,因客戶要求的單價低,而該產品的毛利已相當微薄,日本廠商大多把生產線移往中國大陸生產,但像SONET/SDH、WDM、光收發器、MC(Media Converter)等元件的生產,仍以日本自行生產或委外訂單的方式。根據富士總研的調查統計,SONET/SDH相關傳送裝置的生產,於2002年佔全部銷售總產值63.3%,其次是WDM(CWDM與DWDM)佔34.2%,在2003年分別變化為62.7%與33.6%,被些微瓜分的市場轉往MC 與PON系統裝置上。MC與PON裝置的需求會有成長,主要是日本在2003下半年,政府介入大力推動FTTH的建設,而MC與PON裝置即是FTTH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因此,預期MC與PON的裝置在未來幾年中,將有相當強勢的成長空間如圖2。
在生產廠商方面,日本廠商在全球光元件裝置市場的佔有率相當不錯,以SONET/SDH傳輸裝置來說,2002年富士通於全球銷售金額的佔有率達 17.2%,與Lucent並列第一,而DWDM傳輸裝置因長途網路市場需求低迷,NEC僅佔全球4.3%的比重,但在CWDM裝置中,日立電線即佔有全球50%的市佔率,於日本境內的銷售金額更高達6成以上的比重。另MC與PON系統產品的市場也幾乎是日系廠商的天下,MC產品中,富士通、NEC與日立電線就佔市場75%的比重,PON系統產品中則由富士通與日立製作所稱霸,日系廠商在光通訊元件市場的表現相當強勢,未來勢必會成為眾多廠商的強勁競爭對手。
而在生產地區別中,根據富士總研的統計,我們發現CWDM有70%在日本境內生產,但銷售地區以日本佔有80%的比重最高,顯示日本仍有10%的需求來自於進口。但MC與PON系統等傳輸裝置,卻是將近100%都在日本生產,且亦是100%銷售都在日本,強調出日本因推動FTTH建設對於MC與PON系統傳輸裝置的需求相當強。
反觀SONET/ SDH與DWDM光傳輸裝置則在北美地區的生產比重較高,分別佔有48.3%與58.7%,而日本的生產比重僅有17.2%與8.7%,日本境內的需求也才佔有6.9%與6.5%,顯示日本在光通訊網路的建設重心已不在長途網路這段,而是在接取網路市場。
在進入2004年後,全球或台灣仍有零星的併購或退出光元件市場的事件出現,例如前一陣子台灣新怡力與鴻亞光電合併(鴻亞為存續公司),將雷射二極體與光收發器垂直整合一起。這是台灣光通訊產業首例的併購案,根據工研院IEK的觀察,這應該是個開端,國內光元件的市場實際在製造生產的廠商數有慢慢減少的現象,取而興起的是品牌代理或是進口產品進行銷售的方式,最大的衝擊仍是光元件單價下滑甚劇所致。據了解,光元件在生產製程中的人工比重頗高,人事成本即佔相當高的費用支出,也因這個沈重的負擔,讓中國大陸廠商有機可乘,中國大陸光元件的生產價格,是在北美地區生產的60%,顯示整體產業的重心將從北美地區往亞洲地區移轉。縱使中國大陸廠商來勢洶洶,但光元件的產品對於品質要求相當嚴苛,售價與品質兼備是最完美無缺,台灣廠商於這兩項的競爭實力不錯,在 RHK於2003年的調查中展露無遺。前十大的國際大廠,對台採購的情況相當熱烈,Infineon與國聯光電合作成立聯英光電;Furukawa則與波若威、環科有合作關係;Avanex與波若威則有長期合作的關係。而日系廠商在境內因政府大力推動FTTH建設,對台採購的情況也相當頻繁,其中 Fujitsu、NEC與台達電、前鼎有光收發器出貨的合作情形。
綜觀上述分析,全球光元件廠商於市場中的重新定位,間接釋出委外採購的訂單,而亞洲地區又因日本FTTH建設相當積極,對於光元件的需求大增,同步刺激整個亞洲市場對於光元件的需求有明顯成長的跡象。展望未來,台灣廠商在價廉物美的競爭籌碼上雖佔有上風,但面對製造與人事成本相對低廉,但技術仍不斷開發、提升的中國大陸廠商,不得不思考未來競爭的策略,是否該由現在的接單生產轉向與上、下游客戶相互合作開發的研究方向,以技術與產品設計為競爭導向,逐漸脫離低價搶單的競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