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已100%普及於PC周邊與各式消費性電子、甚至延伸至手機終端產品的通用序列匯流排,在2008年11月正式推出3.0規格之後,挾傳輸速度較現行版本快上十倍的優勢,已經在2009年上半年掀起一陣熱潮,並且可望帶來龐大商機。
負責制定通用序列匯流排(USB)標準的USB標準論壇(USB Implementers Forum, USB-IF),在2008年11月時宣布USB 3.0規格正式底定,這項亦被稱為超速通用序列匯流排(Superspeed USB)(圖1)的新版本,不但規格較現行的2.0版快上十倍,而且更具省電優勢。對於USB 3.0的制定,相關業者都說,這是意料之外的好消息,也樂觀期待USB 3.0相關產品可在2010年上市,活絡市場商機。
|
資料來源:USB-IF 圖1 亦被稱為SuperUSB之USB 3.0商標。 |
傳輸速度暴增 業者大樂
USB-IF最早在1996年發表USB 1.0,並於2000年發表USB 2.0。而至2007年9月時,晶片與個人電腦(PC)相關廠商包括英特爾(Intel)、惠普(HP)、微軟(Microsoft)、恩益禧(NEC)、恩智浦(NXP)與德州儀器(TI)等公司共同宣布,將合作開發USB 3.0規格。原訂目標是希望在實體(PHY)層提供高達4Gbit/s的速度,已較USB 2.0約480Mbit/s的傳輸速度快上許多(表1)。
表1 USB 各版本傳輸速率一覽表
資料來源:USB-IF
|
令人驚喜的是,在2008年11月規格正式底定後,USB 3.0之傳輸速度理論值已經突破5Gbit/s大關,對相關業者來說,無疑是意料之外的好消息。
|
圖2 創惟科技產品開發事業部副總經理林志榮認為,USB 3.0之高速傳輸速率,將有助於在新興市場開疆闢土。 |
國內控制器晶片大廠創惟科技產品開發事業部副總經理林志榮(圖2)就直言,由於傳輸速率的提升超乎預期,相關應用自然更加具有競爭力。他並解釋,USB問世至今,USB 1.1仍不願退位,並占據如滑鼠、鍵盤等低階應用;今日最為普及的2.0版,亦已普及於PC周邊裝置與部分手機產品中。而在USB 3.0商用化以後,包括快閃記憶體(Flash)、外接式硬碟、數位音樂播放裝置及數位相機的資料儲存裝置等,都將是最早導入的應用。
USB原本就是以PC周邊為主要應用領域之傳輸介面,而隨著PC本身逐步走向輕薄短小的外型,如銷售量持續攀升的易網機(Netbook),就成為帶動USB 3.0升溫的最大主力之一。林志榮進一步分析,易網機因為系統設計與成本考量,內建的儲存空間不大;但無論是線上多媒體影音內容的蓬勃發展、或是數位相機的普及,皆促使消費者想要擁有易網機以外的儲存空間,也因而推升外接式硬碟與高速傳輸介面如USB 3.0的發展。
無晶圓晶片設計業者美商芯微(Symwave)行銷副總裁John O'Neill也同樣看好外接式硬碟與USB 3.0的結合。他說,隨著傳輸速率的暴增,以及大容量硬碟的普及,兩相結合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O'Neill樂觀預估,USB 3.0之表現將在近期獲得更多業界關注,並刺激市場成長。
USB 3.0潛在挑戰仍在 支持者謹慎面對
儘管USB 3.0的問世,為支持者注入一劑強心針,有助終端產品在低迷景氣下再掀熱潮,不過相關業者仍有所擔憂,因為USB 3.0之挑戰仍在,若不謹慎以對,仍有可能慘遭滅頂。
高速傳輸速率成兩面刃
對USB 3.0控制器製造商來說,5Gbit/s無疑是既能傷敵亦能傷己的兩面刃。林志榮說,就物理角度來看,傳輸速率愈高,控制器與線纜本身所面臨的技術挑戰也就愈大,尤其對使用者來說,如何在各種應用環境下,仍能維持一定的效能表現,將會是決勝關鍵。
林志榮以該公司測試的眼圖(圖3)為例指出,若無法在應用時維持高效能之表現,「理論值」再漂亮也沒有意義。
|
資料來源:創惟科技 圖3 USB 3.0效能的高下,可以從清晰的眼圖中看出。 |
另外,由於USB 3.0規格將纜線長度定義於5公尺內,此長度是否能滿足用戶需求,仍是一大考驗。對此,林志榮倒認為問題不大。他說,既然USB以PC周邊為主要應用,使用者與裝置間的距離較短,因此線纜長度泰半集中於1~3公尺之間,此長度將不影響高速效能表現。
殺手級應用何在?
值得一提的是,USB 3.0高達5Gbit/s的高檔傳輸效能,雖獲得不少業者的青睞,卻也引來「殺雞焉用牛刀」之譏。正如前言,USB 3.0與大容量外接式硬碟之結合頗為合理,但除此之外,USB 3.0還能在何處大展身手,尚不得而知。
|
圖4 美商芯微亞太區業務總監楊志卿(圖右)表示,雖然其他應用尚待琢磨,但外接式硬碟無疑可帶來豐沛的成長動能。圖左為全科科技產品總監陳明達。 |
美商芯微亞太區業務總監楊志卿(圖4右)坦言,較晚起步的USB 3.0,既不容易與滑鼠、鍵盤等低階應用搶市場、也不可能一舉取代USB 2.0原有之市場。USB 3.0未來之應用環境,確實仍需要更多思考。
但楊志卿仍認為,即使其他應用付之闕如,但單就外接式硬碟的發展,便富含龐大商機。他以與硬碟廠商希捷科技(Seagate)之合作為例,USB 3.0由於可高度滿足使用者對外接式硬碟快速存取資料的需求,因而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另外,林志榮也提出USB 3.0視訊應用的可行性。當然,USB 3.0並不具備音訊傳輸功能,不過對於擴增生產力來說,USB 3.0可為辦公室員工連結兩台以上之顯示器,等同擁有兩個作業視窗,自然有益加速生產力。
不過,談及USB 3.0在手機的應用上,雖然業者認為,具有供電功能之USB極為適合與手機結合,也已在USB 2.0上看到大量普及,但考量與USB控制器與基頻處理器之整合難度,USB 3.0進駐手機的時機尚未成熟。
2010年進入價格割喉戰
此外,USB 3.0由於多沿用前一版本之技術規格,因此對既有廠商來說,要投入USB 3.0控制器之研發與生產並非難事。而在僧多粥少的前提下,價格大戰自是一觸即發。
林志榮說,在高單價外接式硬碟的應用上或許不明顯,一旦USB 3.0大舉步入消費終端市場,價格廝殺將是必經之路。林志榮預估,割喉戰最晚在2010年一定會發生,而以今日USB 2.0主控制晶片成本不到1美元的成本來看,2010年USB 3.0一路從10美元、5美元下探到2美元甚至1美元,都不會太令人驚訝。
美商芯微在台代理商全科科技產品總監陳明達(圖4左)也說,外商大多會堅持一定的價格關卡,但在本土或中國業者陸續加入以後,USB 3.0之成本勢必一路下滑。
但業者也說,價格下滑多半換來市占提升,兩者間如何權衡輕重,就端看廠商的營運策略了。
廠商陸續不支倒地 WUSB恐退出舞台
除了USB以外,近年也一度有業者喊出無線通用序列匯流排(WUSB)的技術標準,該標準是一項將USB無線化的技術,並由WiMedia聯盟(WiMedia Alliance)所主導。
從規格來看,WUSB乃立基於超寬頻(UWB)的無線廣播技術,並能在3公尺內達到480Mbit/s的傳輸,並能在10公尺內達到110Mbit/s的傳輸速率。此外,正如其名,其運作頻率十分廣泛,可在3.1G~10.6GHz頻率範圍中運作。在這樣的技術特性之下,WUSB的相關業者可以在不同地區內將WUSB周邊裝置調整至符合當地頻率,因而帶來廣泛應用。
不過,遺憾的是,超寬頻廠商接二連三退出市場,不但拖垮WUSB之發展,更可能在2013年壽終正寢,以致於在傳輸介面舞台完全絕跡。超寬頻業者WiQuest在2008年10月告別市場、Staccato Communications與Artimi則在11月宣布合併、PulseLink亦於2008年底大幅裁員、Tzero與Radiospire則先後於2009年2月結束營業,就連WiMedia Alliance也即將於2009年底向業界說再見。
|
圖5 IEEE 1394貿易協會執行總監James Snider一度為推廣其標準而來台固樁,沒想到時不我予,在蘋果琵琶別抱以後,IEEE 1394之未來更加崎嶇。 |
一般認為,WUSB除了自有優勢不夠明顯外,還面臨來自無線區域網路(WLAN)之強力競爭,尤在IEEE 802.11n問世後,超寬頻所帶來的優勢更加模糊,因而限制其市場發展。
蘋果抽腿 IEEE 1394前途未卜
此外,一度被業界拿來與USB互相比較的IEEE 1394,在蘋果正式轉投USB 3.0的懷抱以後,也已經宣判這項技術出局。
亦被稱為火線(Firewire)的IEEE 1394,初期在蘋果力拱之下,還曾在業界引起不小漣漪。但隨著USB陣營勢力逐漸龐大,IEEE 1394也被迫放棄PC市場。IEEE 1394貿易協會執行總監James Snider(圖5)於2008年初來台時還信誓旦旦指出,IEEE 1394將全力進攻家電領域,並將推出10Gbit/s下一代版本,讓USB 3.0望塵莫及。當時Snider洋洋灑灑列出諸多支援IEEE 1394介面之產品(圖6)。然僅隔數月,在蘋果決定加入USB 3.0陣營以後,IEEE 1394頓失依靠,下一代版本遲遲未能面世,又無法拉攏PC或CE之龍頭廠商表態支持,再度為其未來蒙上陰影。
|
圖6 面對USB陣營攻勢凌厲,各式IEEE 1394介面仍難以普及。 |
不過,儘管傳輸介面如何推陳出新,若無法找到同時滿足系統製造商與終端使用者之勝利方程式,無論效能、成本如何誘人,仍難以在競爭激烈的業界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