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營運商 智慧手機 行動裝置 平板電腦 LTE 4G 3G

先搶未必先贏 電信商部署LTE策略大不同

2013-07-08
隨著行動裝置使用者對網路頻寬需求與日俱增,全球電信營運商正加速部署LTE基礎建設,以改善行動寬頻使用體驗,且為搶占LTE市場版圖,業者亦透過不同市場布局與定價策略搶攻消費者荷包。
自從北歐及波羅的海地區最大的電信營運商TeliaSonera於2009年底開啟全球首個長程演進計畫(LTE)商用網路以來,LTE版圖便開始在全球市場迅速擴展。

全球營運商和設備商力挺 LTE商轉規模快速擴大

根據全球行動供應商協會(GSA)統計,至2013年第一季,全球六十七個國家已布建了一百六十三個LTE商用網路,預估至年底將有八十三個國家的兩百三十四個LTE網路投入商用。由於營運商和設備商大力推動,LTE發展速度超過市場預期,不但在布建方面速度遠高於過去3G網路部署,甚至衝擊到固網光纖的成長,無論在社會面或產業面,LTE都已帶來巨大的影響。

雖然相較於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和高速封包存取(HSPA)在全球無線通訊市場所占的市場(圖1),現階段LTE可說相對「幼小」。不過根據Strategy Analytics預估,2013年LTE覆蓋人口數將達全球總人口22%。在用戶數方面,根據Informa預測,2014年底時,全球LTE用戶總數可望接近兩億戶;Ovum也預估,至2015年將近有6.6億的LTE用戶。Strategy Analytics甚至認為,至2017年全球LTE可望達到十六億用戶,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可在LTE覆蓋的網路上體驗快速的4G寬頻服務,顯見LTE成長動能的確不可小覷。

資料來源:Ovum,IEK整理
圖1 2011~2015年不同無線技術的全球用戶數

此外,研究機構Juniper則預估,未來5年之內,LTE將為全球電信產業帶來1兆美元的產值規模,而主要推升此一市場的動力來自於預期2014年LTE智慧型手機將走向大眾市場,可吸引更多消費者使用LTE網路,進而推升規模經濟與帶動新型業務應用,此一趨勢勢必會對相關產業版圖產生重大的推移。例如,由於LTE帶給用戶「新、速、實、簡」的寬頻體驗,讓「數位用戶迴路(DSL)」相形失色,以致使用LTE取代固網服務,或以之做為偏遠地區補償性網路的案例增多,而兼營固網與行動網路業務的營運商,也產生LTE資本支出排擠固網投資的情況。2012年11月日本NTT DOCOMO就已調降每個月的固網費率,做為減緩用戶轉向LTE行動寬頻的因應。

在LTE的快速發展之中,電信業者多宣稱已進行布建或計畫布建。遠至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等三國都已實現商用,甚至非洲大陸也號稱「3G未滲透,4G已先行」。LTE網路可說在全球各大洲旌旗遍布,號角齊鳴。不過,從現今LTE市場密度超乎異常地集中在美、日、韓三國的情況看來,很難不讓人納悶,是否「計畫布建」其實只是許多電信營運商慣常採用的行銷手法之一。

歐洲國家布建速度落後 美/日/韓三國後發先至

大體而言,歐洲雖是全球最早實現分頻雙工(FDD)LTE商用網路的領頭羊,但由於近年歐債危機導致的經濟低迷,主要的營運商為回收當初3G鉅額投資,多採取發展增強版高速封包存取(HSPA+),透過較低成本來構建較高速率網路覆蓋的策略,對LTE網路的迫切性不強,大規模推廣的積極性也不足,而是由新進、較小的營運商打頭陣。

因此歐洲LTE用戶數量增加相對緩慢,反倒是讓美、日、韓等國後來居上。2013年初,美、日、韓三國LTE用戶數占了全球LTE用戶數的90%,其中美國更是大宗。但為了不讓美、日、韓三國專美於前,最近沃達豐(Vodafone)已計畫在今年大規模建設LTE網路,預料將加快歐洲LTE商用發展。

至於分時(TD)-LTE市場發展方面,隨著中國大陸可望於2013年底進行4G釋照,以及全球最大的行動營運商中國移動將啟動人民幣200億元的「雙百計畫」,亦即採購百萬部TD-LTE終端設備、4G網路覆蓋率超過一百個城市等助力下,TD-LTE的市場商機備受業界期待。除採購規模擴大外,中國移動也預計擴大TD-LTE實驗網的規模,並將基地台數量增加到二十萬個,涵蓋人口總數達五億人。另外,印度第一大行動營運商巴帝電信(Bharti Airtel)以及Infotel Broadband Services也開始布建TD-LTE。

LTE營運商布建與定價策略各有千秋

圖2為全球LTE電信營運商市場與定價策略,各家業者策略各有不同之處。根據諾基亞西門子通訊(NSN)的分析,美國的威瑞森(Verizon)、韓國的鮮京電信(SKT)、LG U+在LTE的布建上,採取的是侵略性的擴張策略。3年前,由於Verizon遭受AT&T在3G網路上的強大競爭,故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迅速布建LTE網路,至今年初已覆蓋包括四百八十六個城市在內的全美90%區域,服務人口達2.6億,樹立在全球4G行動寬頻服務的領導品牌。

資料來源:NSN(01/2013)
圖2 全球LTE營運商的布建與定價策略

在資費策略上,Verizon於引進LTE初期,採取與3G平價的策略,促銷期間甚至以低於原先3G一半的資費,吸引用戶向4G升級。2012年6月,該公司又推出「Share Everything Plan」的數據資費套餐,將一人多機的不同帳號的資費方案加以統合,允許高達十個行動裝置分享,也可造福家庭內多個不同成員。這個原先被擔心太過複雜的新商業模式,卻成功為Verizon激發更多用戶流量、帶動業務營收和平均用戶貢獻值(ARPU),讓Verizon坐收不必明顯漲價,又可避免對營收及利潤造成負面影響的利益。

除了有吸引力的訂價策略外,Verizon也搭配廣泛的網路覆蓋,多元的終端選擇,再加上壯大產業生態系統的努力,讓Verizon成功戴上LTE營運策略典範的桂冠。

至於在2001年首開全球3G網路服務的日本NTT DOCOMO,因走過一段艱辛3G路,對4G布局則採取穩健策略。NTT DOCOMO在3G初期採大規模快速全面建網的作法,卻受限於終端不成熟,消費者無「機」可用,造成服務推展不開、客戶數量不夠產生規模效應,遭致3G網路利用率不高的困境。在LTE陣營,NTT DOCOMO被歸類在「為確保市場地位與鞏固品牌形象」而早期啟動的技術領先群,雖其基地台布建不如Verizon快速,但推出後不斷提升網路建設,以「Xi(Crossy)」為名的LTE業務,在智慧型手機推出之後,迅速超過市場預期目標。

至於在資費策略上,NTT DOCOMO初期採取與歐洲營運商Telia類似的相對「高調」策略,繼而調整計費模式,針對LTE資料業務採用比3G更為優惠的單一包月計費模式,並針對不同終端類型設置不同的資費套餐。3G時代NTT DOCOMO針對業務流量不設限,但對3天內流量超過3.75GB的用戶則進行限速,對LTE則實施「達上限後降速」的作法,超出7GB上限的使用者可選擇兩種因應方式:一是限速,超過包月流量後降速為128kbit/s;二是按流量計費,每超出2GB加收2,625日圓。

歸納美、日兩國電信營運商的LTE案例可看出,除網路布建規畫與資費策略之外,電信營運商也須兼顧LTE高、低頻段的頻率規畫組合,讓稀有的頻譜資源可發揮較佳的使用效率,透過低頻段覆蓋範圍廣的優勢,實現在鄉村偏遠地區的快速建網和低成本覆蓋。至於在人口稠密、數據需求高的城市,則搭配高頻段高傳輸速率的強項,以滿足熱點地區的容量需求。

LTE為電信營運商帶來全新市場商機

從技術面來看,LTE為營運商提供的關鍵優勢包括更快的傳輸速率、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位元成本(Cost Per Bit)。憑藉高達160Mbit/s的峰值傳輸速率以及最高可比HSPA/EV-DO多四倍的語音和數據容量,LTE可顯著改善用戶體驗。

不只如此,LTE為營運商提供相較於3G的關鍵優勢還有較佳的頻譜使用效率與靈活的頻段選擇。LTE可於450M~3,500MHz的頻譜範圍與1.4M~20MHz的頻率帶寬內靈活部署,讓GSM/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CDMA)和分碼多重存取(CDMA)營運商,可使用現有頻段進行平滑演進。此外,低頻段的使用將有助提升基地台的覆蓋範圍。

另外,多標準無線電(Multi Standard Radio, MSR)基地台與整合式射頻接取網(Evo RAN)的布建,將使得LTE網路得以在已廣布全球的GSM/WCDMA網路基礎上,以低廉的成本迅速完成布建(圖3)。所謂多標準無線電基地台,指的是有別於以往2G的GSM、3G的WCDMA各為獨立的基地台,而可以在同一個基地台的硬體平台上,利用軟體控制方式,同時提供GSM/WCDMA/LTE的涵蓋。整合式射頻接取網則是指將分別原屬GSM與WCDMA射頻網路的控制器(也就是基站控制器與無線網路控制器)整合在同一個網路元件上,如此一來搭配多標準無線電基地台、共用傳輸、以及共同網管,將能以單一無線電網路,同時提供GSM/WCDMA/LTE的服務。

資料來源:愛立信
圖3 MSR與Evo RAN提供低成本商用網路布建方案

甜蜜負擔不可輕忽 LTE布建規畫須更謹慎

儘管LTE技術具有眾多優勢,各國政府也積極規畫釋照,促使電信業者投入4G網路布建,然而大家也應審視單一科技被誇大的風險。若寄望4G布建可以解決電信業者營收下滑的困境,可能就太過一廂情願。說穿了,LTE旋風席捲電信界,難免也是相關利益團體大量廣告與大肆炒作下的產物,其中煙幕彈的顧慮不可不慎。

其實,LTE的頻段過於分散造成國際漫遊的困難為眾所周知,且4G並非革命性技術,如發展過於快速,將導致低效投資和惡性競爭。網路布建的巨額投資,若沒有新收入來源,電信業者將難以支撐。尤其,紓緩網路塞車未必一定非LTE不可,如以升級HSPA、HSPA+或透過Wi-Fi無線區域網路分流、整合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全球微波存取互通介面(WiMAX)等不同技術組成的異質網路,都是處理流量經濟的解決方案。

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報告指出,目前全球主要電信商的LTE投資在2012下半年將達到高峰,預期2013~2014年LTE資本支出則將下降。媒體也警示歐電信商行動營收整體下滑,2016前LTE難獲利;寄望4G服務拉升ARPU存有風險,投資LTE網路建置仍是大賭注。

究竟LTE是不是行動營運商的萬靈丹?當然不是,相信也沒有任何一項技術會是。LTE能不能讓電信業者走出困境?答案也未必是肯定。從全球領先布建LTE的電信商所發布的財報看來,顯示仍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局面;Verizon及AT&T雖然仍是獲利,但利潤點是否來自於LTE也有值得探討的空間,至於南韓的SKT及LG U+則因設備及行銷支出過大,造成營收與淨利下降。

究竟該如何才能讓深受剪刀效應之苦的電信營運商「逆轉勝」?在合理的資費條件下,電信營運商須透過與內容提供者深度結合,並提供加值影音、電子商務或行動APP等創新應用,並讓原有3G服務升級,來創造新營收。

(本文作者高慧君為工研院資通所專案經理,謝慶堂為工研院資通所技術組長)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