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頻技術的日新月異,為很多迷人應用提供最好的支持;而這些應用的昂首前行,也賦予寬頻發展的意義。科技與應用就像天秤的兩端,維持著雞生蛋、蛋生雞的微妙循環關係。此外,手機網路的加入,或許亦有助於加速數位內容的分享;對IPTV的起飛,應有推波助瀾效果。
|
圖1 博通寬頻通訊部技術總監Stephen Palm表示,當用戶有高頻寬需求時,營運商有義務善用診斷機制通知用戶網路升級。 |
網路世界Web2.0的崛起,類似的「互動」思維,促使網路電視(IPTV)的活絡。然而,同時重押各種網路技術的博通(Broadcom),力主IPTV與「網際網路電視」(Internet TV)的不同;該公司寬頻通訊部技術總監Stephen Palm(圖1)強調,IPTV必須是「由營運商所部署的網路存取節目內容」,而Internet TV可以是利用其他網路所提供的服務。他並提到,不管是局端或終端網路,營運商和使用者皆試圖使用或享受超出現有網路能力的服務,因此,增加網路的承載能力會是持之以恆的需求。
Palm認為,目前幾項寬頻技術皆有其適存性,這也是為何博通決定同時支援數位用戶迴路(DSL)和被動光網(PON)等多種寬頻技術的原因;至於何種為主流技術,則會依區域性、電信營運商偏好,以及對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 CAPEX)和營運費用(Operating Expense, OPEX)所帶來的影響而不同。
家庭閘道器與視訊機上盒應分工
|
圖2 英飛凌接取通訊產品行銷副總裁Erwin Ysewijn表示,家庭閘道器與藍牙等無線技術整合已成趨勢。 |
英飛凌(Infineon)接取通訊產品行銷副總裁Erwin Ysewijn(圖2)進一步指出,現階段光纖(Fiber)的布建以日本較為盛行;他指出,DSL是一對一的概念,一條網路線只有一個用戶(Subscriber),但光纖是基於頻寬分享的原理,日本由於住宅密集度較高,故最先投入光纖的懷抱。
而目前仍居主流地位的DSL市場,以第二代加強版的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ADSL2+)為大宗,占80%;而新興的超高速用戶迴路(VDSL)則還不到5%,只有韓國和德國進展最快,已大力推動VDSL2。韓國現代網路系統(Hyundai Network Systems)已於2007年初展開首次商用VDSL2的部署,採用的正是英飛凌VINAX晶片組,包括局端和用戶端設備;而歐洲最大營運商德國電信繼2006年在ADSL2+網路上提供IPTV服務後,緊接著,2007年底在十二個城市部署VDSL2寬頻解決方案,讓用戶享受到下行速率達50Mbit/s的高速上網服務。
Ysewijn並提到,一般傳輸速率與距離是呈反比關係,而DSL在傳輸的過程中又有損耗,效率值大約只有75%;意即ADSL2+理論上可達24Mbit/s的速度,但事實上只有18Mbit/s左右。因此,採用有效率的調變技術格外重要;而VDSL2主流調變技術為抗干擾處理能力較佳的離散多音調變(Discrete Multi-tone Modulation, DMT),在遠距傳輸時,由於銅絞線之間及外在環境的電磁波皆會出現干擾,DMT阻抗干擾的能力更顯重要;配合IPTV和網路語音通訊協定(VoIP)等終端應用的成熟,有助提升最後一哩(Last Mile)的需求,因而Ysewijn十分看好VDSL2的發展,認為今、明兩年將是VDSL2起飛時期。
至於機上盒(STB)是否應朝向多工整合發展,一肩扛起家庭閘道器(Home Gateway)及後端視訊處理等工作?Ysewijn認為,由於各家營運商所提供的服務組合不盡相同,基於效率和成本考量,兩者仍應以獨立裝置為佳;而在家庭閘道器部分,由於行動裝置的盛行,未來與無線技術整合將會是重要趨勢,家庭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基地台網路環境。為此,身為CAT-iq主要發起廠商的英飛凌(CAT-iq是2006年世界電信展所推出的標準,擬取代業者普遍採用的DECT標準),於今年初發布一款名為COSIC(取義自Cordless Single Chip,無線單晶片之意)、供基地台使用的單晶片,可作為CAT-iq/DECT無線引擎。
COSIC-Modem將基頻處理器、收發器及功率放大器整合在一顆CMOS單晶片上,可應用於高品質的無線網路電話(IP Telephony)。若再搭配英飛凌的寬頻用戶端設備(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CPE)、ADSL2/2+系統單晶片Danube、乙太網路的Twinpass,以及VDSL2的VINAX-VE,COSIC-Modem即可以高解析(High Definition, HD)音質,在同一時間內處理六支話機,並提供CAT-iq研發藍圖中所描繪的資料應用接取。此外,由於所有的應用程式都直接在CPE系統單晶片(SoC)的記憶體上執行,彈性的資源管理及遠端功能更新,都可以透過CPE供應商和語音及資料應用服務供應商的架構達成。CAT-iq將在2008年下半年延伸到低資料傳輸率的應用,例如音樂串流、資訊顯示服務、即時傳訊,以及先進的居家控制。
GPON後來居上 成光纖標竿
|
圖3 科勝訊台灣區總經理施宏漳表示,目前台灣有90%以上的用戶皆以ADSL2+技術完成最後一哩的接駁,而VDSL截至去年年底為止,僅有七十至八十門的數量。 |
科勝訊(Conexant)台灣區總經理施宏漳(圖3)則表示,IPTV因為每月可為營運商帶來固定的營收貢獻,在不少國家的根基已穩。至於在頻寬問題方面,即使是ADSL2+最高的下行速率只有24Mbit/s,根本不足以因應IPTV所需;而光纖布線費用又高,故現階段仍有不少地區選擇以Fiber接駁xDSL的折衷方式增加頻寬;亦即以光纖作為骨幹拉到大樓後,再借助xDSL完成大樓到個別家戶最後一哩的傳輸。
施宏漳認為,VDSL在傳輸速度上要優於ADSL的先決條件在於:一是礙於介質為銅線的特性,家戶700~800公尺內要建置交換主機;二是VDSL必須增強雜訊的避開及訊號不佳時的重送機制,才能讓用戶真正體驗到飆網的超快感。施宏漳同時也指出,對於新建大樓來說,xDSL與光纖的成本差別相去不遠;隨著新建大樓櫛次鄰比地出現,未來營運商不排除直接以光纖作為布線基礎。美國即已約有10%選擇直接以光纖布建網路。
|
圖4 博徠台灣區總經理陳暉仁表示,中華電信亦開始考慮GPON的布建,台灣GPON最快可望於今年底或明年初招標。 |
不同於DSL的一對一模式,PON乃是由光轉換器將光訊號轉成IP後,再由DSL交換機分配頻寬到個別家戶中。但在光纖布建上,對於EPON與GPON究竟誰能執掌光纖門戶,曾有一番激烈討論。博徠(BroadLight)台灣區總經理陳暉仁(圖4)表示,大致而言,以電信為基礎的GPON,對於服務品質(QoS)等定義較為嚴格;而EPON因為是基於乙太網路基礎,規範相對沒那麼複雜,導入較快,因此較早投入光纖部署工作的日本,在歷經同為電信標準的APON、BPON之後,為及早解決高速需求,才會轉而向EPON取經。但在其餘主要光纖布建地區,GPON仍是主流。他並提到,GPON的發展可能循著DSL的成長軌跡演進,而2006年可謂是GPON用戶端設備元年,2007年更有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易利信(Ericsson)和西門子(Siemens)等重量級廠商相繼投入。另由於全球DSL CPE有60%是出自台灣廠商之手,台商若能利用這項優勢且把握GPON發展先機,將可順風駛帆,順勢搶進GPON市場。
不過,在此日漸蓬勃的過程中,電信業者有兩項變數有待克服:一是營運財務壓力,二是各國的法規要求。陳暉仁指出,建置光纖投資龐大,若財力不夠雄厚,很可能面臨撐不下去的命運;而若其財源來自於政府輔助或構成獨占爭議,又將面臨被迫開放既有基礎建設資源的壓力。美國Verizon電信與德國電信(DT)便是兩個極大的反差實例。美國由於投入的全是自有資金,且其競爭者如AT&T等的規模亦旗鼓相當,故有不須對外開放資源的正當性;但德國由於獨占性強,且又是歐盟會員國,歐盟基於平等互惠原則,不斷敦促德國電信須將既有資源惠及其他會員國。這無疑是要將辛苦打下來的基礎與人共享,對企業或人性皆是一大考驗。目前全球已投入GPON建置的電信業者及區域分布如圖5所示。
|
資料來源:博徠公司 圖5 全球已投入GPON建置的電信業者及區域分布 |
數位內容驅動頻寬升級
回歸應用面來看,陳暉仁表示,拜2006年世足賽帶動運動節目盛行之賜,使IPTV的推廣以歐洲最為成功。顯而易見,若要帶動IPTV收視熱潮,必須依恃別具特色的視訊節目點火助燃。但這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通訊業者與廣電業者的本質不同,無法等量齊觀;因此,有些地區明令通訊業者不能跨足節目的委製工作,之前中華電信所推的隨選多媒體平台服務(MOD)業務便曾面臨此一責難。反觀歐美,由於採折衷方式將此類數位節目定位成資料傳輸業務(Datacom),故可避免此一尷尬。所幸今年中華電信改以取得獨家奧運HD轉播權為主打,掙脫自製節目的緊箍咒,可望另創新局。
|
圖6 易利信多媒體業務部協理鄭惟仁表示,未來媒體服務將可以各種形式和傳送格式,經由不同裝置送達用戶手中。 |
儘管爭議頻仍,IPTV仍是各界慧眼獨具的熱門應用。為因應電信業發展趨勢,易利信亦於2007年進行組織重整,將公司分成網路、多媒體及電信專業服務等三個業務部門;而下一代IP網路和多媒體技術更是往後研發重點。易利信多媒體解決方案與系統整合服務部協理鄭惟仁(圖6)開宗明義表示,廣義而言,IPTV乃透過寬頻網路,以IP為傳輸協定的數位電視;其中,個人化、互動及通訊為整合重點,而任何數位顯示都可以是收視終端。
易利信表示,台灣擁有全球最多的有線電視頻道,而電信系統商的密度也最高;在基礎建設與市場條件俱佳的條件下,未來IPTV市場前景相當看好。鄭惟仁指出,電信業者和有線業者都力圖增加互動功能,特別是台灣大寬頻、台灣固網以及和信等幾大多系統營運商(Multi-system Operator, MSO),都已積極推動數位化工作。在通訊要求方面,他表示目前仍以MPEG-2為主流壓縮格式,若以標準解析度(Standard Definition, SD)傳輸,則MPEG-2通常傳輸率須達3.2Mbit/s才能實現收視流暢的效果,而HD的MPEG-4則只要達到2.1Mbit/s即可。
此外,鄭惟仁並直指電視已進入一個嶄新世代,而易利信所勾勒的是一個隨時(Anytime)、隨地(Anywhere)、任何裝置(Any Device)皆能收視的願景,讓使用者能盡情享受多媒體系統的服務。他並表示,易利信預期IPTV的普及會有三個階段,首先是傳統電視的延伸,如中華電信力推的隨選視訊,鄭惟仁同時提及,此階段若能提供一些傳統電視所沒有的功能,將加速IPTV的進展。借鏡網際網路的經驗,YouTube的出現便是利用由使用者自行產生內容的模式,將網際網路推向另一個境界;IPTV也可望借用這種模式,將個人化視訊錄製下來後,導入IPTV平台上。
其次是進階到實質互動性部分,例如將時下盛行的節目叩應(Call-in)或電子投票(e-Voting)整合到一個收視裝置中,這部分可能將與無線通訊技術結合,例如以藍牙(Bluetooth)鍵盤將觀眾欲表達的意見立即傳到節目中,而不必另再外透過電話的輔助。最後則是將所有可能收視的裝置全部聚合在一起,例如以手機操控家中家電設備進行節目預錄,達到隨時、隨地、任何裝置皆能存取資料的理想境界。易利信透露,其曾在全球進行消費者行為調查顯示,消費者在意的只是整體收視的滿意度及價格忍受度,並非單一電視機、PC或手機來源;他們並強調,由於是以終端消費者為思考核心出發,以獲取全新收視體驗,未來不排斥以任何可能的寬頻技術(包括無線)整合。
端到端服務才能確保全程QoS
依易利信的觀察,IPTV推廣成功的地區如日本,皆導因於外籍差旅者的收視需求,由於這些人會想下載自己國家的節目,而IPTV正是實現此一需求的最佳途徑。鄭惟仁歸結看好IPTV有三大原因,首先是網際網路的普及,可望將Web2.0由使用者產生內容的模式擴及電視收視群;二是支援高畫質的終端裝置越來越多,有利於吸引使用者參與IPTV;三是年輕一代已習慣與網路為伍,包括聊天、檔案分享等互動行為可望延伸。
易利信認為,在21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對於網路使用習慣與過往大不相同。他們在多媒體應用上更廣也更為深入。年輕族群希望可以藉由不同的行動裝置,不同的地點都可享有多媒體服務。在此過程中,頻寬固然是最基本的課題,但QoS的改善卻是從局端到終端共同的課題。在整個傳輸網路上都必須擁有智慧型控管(Intelligent Control Management)的功能,例如傳輸設備會根據不同的畫質要求給予不同的頻寬;IPTV的本質是封包不斷重組和解碼的過程,而封包的標頭(Header)會載有QoS的訊息,可據以判斷後再透過虛擬私人網路(VPN)方式定義不同的頻寬。
在核心網路端,若要整合行動網路及固網服務,實現不同系統之中的服務交換及傳送,核心網路的網路管理服務(IMS)即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易利信指出,目前全球有一百七十個行動電視服務,其中有一百五十個行動電視網路是運用現有的行動電視網路所架設,而易利信已為其中五十個網路建設行動電信服務。另為完善端到端服務,易利信近年先後購併了光纖接取公司Entrisphere、多業務邊緣路由廠商Redback Networks、電視及影像技術廠商Tandberg Television、收費與軟體服務提供商LHS,今年年初再收購擅長IMS的系統整合廠商HyC集團。
IPTV生態系統逐漸成形
參考易利信的預估數字,2012年前全球將有十八億個寬頻用戶;而到2010年,整體TV服務產值將達2,400億美元的規模,其中IPTV市場產值將占14%左右,至少約300億美元。IPTV是一種廣泛的新電視服務型態,為橫跨行動網路及固網提供互動式的個人服務,如何取得產業對開放標準的共識極其關鍵;而IPTV產業才剛起步,上中下游的各種整合也才剛開始。
鄭惟仁坦承,IPTV端到端整合的困難在於應用層和實體層皆存在太多標準,家用產品標準更見紛歧。為此,易利信特於去年號召成立「開放式IPTV論壇」(Open IPTV Forum),盟友涵蓋AT&T、France Telecom、松下(Panasonic)、飛利浦(Philips)、三星(Samsung)、西門子(Siemens)、新力(Sony)與Telecom Italia等電信服務與家電大廠,目前已近三十個會員,試圖拋磚引玉串接產業鏈中所有環節,並研究出各層面適當的介接端點標準。有了共通標準,任何終端設備皆可連接,無論是電信系統商,多媒體商,或是服務內容供應商都可透過開放性的平台切入新型的多媒體產業鏈。
同樣對於IPTV發展孜孜不倦的還有曾於今年3月IPTV世界論壇中展現IPTV先進技術的阿爾卡特-朗訊(圖7)。憑借豐富的軟體整合及管理技術經驗,該公司的多重螢幕顯示服務讓使用者隨時隨地(透過固網或3G)都能接取所需資訊,且可藉互動服務協助服務業者提升每戶平均貢獻度(ARPU)、客戶忠誠度及競爭力。阿爾卡特-朗訊並展示與德國電信的合作成果,期藉由IPTV擴大當地資訊及互動服務內容。
|
資料來源:阿爾卡特-朗訊 圖7 阿爾卡特-朗訊認為,網路可能成人們生活重心之一。 |
阿爾卡特-朗訊目前已為全球超過一百四十個固網及行動業者提供視訊、影像及音樂服務;雖然在客戶數上暫時略遜易利信一籌,但阿爾卡特-朗訊持續在IP網路轉型中心(IP Transformation Centres)及世界級的實驗環境進行重大投資,且正與五十九個客戶進行視訊整合專案。該公司亦提供多樣化的中介軟體(Middleware)平台,可符合不同客戶需求的分級營運。此外,根據Dell’Oro和Infonetics研調機構表示,阿爾卡特-朗訊於DSL及GPON市場皆處於領先地位。
Dell’Oro針對2007年第四季在接取(Access)市場調查報告指出,阿爾卡特-朗訊以八百三十萬條DSL售出的總用戶數奪冠,市占率約39%,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一億五千八百萬條DSL線路;另在數位用戶線路多工接取器(DSLAM)及VDSL售出的總用戶數上也同樣居於優勢(分別為36%及47%)。此外,Infonetics則將阿爾卡特-朗訊列為GPON主要供應商,指出該公司在2007年第四季的GPON售出總用戶數上,以42%的市占率稱霸全球。阿爾卡特-朗訊在全球已獲得超過八十件的光纖專案,其中超過六十件是GPON規格。Verizon及法國電信等服務供應商也採用阿爾卡特-朗訊的GPON解決方案。
機上盒設計與時俱進
對於消費者來說,未來的電視則將是整合服務,且可擁有更個人化的選擇;再者,隨著更新的整合技術的實現,各種不同的裝置媒介皆可被用戶作有系統的管理,整合電視概念也將落實在用戶端的媒體管理之中,且所有的終端都會成為可連結的媒體,可自由切換於各種行動裝置連接網路媒體,以獲得所需的畫面及資訊。 與此同時,消費者需要更多機上盒的進階功能,例如:個人視訊錄影的分享和網路化的能力等,以便讓多個使用者能透過媒體伺服器,在家中任何角落存取回放的數位內容;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和營運商都在尋找全新帶有高階圖像及豐富視訊內容的使用者介面,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服務供應商和OEM皆需更高水準的產品效能和功能。
然而,機上盒的專屬性(Proprietary)甚強,有時基於保密性及唯一性考量,甚至會將序號直接燒錄在晶片中。另施宏漳透露,STB設計時程甚長,從開始接洽、定義規格到出樣片,往往需要3年的時間,而從供樣到正式下訂單又需要兩年。比起一般個人電腦(PC)平均6~9個月的設計週期,十足是個浩大工程。他建議,若能與營運商保持良好的互動,將有助於深入了解營運商的需求,甚至參與STB規格定義,進而提高獲得標案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