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 Nokia Qualcomm 聯發科技 Sateliot 資策會MIC 5G 6G 行動通訊 3GPP 電信商 衛星營運商 低軌衛星 5G專網

5G/6G/NTN網路天地合補 行動通訊開展新篇章(1)

2023-11-20
行動通訊迎來Release 18凍結、Release 19開始將6G列入討論項目的交接點。然而,5G市場至今尚未找到突破性商機,行動通訊在規畫技術演進之餘,發掘需求應用同等重要。
Pixabay

自從首個5G標準Release 15凍結、韓國率先推出商用5G網路,5G近年來一直是萬眾矚目的亮眼新星。來到2023年底,可以看到5G用戶數自2022年底突破10億之後持續成長,5G獨立組網(Standalone, SA)也逐步發展,至2023年5月已有約35家電信業者部署5G SA網路。接下來,行動通訊將迎來R18標準凍結,R17技術商轉的2024年,行動通訊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5G的殺手級應用至今仍未明朗,消費者對於5G的要求尚待滿足,企業專網則隨著各國陸續踏出概念驗證(PoC)開始商轉,成長趨緩。與此同時,5G SA網路布建速度不如預期,也使得5G沒辦法真正發揮其性能。對於5G來說,「找對市場」變得格外重要,在市場反應與預期有所差距的時候調整策略,成為業者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

5G謎團未解,業界已經開始將目光看向6G,ITU-R於2023年6月發布的《6G框架建議書草案》引起大家對新世代行動通訊的關注,尤其在地緣政治帶來的緊張感之下,各國積極投資6G希望搶下專利優勢;衛星通訊同樣受到國際社會影響而獲得關注,3GPP將其視為實現行動網路無縫連接的重點技術,2023年可以看見晶片商、電信業者開始和衛星營運商合作,驗證衛星通訊方案。面對這些尚未廣泛商轉的前瞻技術,在深耕技術能力之餘,預先瞄準潛在市場並進行布局至關重要。

SA網路布建面臨兩難 專網需求應先行

全球5G網路使用者逐年增加,根據愛立信2023年6月《行動趨勢報告》的統計更新,截至2023年第二季,全球5G用戶數接近13億,約有260家電信商已推出5G商用服務。隨著5G用戶數成長,相關業者需要密切觀察消費者需求,提供相應服務。

愛立信台灣/香港/澳門市場負責人吳俊彣表示,近期愛立信《2023全球消費者5G報告》顯示,創新資費方案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之一,而在流量增幅(More Data)、綑綁額外應用(App Bundles)、速度分級(Speed Tiers)和服務品質(QoS-led Offerings)四種選項中,約20%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希望取得差異化的5G連接服務品質,並且願意為QoS方案支付11%的額外費用。QoS方案可以透過網路切片技術(Network Slicing)為特定用戶或應用提供較高的網路服務品質(網路優先級),吳俊彣表示,雖然5G NSA網路也能做到這點,其精準細分的難易程度卻無法和SA網路相比,若要真正挖掘QoS方案的潛力,SA網路的布建十分重要。

目前,投入5G SA網路布建的電信業者仍為少數。遠傳電信網路技術暨營運群協理汪以仁解釋,造成此現況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對於電信業者來說,SA網路投資成本不低,需要新建核心網路並將NR基地台升版為NSA/SA雙模運作;第二,目前尚未找到SA網路有利於大部分用戶,並且能夠建立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應用。

不過,雖然SA網路對於一般用戶效益有限,對於專網來說卻有其道理,得以使用SA網路提供的新功能。愛立信技術長姚旦表示,選擇布建自有專網的企業通常對於網路有頗高的需求,更可促使他們選擇採用SA架構進行網路布建。展望未來,姚旦認為SA在廣域網路的布建速度,將受到AR應用普及的影響而加快。

5G專網小藍海探索新航道

長程演進技術(LTE)負責承載行動應用流量,已為電信商與應用廠商實現巨大利益,反觀5G在消費端的殺手級應用還不見人影,相對於技術端持續演進的速度,營運商仍在斟酌更新下一代5G基礎建設的時間點,等待公網市場的突破性機會。因此,通訊業者轉而瞄準各式場域因應數位化而產生的聯網需求,將企業專網視為5G具有潛力的殺手級應用候選者。

然而,專網市場已經具有成熟可靠的4G網路,使用者相對熟悉的Wi-Fi也能夠在對於網路品質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成為替代方案,5G專網預計將是片小藍海。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副主任鄭兆倫表示,根據調查,僅不到15%營運商認為2025年企業專網收入可占其總營收20%以上。

企業專網是長尾市場,應用場域多種多樣,5G若希望在4G和Wi-Fi之間脫穎而出,需要找到需要5G性能的應用場域。鄭兆倫點出5G專網機會,包括:(一)將既有應用帶入新的場域,例如將製造業的AR、VR頭戴式裝置改用於軍方訓練;(二)拓展新市場,為剛剛開始踏入數位化的產業提供網路服務,例如在建築工地提供網路,讓施工人員能夠使用攝影機、手持裝置等數位化工具;(三)與先進應用共同完成商業性驗證,例如智慧港口。

回顧2023年全球行動專網部署情況,相對於2020、2021年每年有近300件專網部署,2023年截至10月左右僅出現131件企業專網案例(圖1)。鄭兆倫解釋,這其實是個健康的現象,前兩年的專網案例以測試場域居多,隨著專網商轉,代表案例件數成長回歸務實。業界正持續探索行動通訊用於企業專網的潛在商機,4G、5G及Wi-Fi之間的競合關係值得長期關注,未來可望看到專網採用的網路方案更加精準地滿足場域需求。

圖1 全球行動企業專網部署數分析 (資料來源:GSA,MIC整理,2023年10月;圖片來源:資策會MIC《36th MIC FORUM Fall智匯》)

6G引擎發動 ROI為重點考量

2023年6月,ITU-R發布《6G框架建議書草案》,接下來幾個月有機會看到正式版本推出,代表3GPP即將開始針對建議書提出之關鍵技術指標規畫標準制定時程。Release 18將於2023年底、2024上半年凍結,3GPP標準自R19將開始加入6G討論(圖2)。第六代行動通訊預計將於2030年現身,但現在各國已經開始將6G視為關鍵產業戰略議題積極部署,業界廠商如Nokia、NTT DOCOMO及NTT也開始攜手合作開發6G技術,6G已然成為不可不談的發展重點。

圖2 6G標準時程概覽 (資料來源:ITU、3GPP,MIC整理,2023年10月;圖片來源:資策會MIC《36th MIC FORUM Fall智匯》)

6G引擎陸續發動,但回顧5G尚未找到爆發性商機,6G在技術發展之餘也需要將電信業者對於投資報酬率(ROI)的顧慮列入考量,並且真正觀察消費者需求,提供用戶願意買單的服務。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專案經理鍾曉君表示,在網路架構部分,觀察到5G從NSA升級至SA架構的速度並不理想,6G因此希望重複利用5G核心網路,透過增修以實現6G功能,朝單一核網的目標發展。

此外,在NGMN聯盟9月發布的白皮書中,電信業者提出的八大原則也包括6G不得要求5G RAN基礎設施的硬體更新,並期待透過基於軟體的升級,讓既有網路元素得以實現部分6G場景。鍾曉君表示,以軟體升級減少汰換硬體的需求可協助電信業者降低資本支出,但對於系統設備業者來說,其硬體銷售收入可能因此受到影響,需要適應朝軟體更新發展的趨勢,開發相關技術服務。

展望6G技術發展,除了加強5G大三角eMBB、mMTC、URLLC,履行5G尚未滿足的承諾,也提出三個主要應用:原生AI空氣介面、原生整合感測與通訊(ISAC)技術、6G非地面網路(NTN)。儘管仍處於研究發展的前期階段,提前探索上述技術在未來的潛力應用及商機依舊十分重要。其中,NTN技術自R17開始加入行動網路,觀察其從5G邁向6G的技術演進及商業機會,對於預測6G技術發展的市場價值有所助益。

5G/6G/NTN網路天地合補 行動通訊開展新篇章(1)

5G/6G/NTN網路天地合補 行動通訊開展新篇章(2)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