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相似度偵測器可強化MIMO資料傳輸速率。透過非線性演算法,最大相似度偵測器可在相同通道條件下大幅提高位元傳輸率,同時有助於MIMO部署空間多工,且不受天線相關性影響,進而拓展MIMO優勢。
當今全球企業都在為行動裝置更高的資料傳輸率(Data Rate)需求,努力尋求解決方案。由於無線電頻譜有限且昂貴,因此如何在使用相同頻寬下,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傳輸更大量資料,是很重要的;而其關鍵,即在於改善通道的頻譜效率。
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IMO)可用於提升資料傳輸率及訊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透過使用多個接收和發射的天線,MIMO能開拓無線通道的多樣性,而且還可用於提高通道的頻譜效率,為任何給定的頻寬提高資訊傳輸率。
MIMO的維度(Dimension)取決於天線發射和接收的次數。一個4×4 MIMO的組態採用四支發射天線和四支接收天線,它在合適的條件下,以相同的頻寬可發送高達四倍以上的資料。
一方面,簡單的MIMO接收器是基於線性的演算法,雖然較容易實現,但無法完全拓展MIMO的優勢;另一方面,讓最佳化最大事後機率(Maximum a Posteriori, MAP)演算法近似MIMO演算法,可利用疊代技術來實施,然而這會導致高延遲(Latency)的後果發生。
有一個更實際的非線性MIMO接收器實施方法,稱為最大相似度(ML)或最大相似度偵測器(MLD),基本上是基於詳盡的星座搜索。比起傳統的線性接收器,MLD的處理雖更加複雜,但在相同通道的條件下,能夠大幅提高位元傳輸率(Bit Rate)。此外,MLD較不易因天線相關性(Correlation)而受到通道的影響。
高階層數的MIMO維度(兩個以上的接收器和兩個以上的發射天線)運作,雖能大幅改善頻譜效率,然而這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MLD接收器的計算複雜度,會隨著MIMO的維度呈指數增加。高階層數的MIMO需要相當的處理能力,到了無法真正直接利用MLD演算法的程度,就得利用次佳的(Suboptimal)MLD演算法以實現用戶終端設備(User Equipment, UE)。
善用MIMO技術
|
圖1 傳輸器的波束成形示意圖 |
MIMO技術可以分成三大類,包括波束成形(Beamforming)、發送和接收分集,以及空間多工(Spatial Multiplexing)。波束成形用於提高給定通道的訊噪比;發送和接收分集用於改善通道品質或訊號強度;空間多工用於提高給定通道的資料傳輸量。
波束成形是一種利用傳輸器通道上的技術,能集中功率在接收器的方向上。該通道上的詳細訊息可以透過來自接收器所收到的,關於方向和衰減特性的反饋獲得。藉由識別出該用戶終端設備的方向,傳輸器可以引導波束位於該方向上,從而放大接收到的訊號。MIMO技術對於低訊噪比的通道最有效。圖1為透過定時發送天線的相位,一個定向波前抵達的示意圖。
發送和接收分集,在以多支天線傳輸相同的資料後會產生冗餘(Redundancy),接收端的天線將所接收到的訊號合併起來,可加強給定通道的訊號強度。MIMO技術在低訊噪比和多路徑(或散射)的條件下最有效,透過克服天線的衰減,分集的方式可最大化通道的利用率,並可更充分利用接收強度訊號的天線。整體而言,每支天線所產生的訊噪比可獲得改善,從而可減少接收器發生的解碼錯誤。
|
圖2 空間時間區塊編碼(STBC)傳輸量峰值圖 |
透過提高訊噪比,藉由切換到較高的調變(例如64QAM,而非16QAM/QPSK)或增加編碼速率(傳輸較少的冗餘資料),可望增加傳輸量。不過,要提高通道的訊噪比有其局限性,其顯示當超過一定程度後,訊噪比單位dB對應的傳輸量增益迅速減小。這個轉折點描述了最高的調變,和標準定義的編碼速率(圖2)。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傳輸量,有必要使用更先進的傳輸方法。
空間多工的出現,是為了將通道傳輸量推向一個新層次,能夠以最少通道達到有效的運作。這項技術利用多路徑通道,為的是使不同天線發送之資料能夠互相區別,稱為空間域(Spatial Layer)。豐富的多路徑條件由傳輸訊號碰到障礙物(例如都市環境裡的建築物和汽車)的反射產生,這些反射改善了接收器的訊號分離,使資料的重建進入原本發送資料的空間域。
可形成的空間域數,由發送和接收天線的數量決定。在四支發送天線和三支接收天線的配置上,通道可以包含最多三個空間域min(4Tx, 3Rx),空間域的實際數量由表示為通道秩(Channel Rank)的多路徑條件決定。上述的(4Tx, 3Rx)組態具備直線傳播(Line-of-sight)條件,但無多路徑反射,秩將等於1,也就是說只有單一的資料空間域。隨著這些條件的提升(多路徑數增加),可以增添更多空間域,換句話說,可加乘通道上的傳輸數據速率。
目前並沒有單一的MIMO技術可支援所有的通道條件,eNB(基地台)必須適應傳輸架構(取決於多路徑、訊噪比和行動性)每秒許多次,以便最大化每個特定用戶終端的傳輸容量。
了解天線的相關性
|
圖3 不同天性相關性的效應 |
選用MIMO技術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天線之間的相關性程度。圖3描述了組態2×2的MIMO LTE通道(條件為EPA 5Hz)在不同天線相關性的傳播條件下,採用的兩種傳輸架構:空間時間區塊編碼(STBC)及空間多工。
可以觀察到在低訊噪比的條件下,STBC可提供優異的結果;而在高訊噪比的條件下,空間多工提供接近兩倍於STBC傳送的傳輸量(以組態2×2 MIMO而言)。MIMO階層數在高訊噪比值時定義傳輸量的增益,3為3×3 MIMO的增益,4為4×4 MIMO的增益,以此類推。兩個線圖之間的交叉點,為空間多工開始超過STBC傳輸量時的訊噪比值。
空間多工對天線的相關性更為敏感,在高相關性的情況下,需要更高的訊噪比值才能超越STBC。因此,選擇不容易受天線相關性影響的空間多工解決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慎選MIMO接收器
用戶終端設備的MIMO接收器有許多可能的實現方案,當中,最常用的是線性接收器,其中包括強制歸零(Zero-Forcing, ZF)和最小均方根誤差(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 MMSE)偵測法。另一個實施方案是基於最大相似度(Maximum Likelihood, ML)偵測器的非線性接收器。
假設下面的數學基頻訊號模型,其中如公式1所示:
............................................公式1
y是接收器上取樣的訊號向量,該向量的大小對應於接收天線的數目;s是從多支天線發送的符號向量,該向量的大小對應於發射天線(Nt)的數目;而H是通道脈衝響應矩陣,它描述了每一個從發送天線到接收天線之間的通道。該矩陣的維度對應於Nr×Nt。Pn則是獨立的複數向量,以ρ2計算高斯隨機變數。
接收器的性能是利用稱為「錯誤機率曲線」的工具進行評估。在錯誤機率曲線的圖形中,x軸是通道的訊噪比,y軸是錯誤率。通道的訊噪比量測單位為dB,錯誤率是對數軸,可以有以下幾種表示法:位元誤差率(BET)、符號錯誤率(SER)或是封包誤差率(PER)。
封包誤差率是由接收到的封包總數,除以錯誤接收到的數據封包數目所得到的計算結果。當至少有一個位元是錯誤的情況出現,該封包就被宣告不正確。對於編碼的通訊系統,可量測封包誤差率的還包括向前錯誤改正(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解碼器。
|
圖4 分集階層數 |
MIMO接收器的誤差機率曲線,由兩個主要參數決定特點:分集階層數(Diversity Order, DO)和陣列增益(AG)。圖4顯示分集階層數,而圖5則以BER討論陣列增益-總傳輸位元數除以錯誤的位元數。
|
圖5 陣列增益 |
分集階層數被定義為高訊噪比條件下,誤差機率曲線的斜率,DO越大,誤差機率曲線的斜率就越大,因此,大的DO較好。
陣列增益被定義為錯誤機率曲線的水平移位。對於更高的AG值,誤差機率曲線的斜率將會往左側移動,朝向較低的訊噪比值,在這種情況下,較高的AG較好。
表1描述利用空間多工法得到三種類型接收器的分集階層數,和陣列增益計算法。利用表1內的公式,就可簡單計算一個以空間多工傳輸的4×4 MIMO(Nr=4, Nt=4)組態。
相較於線性接收器(Nr-Nt+1)的分集階層數1(Nr-Nt+1=4-4+1=1),ML接收器的分集階層數為4,等於接收天線的數目(Nr=4);跟線性方案相比,ML接收器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高訊噪比值時。
與線性方案的陣列增益1/4相比,相同的計算法使ML接收器產生的陣列增益為1。ML接收器再度提供較優的結果。
經由觀察可以發現,ML接收器的主要優點在於高訊噪比值。在這些條件下,其DO和AG參數比線性接收器大很多。一方面,這表示在低訊噪比的條件下,它足以實施一個較簡單的線性接收器,或能完全避免使用空間多工技術,並選擇一個更強大的傳輸架構。換句話說,在訊噪比值夠高時,有具高傳輸量的空間多工技術,ML接收器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本文中所指的是軟輸出(Soft-output)的MIMO方案,而非硬輸出(Hard-output)的方案。取代產生明確的1或0的位元方案,軟輸出方案包含了一個比例,是介於明確的位元1的機率和位元0的機率之間,該比例以「軟位元」或對數近似比LLR(Log Likelihood Ratio)表示。
剖析Turbo MIMO接收器
|
圖6 Turbo MIMO接收器 |
上述的方法被稱為單次(One Shot),因為它們在偵測器經一次啟動後,即完成輸入訊號或音調的處理。另一個方法是讓MAP性能提供疊代(Iterative)方案,包括軟符號偵測法及外部的FEC解碼器。
FEC解碼器是接收器中的獨立模組,負責執行「向前錯誤更正」。透過利用傳送訊號產生的冗餘,FEC解碼器能偵測出接收到的位元流中的錯誤,並可經常糾正這些錯誤而不須要重新傳送。
Turbo MIMO接收器的運作結構,包括軟輸出符號檢測法和FEC解碼兩個階段(圖6)。在第一次的疊代中,符號偵測器只根據接收到的輸入訊號產生LLR結果;然後,根據編碼的限制,FEC偵測器接著會削弱或增強LLR;隨後,符號偵測器利用前一個由FEC解碼器得到的LLR結果,重新進行疊代。這兩階段從一個到另一個進行疊代交換資料,直到接收器收斂。
符號偵測器可以包括一個軟輸出ML偵測器的實施,或者另一個方法,是使用較簡單的強制歸零或最小均方誤差偵測器,之後利用軟符號解映射(De-mapping)。
透過執行這次的疊代過程,接收器可以超越ML解碼器的精度,並獲得較低的誤差率。
該接收器優點是可以獲得非常高的精度結果,不但超過ML的解決方案,並且接近最大事後機率(MAP)的結果。另外,如果願意在解碼器和Turbo解碼器之間進行更多次數疊代,符號偵測器可以簡化成線性方案。
而該接收器的缺陷為:FEC解碼器和符號檢測法之間有大量的數據傳輸,這些都須要事先安排並儲存在中間緩衝器;由於多次的疊代和轉換使延遲次數增加;傳輸量下降;由於多種資料的轉換和疊代,因而產生額外的功耗。
MLD接收器的實施
ML接收器具有明顯的優勢,但這是它們以實施的複雜度為代價而得來的。最大相似度接收器的估計器解答出公式2的結果:
.........................公式2
為簡單起見,這裡以一個單一輸入單一輸出(SISO)的單發送單接收天線配置為例做說明,在這個例子中,y為接收器上採樣的訊號,s是發送符號,H是通道脈衝響應,描述了發送天線和接收天線之間的通道。
接收器會尋找發送符號s,最小化絕對值。s對應一組由符號調變定義的有限值,對於64QAM調變,舉例而言,s可以有64個不同的值。
基本上,這可以歸結為一個窮舉搜尋(Exhaustive Search)。接收器必須掃描所有可能的s值,以找出一個當乘上估算通道H值後,可以得到最接近接收訊號的值。
對於SISO系統這是很簡單的,然而當轉移到MIMO系統後,複雜度就會呈指數增長。舉例而言,一個2×2 MIMO的組態搭配64QAM調變, s是有兩個值的向量,第一支天線可以發送64個不同符號,第二支天線也可以獨立發送64個可能符號的其中一個。總共有642、也就是4,096個s值必須受到評估。
以一個2×2 MIMO的組態而言,有一些演算法被用於降低ML接收器的複雜度。值得注意的是LORD演算法,它能夠降低搜尋的複雜度,從642個選項到64×2個、也就是說128個評估值來達到ML精度。
4×4 MIMO的64QAM這個數字現在增長到644、也就是說16,777,216個不同的s值必須受到評估。解決這種複雜度程度需要一個新方法,這裡就需要次佳ML接收器來發揮所長。
次佳的ML接收器試著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掃描可能發送的訊號,從而降低整體的複雜度,並接近near-ML精度的結果;在面積和功率方面,降低複雜度有助於更實際的硬體實施,而這也使硬體跟上了由高階通訊標準定義的高傳輸量。
要求解次佳的ML方程式,可定義一個樹狀搜尋(Tree Search),其中樹狀的每一層都對應到一個發送符號,從每個節點突出的分支數目都對應QAM或發送符號的調變。一個4×4 MIMO的組態是由四層的樹狀表示。如果是BPSK調變,每個節點都將包含兩個分支。
|
圖7 MIMO符號樹 |
一旦樹狀符號定義完成,可利用其他領域的知識,例如計算機科學來部署樹狀的追蹤演算法(Tree Traversal Algorithms)(圖7)。
在這樣的背景下,次佳的ML接收器可以分成廣度優先搜尋,及深度優先搜尋兩種主要類型。
廣度優先搜尋
廣度優先搜尋的最佳例子是K最佳演算法(K-best Algorithm)。該解碼器是一個固定複雜度的方案,從樹根和開始上升,直到到達樹狀的最後一層。在樹狀的每一層中,所有選定的分支將受到評估,留下K存活節點,直到對應到最佳解決方案(也就是最接近接收訊號的符號),因此名為「K-best」。最後的K用以產生LLR結果。
該解碼器的優點包括:單向流動對硬體有助於容易實現流水線(Pipelining Implementation);計算每一層的處理功率是恆定的,並直接關係到執行中所選的存活節點(K)數;傳輸量是恆定的,而它又會反之簡化系統中排程的資料流。
而該解碼器的缺陷為:需要大面積實施以評估並分類所有選定的樹層節點;精度要求越高,K值就越大;在最佳訊噪比條件下傳輸量不會提高;是否能得到ML方案並不能保證,因為最好的解決方案可能落在未選擇的節點上。
|
圖8 K-Best樹狀追蹤 |
圖8顯示一個4×4的MIMO(4層)樹狀與QPSK調變。K在這個例子中為4。16個節點將在樹狀的每一層個別進行排序。最好的4個將成為下一層的存活節點。
深度優先搜尋
深度優先搜尋的最佳範例,則是軟性輸出球體解碼演算法(Soft-Output Sphere Decoder Algorithm)。從樹根開始,主要直接上升到樹葉,因此名為「深度優先」。樹狀的第一個解決方案,決定了初始搜尋半徑或球體,從那刻起,解碼器開始回溯並往樹狀的每一層上升。
每個超過搜尋半徑的樹節點,與它下面的所有節點修剪在一起。每當一個更好的方案出現,搜尋半徑也相應縮短。透過這種方式,符號樹被掃描和修剪直到有效選項數減少,最後的符號就代表是ML方案。
該解碼器的優點為:獲得的ML方案得到保證,促進了結果的精度;在高訊噪比條件下,解碼器執行速度更快,提高了傳輸量並降低功耗;跟等同的廣度優先搜尋相比實施較小的面積。
|
圖9 固定的複雜度與自適應的複雜度比較 |
圖9顯示具自適應複雜度的軟性輸出球體解碼器,和具固定複雜度的K-best解碼器在循環計數上的比較。當訊噪比增加時,球體解碼法的循環計數會降低,而固定複雜度的則是不管通道條件為何,一直保持不變。
該解碼器缺陷為:解碼器的非確定性行為,將複雜化系統排程;下一個分支的選擇,只有等當前分支完成後才能得知。這使得硬體流水線的實施變得非常挑戰。
|
圖10 球體解碼器樹追蹤 |
圖10顯示了一個MIMO 4×4(四層)組態,和QPSK調變的示例。在下面的方式中,深度優先搜尋選擇第一個葉子的符號路徑,依序為-3(Level 1)、-3(Level 2)、1(Level 3)、3(Level 4),並包括初始半徑更新、回溯進行到第二層的符號;此外,超過搜索半徑的分支(粗虛線箭頭)在搜索過程中經修剪,從而最大限度地縮小了搜索樹的範圍。
最大相似度MIMO偵測器問世
CEVA引入最大相似度MIMO偵測器,來回應MIMO接收器的挑戰。MLD是一種緊耦合擴展(Tightly Coupled Extension, TCE)加速器硬體單元。MLD有辦法處理LTE之高階Cat.7資料流,並產生軟性輸出max-log ML方案。
4×4或3×3 MIMO的組態,於12.6Mega-tones/sec時,使用軟輸出球體解碼器法;或是在2×2基於LORD演算法的ML方案;於28.8Mega-tones/sec時,使用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MLD加速器可達到次佳的ML解決方案。MLD是設計用於行動應用,強調低功耗的設計概念。
MLD功能集支援以下幾個項目。首先是組態2×2到最高為4×4 MIMO的可變式傳輸架構,每一層的可配置調變高達64QAM;支援樹搜尋法最佳化(用戶定義層排序、每一樹層的初始半徑和搜尋半徑);CEVA MLD強化了軟輸出球形解碼的非確定性質,它提出完整的控制功能,包括音調處理的下行和上行循環計數邊界。另外,該系統的傳輸量可透過用戶定義的時間戳記終止來維持。
MLD功能集也支援可擴展軟位元(Soft-bits)至訊噪比和調變因素;以符號內和跨層間的可調性,為LLR的排列提供支援;跨層間解映射(支援兩個編碼層,使MLD可將寫入資料分拆到兩個不同目的地);可擴展的硬體解決方案能實現性能/功率/面積等條件的權衡,包括選擇MLD引擎的數目、緩衝器的大小以及介面的時鐘比。除此之外,該加速器並提供廣泛的除錯和分析功能。
|
圖11 4×4 MIMO空間多工性能 |
圖11描述的是CEVA MLD TCE性能,與採用4×4多工MIMO的MMSE接收器比較圖,在不同訊噪比條件時,評估封包錯誤率的傳輸量。LTE通道設定在EPA 5Hz,具備低相關性的傳播條件。
選擇最合適解決方案
MIMO是下一代無線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充分開拓潛在的資料傳輸速率,部署空間多工技術是必要的。以上說明了MLD接收器達到優異的成果,但選擇實施MLD時仍有許多因素尚待考慮。MLD接收器的設計者,必須選擇所需之應用最合適的解決方案,採取以下的考慮:
除此之外,還需要一個可擴展的硬體解決方案,以滿足小面積和低功耗的要求,以及為手機產品選用一個最佳化的MLD接收器,這將產生很大的區別。
(本文作者任職於CE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