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Audio PAwR ESL Auracast Channel Sounding UWB Wi-Fi HDTV 精準測距 電子標籤通訊 雙向定時廣播 藍牙6.2

擴展新場域/強化智慧連結 藍牙厲兵秣馬全面進軍AIoT

2025-08-25
藍牙技術不斷擴展應用範疇,在進入智慧化與AIoT時代,低功耗音訊、雙向定時廣播、電子標籤通訊、精準測距、室內定位等,讓藍牙成為物聯網短距無線連接的主流。

藍牙技術發展多年,從早期的無線個人區域網路(PAN)訴求點對點連接,到藍牙4系列確認低功耗的核心功能,低功耗藍牙(BLE)廣受歡迎,接著真無線藍牙耳機(Ture Wireless Stereo, TWS)終於將耳機無線化,藍牙音訊也成為該技術的重要支柱之一,在進入智慧化與AIoT時代,藍牙5.2規範之後陸續導入LE Audio、Auracast、PAwR、ESL、Channel Sounding等,支援低功耗音訊、雙向定時廣播、電子標籤通訊、精準測距、室內定位等。

藍牙技術不斷擴展應用範疇,相較於過去以低功耗與簡易配對為主的設計,藍牙技術近年持續擴大產業的影響力,因應物聯網應用的多樣化與多裝置連結,藍牙技術有序發展相關功能,儼然成為物聯網短距無線連接的主流。

藍牙大舉進軍AIoT應用
從藍牙5.2到6.1的演進,不僅強化了連接的效率與穩定性,更加速了藍牙技術從個人裝置擴展到大規模物聯網IoT應用場景的轉變,藍牙技術聯盟亞太暨中國資深總監李佳蓉(圖1)指出,在音訊領域,藍牙已從過去的有線耳機轉向無線化,徹底改變了使用者習慣。目前耳機與音訊裝置的年出貨量已接近10億,加上Auracast廣播音訊的推出,也拓展了藍牙在公共場所、分享式聆聽、輔助聽力等領域的全新應用。

圖1 藍牙技術聯盟亞太暨中國資深總監李佳蓉指出,藍牙技術與UWB以及Wi-Fi一樣,都
是推動無線連接與物聯網應用的重要技術,並非是相互競爭的關係

另一個快速興起的趨勢是Find My應用與裝置尋找技術。無論是Apple、Google或其他廠商,都積極導入藍牙的測距功能來提升尋物體驗。2025年這一領域的標籤出貨量預估達到8,000萬個,預期未來將進一步涵蓋耳機、滑鼠等多類裝置,讓更多物品可被精準定位。

李佳蓉說明,在穿戴式健康科技領域,隨著全球人口老化與個人健康意識提升,藍牙技術也廣泛應用於智慧手表、健身追蹤器以及一次性健康監測裝置。2025年穿戴裝置出貨量預估將達3.23億台,並在遠距照護、家庭健康監測等應用中扮演關鍵角色。

此外,在商業與工業應用方面,藍牙正成為關鍵的無線標準。像是工廠的資產追蹤、設備監測、智慧製造等領域,藍牙技術能有效提升作業效率並降低成本。2025年藍牙資產標籤出貨量將達2.45億個,並預期到2026年,約45%的無線追蹤感測器將支援藍牙連接。

最後,在永續與零售創新應用上,藍牙也展現高度潛力。李佳蓉提到,以電子貨架標籤(ESL)為例,不僅提升門市營運效率,還能大幅減少紙張浪費。預估到2029年,該類裝置出貨量將達1.38億個。同時,智慧標籤(Smart Tag)技術也日益成熟,其超低功耗、可打印、免電池等特性,特別適合用於物流與冷鏈管理,如藥品與農產品的運輸追蹤,市場預估出貨量將達1.4億個,並有機會突破10億級別的成長空間。

藍牙力助AI與IoT融合發展
藍牙技術自5.2至6.1版本的發展,不僅僅是協議層面的升級,更是藍牙技術在效率、功耗、安全性等方面的系統性突破。芯科科技工業與商業業務部產品線高級總監Mikko Savolainen(圖2)進一步表示,這些技術發展正在重構多個產業,並成為AI與IoT融合發展的關鍵催化劑。

圖2 芯科科技工業與商業業務部產品線高級總監Mikko Savolainen表示,藍牙新技術正
在重構多個產業,並成為AI與IoT融合發展的關鍵催化劑

藍牙6.0導入通道探測,這一全新的安全、精密測距功能有望提高藍牙互聯設備的便利性、安全性和保障性。為數十億設備帶來真實的距離感知功能,藍牙通道探測將為開發人員和用戶創造更多可能性。Savolainen說,藍牙6.1重點推出了藍牙隨機可解析私有地址(Bluetooth Randomized RPA)更新,該功能專為提升藍牙設備的隱私保護能力和能效表現而設計。

從產業界的角度來說,通道探測和週期性廣播回應(PAwR)技術具備高度發展潛力。Ceva無線物聯網事業群業務發展總監Paddy McWilliams解釋,通道探測技術能夠實現精確的室內定位,這項技術對於資產追蹤和工作人員的安全而言十分重要。PAwR技術則能夠支援電子貨架標籤(ESL)和感測器網路,它具有超低功耗和出色的擴充性,在智慧工廠和零售環境應用上扮演關鍵角色。

藍牙技術的不斷演進有助於拓展AI應用場景、提升IoT設備性能、並加強AI與IoT融合。藍牙的技術發展促進了AI與IoT設備間更高效的數據互動。例如在智慧家庭中,藍牙連接的感測器可以收集環境數據,並將其傳輸給AI中樞進行分析處理,實現智慧決策與自動控制。

藍牙/Wi-Fi/UWB 既競爭又合作
然而無線物聯網的成長潛力不是只有藍牙技術看見,Wi-Fi與UWB近來同樣積極發展物聯網應用。李佳蓉認為,藍牙技術與UWB以及Wi-Fi一樣,都是推動無線連接與物聯網應用的重要技術,卻並非是相互競爭的關係。以UWB為例,它具備高精度定位與短距高頻寬傳輸的特性,在特定場景中如要求超高精度的應用,具有獨特價值。但若從物聯網應用的廣泛性與實用性來看,低功耗藍牙因具備低功耗、成本效益高與裝置普及率高等優勢,仍是現階段不可或缺的核心無線技術。

Wi-Fi則是在高頻寬資料傳輸方面的首選,廣泛應用於家庭與企業網路。但相對之下,Wi-Fi的高功耗特性限制了其在電池供電裝置中的應用。李佳蓉指出,這正是藍牙的差異化優勢所在:超低功耗、可靠穩定的短距連線能力,再加上全球每年超過50億台各類裝置的出貨量所建立的龐大生態系,使藍牙成為穿戴式裝置、感測器、醫療監控、電子貨架標籤等低功耗裝置的首選技術。

Savolainen則認為,未來,藍牙、UWB、Wi-Fi之間競爭與合作並存。藍牙憑借其低功耗、廣泛相容性、成本效益和不斷提升的定位精度等優勢,與UWB、Wi-Fi形成差異化競爭與互補合作的態勢。雖然通道探測和UWB技術都能優化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E)設備的距離測量和定位精度,與UWB不同,通道探測不需要額外的硬體組件,這使得它在許多應用中的採用更加簡單直接。換言之,通道探測可以帶來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此外,通道探測還具有增強的安全功能,可以降低中間人攻擊的可能性。

以汽車數位鑰匙應用為例,UWB可以提供短距的精確定位,確認哪個車門可以解鎖,而藍牙則可以在距離數公尺的時候提供近接感測,開啟迎賓燈光之類的功能,兩者可利用技術特性進行搭配,兼顧精準測距、低功耗、高安全性的需求。

持續布局新應用領域
在醫療院所、零售通路、物流倉儲等高密度、多裝置的物聯網新興應用場景中,藍牙技術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在多設備協同與高密度場景部署中,Savolainen提到,藍牙在連接數量、覆蓋範圍、無線干擾、低功耗等方面遭遇挑戰。為此業界採取優化連接管理、增強覆蓋和抗干擾能力等策略應對。李佳蓉強調,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持續強化藍牙Mesh網狀網路技術,發展大規模裝置聯網架構,Mesh網路具備自我修復與多跳傳輸的能力,能支援上千裝置穩定協同運作,並透過定向轉送(Directed Forwarding)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廣播與訊息重複,提高網路效率與穩定性。

針對醫療、零售等場景中數據隱私和設備安全的高要求,芯科科技第三代無線開發平台產品將支援Secure Vault High技術,並具有就地身份驗證等其他功能,可支援設備和雲端之間的可信通訊。並強化記憶裝置連接埠的安全性,在入侵者獲得物理訪問權限時可以對其主要攻擊方向之一進行加固防護,並保護設備製造商的知識產權。

此外,在布建與維運方面,藍牙Mesh與PAwR技術也支援遠端配置與韌體更新,讓企業能遠端進行系統部署與裝置升級,無需逐一設定,大幅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隨著穿戴裝置、感測器、醫療監測與智慧零售持續成長,藍牙將掌握其低功耗、可擴展與全球普及的差異化優勢,推動智慧連網世界的落地實現。

藍牙6.2之後規範 布局人機介面/音訊/高傳輸頻寬
針對未來藍牙後續發展,李佳蓉說明,藍牙技術聯盟已有明確的技術布局方向,重點聚焦在提升人機介面裝置的無線性能、音訊體驗的革新,以及擴展頻段以支援更高速度與更大容量的連接需求。

首先,在人機介面裝置領域,正推動針對控制器、滑鼠、鍵盤等有線裝置的藍牙無線替代方案,目標是讓無線裝置的表現達到或超越有線連接的穩定性與速度。這項技術強化預計於2025年內問世,將大幅提升使用者在工作與遊戲等場景中的體驗。

其次,在音頻方面,專注於高解析無損音訊的標準化與實現。透過高吞吐量資料傳輸(HDT)技術,藍牙將能提供更高品質的音訊傳輸。預計於2026年正式推出。最後,為因應未來資料傳輸需求的成長與應用場景的多樣化,藍牙技術正在拓展其運作頻段,從傳統的2.4GHz擴展到5GHz甚至6GHz頻段。這不僅能提升連接速度與容量,也能降低延遲並提升定位準確度。

整體而言,Bluetooth SIG的技術與市場策略聚焦於提供更高效、更可靠且更多元的無線連接體驗,並持續支援廣泛應用場景,推動藍牙技術在未來物聯網及智慧生活領域的應用優勢。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