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價的高科技產品挑戰大 台灣業者踏入射頻前端模組難

2007-02-16
隨著各項傳輸技術如無線區域網路(WLAN)、超寬頻(UWB)、藍牙(Bluetooth)和ZigBee等技術的演進,射頻(RF)硬體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從毛利、成本、產能、周期和庫存,每一項都是難以突破的瓶頸,加上新興業者的步步進逼,台灣業者要搭上這波商機,仍有難度。  

近期在多項新技術的演進與聚合之下,跟著帶動射頻收發器、射頻功率放大器、射頻濾波器、射頻雙工器與射頻開關等相關領域的升溫。有業者預估,上述市場自2007年起將可達每年30億~50億美元的產值。  

然而,業者分析,手機射頻模組產業進入門檻高,高度壟斷性和技術密集的性質,再加上產能需求高,產品周期卻短,庫存與缺貨的調節始終無法取得平衡,量大利低的局面遲遲沒有改善,讓手機零組件幾乎成為地攤價位的高科技產品,台灣業者在相關市場的發展難度將提升。  

針對上述議題,經濟部工業局、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通訊產業聯盟與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日前舉辦研討會並進行討論,希望可以突破僵局,帶來些許變化。  

與會的上海芹凡通信總經理谷萬全以多家歐美大廠為例指出,國際大廠面臨的問題大致雷同:急速增加的成本、居高不下的固定成本、屢創新高的庫存壓力,以及尚未出現的高附加價值產品。  

谷萬全認為,國際大廠之所以能繼續生存,乃因其擁有豐沛的現金,以優渥的資金進行持久戰,自然能在市場上存活。然台灣業者既無同等資金實力,自然必須另謀出路。上海芹凡通信與源通科技為關係企業,從事射頻積體電路之設計、製造和行銷,過去數年都在射頻領域打滾。  

谷萬全說,台灣業者要勝出的先決條件,除了延續在射頻積體電路、複合半導體、模組封裝測試與射頻技術的優勢之外,還需要本地產官學界聯手推動相關產品全球性的標準化與一般商品化,再培養世界級的產業規模,充分運用來自中國大陸的手機市場、人力資源與生產成本優勢,才能突破現有困境。  

綜觀國內環境,現階段台灣手機射頻模組產業除了在射頻收發器由聯發科帶頭,以及射頻功率放大器以源通科技領軍,在國際市場頗有斬獲之外,台灣業者仍缺席於射頻濾波器和射頻開關等市場,受限於產業領域與市場開闊度,要切入國際市場仍有難度。  

目前市場上除了歐美業者如RFMD、TriQuint等傳統大廠之外,日本的富士通(Fujitsu)、瑞薩(Renesas)、三菱 (Mitsubishi)、日立(Hitachi)和松下(Panasonic);韓國的三星(Samsung)以及中國的展訊、鼎新等,都是積極步入射頻市場的代表廠商。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