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汽車產業開始朝智慧化與電動化發展,傳統車廠與科技廠商紛紛投入自駕車、電動車以及車聯網開發,汽車電子元件成本比重不斷提升,也帶動車用半導體市場擴大。台灣業者可善用既有的車載充電器(On-board Charger)、電池管理及電動車馬達等技術切入市場,搶攻這波商機。
|
意法半導體(ST)汽車產品事業體行銷經理王建田表示,電動車與自駕車將成為車廠發展主力,而電動車產業更適合台灣廠商投入。 |
根據汽車研究機構LMC Automotive統計,2017年每輛汽車平均含有價值約330美元的半導體元件,而到2023年時平均將超過397美元。意法半導體(ST)汽車產品事業體行銷經理王建田表示,電動車與自駕車將成為車商發展主力,而比起自駕車,電動車產業更適合台灣廠商投入,因目前許多台灣廠商已具備電壓電流轉換器、車載充電器、電池管理以及電動車馬達等相關技術。
王建田進一步說明,過去台灣廠商大多鎖定汽車後裝市場,缺乏可生產符合車規元件的廠商,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打進自駕車前裝市場實為一大挑戰。而中國目前正為嚴重的空氣污染所困,對電動車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台灣廠商可鎖定中國市場,並善用既有的優勢技術,全力進攻電動車藍海商機。
而自駕車方面,安全性是最為重要的考量,也是各家廠商積極改善的方向。為提升自駕車的安全性,ST投入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專用短程通訊技術(DSRC)等汽車應用領域。王建田表示,就定位系統而言,ST現有的GNSS接收器已可達到1公尺誤差範圍的定位精準度,他也透露,公分等級的GNSS接收器已進入測試階段,預計最快將在2020年應用於高階車款。
汽車智慧化與電動化的新發展方向,吸引許多科技廠商投入汽車市場,也可能導致汽車市場大洗牌。王建田指出,Tesla、Google等科技廠商在自駕車的發展相當迅速,傳統車商在自駕技術的導入則明顯較為保守,發展也相對較慢。但在行車安全方面,傳統車廠已累積數十年的經驗,因此對安全設計的考量較為周全,這是傳統車廠的優勢所在。
汽車智慧化與電動化發展,將為T-Box、車用能源與資料處理等應用帶來商機,不過,其發展也可能面臨阻礙,如目前自駕法規與責任歸屬不明確,以及政府對於充電站等相關建設的態度,都會影響自駕車與電動車普及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