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多年的RFID卡片,在立法院完成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以後,掀起陣陣波濤。為搶占高達新台幣1,500億元之商機,系統業者也已全力打造互通平台。業者預估,電子票證一卡通的時代,即將正式來臨。
談到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之卡片應用,讓人聯想到的多為捷運公司發行之悠遊卡、或是便利超商主導之預付儲值卡。在現行的法條中,由於限制電子票證之各種應用範圍,因此悠遊卡無法進行商務交易、儲值卡也無法跨足交通運輸。
然而,這樣的限制,卻在日前出現了轉機。2009年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允許原以交通為主要運用範疇的悠遊卡,未來更可拓展為「電子錢包」,支付各種小額消費,悠遊卡使用正式邁入新紀元,並吸引多家廠商競逐高達新台幣1,500億元之商機(表1)。除此之外,日前為統一超商打造icash系統之業者,也推出可多卡互通之技術,讓電子票證多卡合一、多卡互通之未來得以實現。
表1 國內IC卡片應用情形
金財通商務科技協理連國忠指出,在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相關辦法訂定以後,持有不同電子票證之使用者將希望能夠互通,因此後端系統平台將左右此類智慧卡之成敗。他以icash採用之接觸式FISC技術為例指出,系統業者僅須在原有的卡片基本檔中加入悠遊卡之類別,再加入業務專屬檔與資料檔紀錄進出站之資料,即可完成FISC與Mifare之轉換。至於讀卡機部分,由於FISC屬於接觸式技術,因此將須要加裝吸入口,與悠遊卡之非接觸式技術仍有差異。反之,悠遊卡與icash也可跨平台服務。
連國忠表示,上述系統設計並不困難,包括卡片本身之檔案規畫、讀卡機之設備延伸,都不是難以解決的問題,技術問題均可加以克服。不過,由於目前各業者各據山頭,悠遊卡發行公司、超商或其他單位,是否願意將既有資源與其他亦敵亦友的企業合作,將是真正難題所在。
不過,目前仍有大專院校搶先進行實驗性合作,如淡江大學即積極打造智慧校園,在校內鋪設互動式多媒體資訊站(Kiosk),允許學生使用悠遊卡繳交宿舍冷氣、各式證書等小額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