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和穿戴式裝置分析環境資訊的工作,若完全仰賴雲端負責處理,將為系統寬頻與功率帶來龐大的負擔;因此,強化近端處理與分析感測資料的能力,將有助實現智慧化的創新功能。
隨著物聯網(IoT)正快速成為事實,它不但將改變我們與世界以及各種事物的互動方式,同時也會改變我們對「智慧」的期望。未來的智慧系統將能感知真實世界的資料,並即時地產生自動回應。在全球各地,這類系統的應用將橫跨所有產業;從穿戴式裝置的發展藍圖來看,已開始看到一些最佳使用案例的出現。
IoT與穿戴式裝置的發展潛力不僅僅只是把所有東西與網際網路互連,而且還要能把資訊和服務需求與對環境的了解結合在一起。因此,重點在於對周遭環境的互動和感知。在未來的智慧型系統中,會有無數的感測器。
感測器扮演IoT應用要角
長期以來,感測器一直是嵌入式系統的重要元件,但現在,隨著IoT與無線連接功能的興起,感測器更將成為關鍵,在新的智慧型裝置世界中,扮演著收集與連結資料的重要角色。
感測器將擔負起把真實世界資料轉換為電子訊號的重要任務。透過執行軟體的專家和感測器製造商開發的演算法,能把實體資訊轉換為有價值的資料。
運動手環的功能如果僅限於記錄與回報活動量,還是沒有用的。它必須能解讀一連串的動作,並根據使用者的相關活動進行歸類。例如,如果系統能綜合一整天的走路步數,將每天的活動量製成圖表,並把它們與每周一的平均值相比,或是找出周末與平日的運動量差異等,這樣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它才會變成有用的工具。
然而,管理和讀取感測器資料的任務可不是那麼簡單。環境變數的校正與補償是很複雜的。把多個感測器的資料整合到單一檢視中,我們稱之為「感測器融合」(Sensor Fusion)。它包含了先進的數學以及交叉關連分析,才能以單一數值代表特定的事件或量測值。
若進一步考慮,由於製造或環境背景效應的因素,基於不同技術或演算法的感測器可能會有不同的差別與變異。因此,把多個感測器的結果整合在一起,提供了一種可將不想要的變異彼此抵銷的方法,便能以單一、有效且相關的方式來檢視特定事件。
穿戴式和IoT裝置用的感測器必須能解讀資料,並為其賦予意義,才能據此作出正確的決定。感測器必須包含樣式辨認(Pattern Recognition)、預測與分析的先進演算法,再結合感測器融合功能,才能降低錯誤與雜訊。
智慧型感測器提升醫療/運動應用效益
現今穿戴式裝置已進入醫療市場,但僅作為非正式的諮詢角色。像監測器這類的裝置能夠結合使用者的健康計畫,讓它變得更為有用。但是,心跳監測器能在危急情況時提供協助嗎?
在許多國家,都要靠首先抵達意外現場的人員來處理重要的緊急情況,而這些急救成員必須在沒有完整資訊的情況下進行危機處理。例如,當一組護理人員抵達事故現場時,可能會發現有許多病患分散在不同的位置,而且有些並不是在視線範圍之內。傳統的對講機式無線電通話會有幫助,但依然無法提供完整的事故樣貌。
先抵人員需要的是被告知其他團隊成員的位置,並了解哪些成員已經著手進行病患的照護工作,以及還有哪些成員可以提供協助。利用新一代的穿戴式裝置,先抵人員便能根據位置與現場狀況進行通訊並獲得協助,讓他們能對意外事件有更完整的掌握。此外,像個人心跳與活動監控這類裝置,能提醒團隊有關個別成員的狀態,當需要備援資源時便會發出通知。這種以目標、定位為基礎的通訊方式,還能避免廣播會對其他隊員造成干擾的訊息,並有助於整體資源的管理。
運動產業已經採用多項技術來確保比賽規則與規範的遵循,從監控奧運賽事的奪冠瞬間、到網球場的界外判斷,都可以看到許多科技應用的實例。而現在,穿戴式技術已滲透到球員的運動鞋、衣服和頭盔中,帶來了許多新穎有趣的應用。在頭盔與其他的安全設備中,配備腦震盪感測器可有助於了解重複受傷的潛在累積效應。教練能觀察並監控隊員的位置與活動,當比賽進行時便能隨時依情況作變更。
可適應性學習也將成為穿戴式技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舉例來說,由於運動時最講究的就是姿勢和動作,因此,未來的鞋子將能指引運動員最佳的重量分配與站姿。它還能把天氣、行事曆和其他因素等外部變數關連在一起,為使用者推算出完整的規劃。如果使用者的行事曆顯示,他預計要在某日跑步,但卻意外的帶錯了球鞋,系統將能提醒使用者,他帶錯道具了!
感測器平台邁向智慧化世代
以上討論了幾個創新的穿戴式裝置範例,未來這些裝置都將成為消費者生活中的一部分。顯然地,這類創新並不只是利用感測器來記錄和回報訊息,而是根據分析與情境來指引並協助使用者。作為收集原始資料的網路邊緣裝置(Edge Device),感測器確實可提供記錄與回報功能。而針對IoT和穿戴式裝置的預測大多認為,分析與環境資訊的產生將會在雲端中進行,同時,所有感測器資料的詳細紀錄也會在雲端中進行管理。
然而,此方法有幾項缺點。首先,以雲端為中心的模式會為系統頻寬與功率效率帶來龐大負擔。因此,最好能將原始的感測器資料先在近端進行分析,再將其傳送到雲端。
另一個挑戰是,網際網路連接性不一定隨時都有或是很可靠,所以近端的智慧與分析可帶來顯著優勢,並能在邊緣節點提供重要的預處理功能,與雲端解決方案彼此互補。邊緣裝置的智慧功能可透過區域網路的智慧集線器和路由器來補強,以提升整體的系統頻寬與能源效率。如此一來,來自雲端對節點的要求就能智慧、且有效地被管理與過濾了。
節點通常是以低功耗運作,而且資源有限。若缺乏觸發事件,節點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睡眠狀態。但是,若有很多來自雲端的未協調要求,便會很快地耗盡電池與頻寬資源。利用智慧型路由器和集線器來管理要求的優先順序是很有用的。例如,如果標有時間戳記的溫度讀數,能先保留在近端的集線器,一般範圍的量測需求便能先在集線器端進行管理。當出現高準確度的要求時,集線器便能智慧地將要求傳送到睡眠狀態中的邊緣節點,以便進行處理與分析。
隨著我們即將邁向一個充滿智慧型裝置的新世界,穿戴式技術便不僅僅是時尚宣言而已。穿戴式裝置必須能為使用者提供有用、即時且精確的訊息,而不是一大堆氾濫的數據。不管是我們手上戴的智慧手環、或是球鞋或衣服中內嵌的感測器,這些未來設計都必須納入智慧功能與環境認知,才能將人類與裝置的互動體驗推升到全新境界。
(本文作者為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IoT市場行銷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