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導致大量的碳足跡生成,如何有效減少碳排放量將是各家企業所面臨的課題。對此,建立循環經濟體系是公司的重要策略之一,並與其他企業協同訂定在發展循環經濟與減碳活動的標準、時程,將可為供應鏈綠化達到加乘效果。
當前的供應鏈已經不再只是關於科技、庫存、配送中心或物流面向。相較於傳統供應鏈,綠色供應鏈是一種在整個供應鏈中不僅考慮資源運用效率,而且還考慮了綜合製造及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的現代管理模式。世界經濟論壇(WEF)在其發布的報告中指出,食品、建築、時尚、快消品、電子產品、汽車、專業服務和貨運等供應鏈之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50%以上,顯示供應鏈在減碳上上有龐大進步空間,也是各國政府與企業對抗氣候變遷議題中的重點項目。
國際資通訊企業早就針對該議題相當熟悉,也推出許多實際措施,例如大廠思科(Cisco)不斷改進產品能源效率與使用可回收材料,Cisco 8201路由器的電源要求比上一代NCS 6008低26倍;而英特爾(Intel)則強化重複利用、回收和節約用水,並投資先進水回收設施。事實上,綠色供應鏈範圍相當廣,減碳、建立永續經濟,甚至新型態的商業模式與服務等都在範疇之中。
不過,綠色供應鏈並非新概念,早在1996年就有學者提出,在近年來持續受到關注的原因除了政府政策外,消費者環保意識的崛起也是重點,而巴黎協定也促使許多國際品牌業者投入,有趣的是,越來越多品牌商將供應鏈策略視為與競爭對手的差異項目,科技大廠如微軟(Microsoft)、Google、Apple也響應碳中和目標,促使上下游供應商必須落實低碳生產,幾乎所有層面上都是當前企業在部署綠色供應鏈時形成差異來源。而在數位經濟的驅動下,各種網路通訊設備、電子製造、軟體服務成為未來經濟的主角,相關供應鏈生產活動如何綠化自然也備受社會矚目。
國際網通設備大廠積極投入淨零碳排
綠色轉型緊接在數位轉型後,網路通訊大型業者對於淨零碳排的布局可沒有閒著,為了響應全球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要求各國透過大幅減少碳排放,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至2度間,思科承諾加速其在公司價值鏈(Value-Chain)上大幅降低碳排放的策略,減碳做法可切分為三大面向:營運端、供應鏈端,以及產品端,同時透過旗下基金會在十年內花費1億美元(約30億台幣)積極投資碳捕捉、減碳相關技術(表1)。
為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該公司先在2025年設立短期目標,先將範疇一溫室氣體排放(公司擁有或控制來源產生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與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公司消耗所購電力、熱能時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的排放量降至零;在範疇三溫室氣體排放作為上,則是鎖定降低產品與供應鏈溫室氣體排放作為2025年的短期目標;2040年預計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零,同時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不過,思科的減碳之旅並非始於近幾年,事實上,早在2005年發布第一本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2008年開始降低範疇一與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25%,並於2012年達成目標。
建立循環經濟體系
建立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思科綠色轉型策略相當重要的一環,也深度影響其供應鏈夥伴的篩選與關係維持,透過使用可再生資源、產品再利用的方式來因應,由於部分資源的稀有性與氣候變遷成為重大風險議題,是全產業都必須投入的重要項目。為擺脫傳統線性經濟帶來的高廢棄污染,思科的循環經濟著重在四大項目,包含循環產品設計、循環價值鏈建立、循環消費既商業模式建立、以及打造循環生態系(圖1)。
循環產品
自2021年開始,思科針對在新產品推出(NPI)的不同階段,以及建立產品組合中的15種產品與10種包裝上納入了循環的設計原則,推出了測試新工具UCS。循環經濟團隊需要與產品設計團隊密切合作,以達到符合環保標準的產品設計。經過UCS設計出來的產品有幾大特點,產品模組化、易於拆卸的零組件,以及便於維修與回收。以公司的B200 M6產品為例,透過流線型設計可加速拆卸過程,塑料零件則由消費後回收的樹脂製成,粉末塗層使用量減少了62%。
同樣在2021年,該公司提早完成原先在2025年預計完成之原生塑料減少20%的目標,特別是在外部電源裝置、電源和電纜等產品的減塑;同時正規畫新產品出貨時包含的所有紙本文件數量(如許可證與使用手冊),達到產品出貨周邊相關皆減塑與零紙化。
循環價值鏈
在企業營運的價值鏈中,許多包裝材料在首次使用即成為廢棄物。思科計畫減少不必要的包裝,並使剩餘的包裝可重複使用和/或易於回收,故在包裝設計上建立三大原則:包裝材料,優化設計一個充分保護產品免受運輸損壞或浪費的包裝,同時優化材料的體積並遵守所有相關的環境法規;空間效率優化,設計一個在運輸過程中優化空間和立方體效率的包裝;永續材料,設計具有可回收成分和可回收性的包裝,總體而言,該公司在2021年減少336,000磅瓦楞紙使用。而在實際執行效益上的成效如下:
1.Catalyst IR1101 Rugged系列路由器的每10件裝選項供大訂單客戶使用,預計每年可減少7,500磅瓦楞紙的材料浪費。
2.啟動Box Patch計畫,透過保持產品和材料的使用來減少浪費。該計畫提供自粘標籤材料標籤,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瓦楞材料的浪費,避免重新裝箱而導致的額外裝運的成本與碳排放。
3.Catalyst IR8140路由器是該公司第一個在其包裝中使用適合較重產品的纖維槽材料,而不是使用泡沫緩衝的解決方案。
雖然泡沫塑膠等常用的包裝材料難以回收,但由於它們能夠在運輸過程中提供緩衝保護產品,因此在運輸過程中損壞的產品會產生額外的負面商業和環境影響中作出權衡,在替代材料出現前繼續使用泡沫塑膠。
循環消費
產品的再利用(Re-Use)與回收是思科循環經濟策略的重要一環,當產品退回給思科時,會重新評估再利用的條件和資格。如果產品處於可用狀態或可維修狀態,則會對其進行測試或維修程序以滿足公司的品質標準,說明如下:
1.R2A公司成立的A-Stock退貨計畫從配送中心發送未使用的產品,提供協力製造廠商重複使用。在2021年,思科將該計畫從10個據點擴增至12個據點。退回產品將被送回進行測試。一方面公司重複使用這些產品,同時提高不展開新產品生產下滿足市場需求。
2.Repo Depot的宗旨為收集和重新分配實驗室設備,供思科內部使用。在過去三年(2019~2021年),Repo Depot重新分配了40,000多件物品,估計節省約2,300萬美元的成本,同時從思科的回收鏈中轉移了大約44,000磅(22噸)的設備。
循環生態系
・CDP IT產業協作組
思科每年向碳揭露專案(CDP)組織報告,協助公司和城市揭露對環境的影響。思科與該組織的IT產業協作組合作,為公司的供應商設定明確的目標與促使他們參與聯合訓練(Joint Training)。
・循環電子夥伴關係(CEP)
CEP於2021年3月18日成立,集結了數個全球性的組織,以及超過50位在電子產品價值鏈多年的專家,為循環電子創立了第一個私部門聯盟,其目標為發展循環電子產品。其發起人包含思科、Closing the Loop、Dell、Glencore、Alphabet、KPMG International、Lanxess、微軟等;同時,其他國際組織如國際電信聯盟(ITU)、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以及世界經濟論壇(WEF)為合作夥伴。
・Digital Europe
由不同數位產業建立的歐洲組織,成員包括61家主要技術公司和37個國家貿易協會。思科當中主要參與永續產品與數位產品倡議。
・歐洲標準組織(ETSI)
該組織是負責電信、傳播與其他電子通訊網絡的權威標準機構。思科參與與歐盟委員會規定相關的材料標準,以及資安與隱私合作專案。
・負責任商業聯盟(RBA)
負責任商業聯盟(Responsible Business Alliance,RBA)為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的最大的企業社會責任聯盟,思科與Cisco、Dell、Flex、HP、IBM、Intel、Jabil、Microsoft等企業為發起會員。該聯盟主要重視的領域為勞工、健康與安全、環境、道德規範、管理系統。
・PACE循環經濟加速平台
聯合國環境署與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組織共同決議了2018年的計畫,打造循環經濟加速平台,著重於永續採購(Sustainable Procurement)、塑膠議題(Plastics)與減少電子廢棄物(Reducing E-Waste)。
思科的布局策略除了加入各種聯盟組織外,也與英國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合作,由於基金會希望透過「從搖籃到墳墓」的永續產品設計來協助企業達成永續經濟與減碳效益,透過數位技術來協助基金會的綠色產品設計專案,以可視化儀板表與IT設備協助基金會數位化,而基金會則扮演牽線作用,將Google、聯合利華、達能、思科等大型產業龍頭共商未來綠色產品設計與新材料開發方式。
三種型態的合作為我國網通業者可考慮方式
從思科的布局可看到,建立循環經濟生態系對思科而言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項,環保議題的複雜性已非單一企業可解決,為了達到永續價值鏈,多數公司必須採取積極的作為來建立生態系統,根據調研機構指出,公司透過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可協同訂定在發展循環經濟與減碳活動的標準、時程、作為,這在供應鏈的綠化上相當有效,目前常見的三種生態系為永續夥伴型(Sustainability Partnerships)、永續生態型(Sustainability Business Ecosystems)、企業領導型(Corporate-Led Sustainability Alliances),三種模式各有優劣,且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分開進行也能共存,分述如表2。
對台灣網通業者而言,即使不少企業已經開始思考採用綠能,但在大量製造、大量販售的線性經濟模式下,僅依賴再生能源達成淨零是不可能的任務,台灣目前的環境上不足以開發出符合業界需求的再生能源。台灣通訊業者除淨零碳排外,也可朝向綠色供應鏈邁進,透過產品的維修與再使用,甚至再製造等方式延長既有產品的壽命,恢復甚至升級產品的功能,都是可行方式。不過,由於當前許多供應鏈在合作上可能共識不足,或是各自面對減碳議題的成熟度與差異性極高,進行碳管理與邁向循環經濟時,需按部就班評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