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商機席捲全球。根據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2020年,隨著聯網裝置暴增,將會為相關供應鏈業者帶來高達3,090億美元商機,同時在各個終端應用市場產生1.9兆美元的附加價值,吸引各大機器對機器(M2M)通訊廠商積極卡位,成長潛力一片樂觀。
物聯網的興起,使得各式各樣的發展商機也隨之起飛,包含水電表/能源技術、人體感測/可穿戴技術、智慧建築、智慧城市、車聯網、工業物聯網(IIoT)、農作物監測(Crop Monitoring)與環境感測等產業,進而賦予這些產業全新的定位與機會。
物聯網商機「無線」蔓延
|
圖1 u-blox商業開發經理黃俊豪表示,無線連網技術將助力物聯網商機蓬勃發展。 |
然而,實現這些商機的關鍵要素,即在於裝置與裝置間的「聯網」技術。u-blox商業開發經理黃俊豪(圖1)表示,以蜂巢式技術的發展藍圖看來,4G將會是蜂巢式技術聯網發展的分水嶺,一方面該技術將延續過去高頻通訊,朝向更快速、即時的聯網速度邁進;另一方向,則是往低速、低頻寬、低成本發展,即為現今的Cat-1、Cat-M1與NB-IoT技術,而這部分也非常適用於物聯網及M2M的應用市場。
黃俊豪進一步表示,低速聯網除了蜂巢式技術外,同時存在非授權頻段的專屬(Proprietary)網路協定,例如LoRa、SIGFOX和M-Bus等技術。
其中,看好智慧城市和智慧工廠所衍生的各種商機,於2015年初,由Actility、思科(Cisco)、IBM、微芯(Microchip)及Semtech等多家科技廠共同發起,一個開放且非營利性的組織LoRa聯盟(LoRa Alliance),該聯盟致力於推廣遠距離、可雙向通訊、低成本且低功耗的廣域聯網新技術--LoRaWAN,聯盟成員來自世界各地各類組織,包括跨國電信公司、設備製造商、系統整合商、感測器製造商、半導體業和創業家。LoRa聯盟匯集眾多世界級大廠,彼此藉由知識與經驗共享,共同推動LoRaWAN網路協定,一同加速LoRaWAN全球使用普及率。
黃俊豪談到,LoRa目前主要由單一廠商Semtech開發晶片,Mircochip研發製造相關模組。在LoRaWAN的部份,則是採用剩餘的協定堆疊(Protocol Stack)來開發,並自我定義為技術供應者,而非網路服務商;換言之,此技術發展的型態較相似3GPP的模式。
至於SIGFOX則是由法國網路業者SIGFOX自行研發的專屬技術;該公司是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專門為物聯網應用,提供低資料率、低功耗且低成本蜂巢式連結方案的公司。SIGFOX連結網路係獨立於現今的電信網路,須另行建置天線和基地台。
黃俊豪指出,現階段已有多家電信業者及指標性的機構正在試營運SIGFOX技術,並且據說已有12個國家處於開發階段。該技術可最佳化低頻傳輸的訊息,不過,一天最多只能傳輸140個訊息,且目前處於單向溝通階段。
整體而言,非授權頻段處於工業、科學與醫療(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ISM)頻段中,因此具備幾項挑戰,首先,該頻段內的傳輸功率無法達20dB,且在下載容量部分相當有限;再者,於遠端控制部分,難以實現遠端韌體升級;最後,非授權頻段內的技術沒有提供IP Address,故網路安全較無保障。
相較之下,3GPP所定義的蜂巢式技術,屬於授權頻段且聯網技術成熟普及,可彌補非授權頻段所不足的安全性問題,加上近期完成NB-IoT、LTE-M與EC-GSM等標準制定,將助益於窄頻物聯網的應用需求。
萬物相連無所不在 安全設計不可少
物聯網將連接人們的生活,從住家到辦公室,工作至娛樂休閒。例如,智慧儀表即時提供可視性消耗和計費數據,幫助消費者節約能源,使能源和公用事業公司能夠達成更好地平衡生產。
我們每個人都將連接到許多不同的「物」(Things),創造許多接觸點。雖然這會為消費者及企業帶來更大的方便性,但同時這也將增加安全漏洞的問題。故很多公司擔心部署於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產品,將構成懷有惡意的競爭廠商或駭客入侵公司內部資料的新管道,因此,安全問題為物聯網時代不可輕忽的關鍵要素。
事實上,在物聯網安全領域,已存在許多公開組織和單位,制定產品設計的指導方針。舉例來說,歐洲的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即為了加速電信業者及其服務廠商進入物聯網應用領域,於2016年2月提出一個安全指導方針;此外,在智慧型手機和智慧家居的路由器(Gateway)、感測器、瓦斯或電力等,即有歐盟網路與資訊安全機構(ENISA)給予安全建議。
|
圖2 金雅拓台灣行銷市場解決方案銷售經理陳君龍認為,各類型的安全指導方針,可幫助廠商產品設計開發。 |
金雅拓(Gemalto)台灣行銷市場解決方案銷售經理陳君龍(圖2)表示,安全性的建議可以帶來幾種好處。首先,製造商可以事先評估風險與威脅的所在之處;其次,給予保護個人的終端對終端控制、裝置與服務生命周期等不同面向的建議;最後,於產品設計之中,製造商若自行開發一些專屬網路協定,透過開放性的標準規範建議可進一步加強安全性,同時設計出符合資料傳遞需求的產品。其中,行動開放聯盟(Open Mobile Alliance, OMA)的標準和規範非常值得參考。
陳君龍指出,開發安全產品可分為兩大階段。首先,好的安全性來自於一開始的設計,故在產品設計同時,即須納入安全考量問題;其次,區分那些資料需要被保護,並建立儲存與管理的機制,最後再設定取得資料的權限人,此稱之為二級鑑定。
以汽車產品的安全開發來講,攻擊者可以進入連接的裝置數據的方法很多。主要鎖定三個目標:裝置本身、網路或雲端基礎架構。首先,裝置是一個明顯的攻擊目標,可透過3G/4G的無線連結網路與USB介面滲透系統,率先攻擊的地方將鎖定MCU與In-Car娛樂系統。
陳君龍分析,雖然3G、4G網路本身即具備基本加密演算法的保護,不過若是刻意監視網路實體無線,就可獲得很多訊息,故有些對於安全防護要求更高的廠商,希望可以在網路本身之外,增加額外的安全防護,以防資料外洩情況發生。
另一方面,於雲端服務上,陳君龍表示,該公司主要是提供Gemalto SafeNet Data Protection解決方案,該方案具備雲端安全防護、硬體防護等功能。舉例而言,銀行後端交易過程,皆有一個硬體安全金鑰的儲存零件,稱之為PSM(Power Security Module),基本上,透過硬體安全金鑰進行後端銀行交易驗證,才能將金錢移轉出去,而這項技術包含應用保護、廠區與廠區之間或廠區與協力廠商之間資料交換的動作。
整體而言,可信託服務管理(TSM)已於銀行或電信領域廣泛使用。另外,在很多手機上,可信任執行環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TEE)支援指紋辨識管理,現在此功能已成為必備的功能,尤其在中國大陸市場更是如此,同時,該應用也可作為SIM卡和行動管理,目前已運用於運輸、悠遊卡下載、信用卡下載等領域。
銷售服務為導向 工業應用商業模式大變身
無獨有偶,除了安全元素為產品設計主要考量外,許多M2M廠商開始朝向以服務為導向的商業模式,除了擴張M2M產品陣容外,亦提供相對應的服務平台。瞄準快速起飛的工業4.0應用市場,泰利特(Telit)力推deviceWISE平台,作為連接前端M2M裝置與後端雲端服務平台的橋樑。
|
圖3 Telit台灣暨東南亞地區業務總監王鉦德指出,未來工業4.0發展趨勢,將朝向以服務為導向的商業模式邁進。 |
Telit台灣暨東南亞地區業務總監王鉦德(圖3)表示,回顧工業3.0時代,主要是透過可程式邏輯控制器(PLC)實現可程式化控制,然而,可程式化控制背後隱藏許多不同廠牌,其相對應的後端與作業系統更是複雜。也因如此,支援工業自動化需要有不同供應商做客製化軟體,來面對不同通訊協定、介面與供應商,導致製造成本提高。
王鉦德指出,deviceWISE則是為了因應不同系統、介面所設計而成的平台。該平台可提供不同的應用程式介面(API),使用者能從中挑選所需的分析資料;且對於各種不同的使用者,該公司都有對應的模組可供使用者自由運用,整合出自身所需的平台或解決方案。
deviceWISE工業自動化軟體透過消除中間PC技術的使用,降低安裝和維護成本。此舉增強了安全性並縮短了系統整合週期,幾乎兼容於任何資料庫、資訊和應用服務系統,deviceWISE打破複雜的數據傳輸層級,實現的連接減少收益回報時間。
王鉦德分析,工業4.0未來發展的趨勢,主要是採用連結工廠的概念,尋找如何針對生產做有效控制。有鑑於此,必須實現計畫性生產,以達成有效零庫存管理的願景,進而提高生產力。在生產後,裝置需要具備預防性維護功能,因此在裝置上須加裝許多感測器,透過不同的感測器蒐集節點的資料,進而將這些蒐集而來的資料傳輸至資料庫比對,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得知產品異常的癥結點。
此外,在應用服務端,開發商已逐漸採納使用者付費的商業模式,透過租借產品的方式,將產品提供給需要的客戶。換言之,開發商持續保有產品的擁有權,但須提供維修服務給客戶。
舉例來說,在今年年初,與勞斯萊斯(Rolls-royce)合作的一家南美洲航空公司,其中一架飛往美國洛杉磯途中的飛機,在接近落地點的前幾個小時,飛機突然接獲引擎出問題的通知,須在落地時立即送修;同時間,在洛杉磯的機場上,勞斯萊斯維修工程師已準備就緒,待飛機一降落立刻支援維修,因此在不到三小時內,即找出飛機引擎的問題點並維修完成。
王鉦德強調,未來工業4.0之後,將會以提供服務的方式,取代過去舊有銷售產品、硬體的模式。透過全新的方式,在雲端的大數據資料中心進行資料分析服務,協助客戶製造出更高品質產品。
五大功能穿針引線 物聯網商機快速達陣
整體而言,物聯網應用的領域包含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家庭、智慧工業甚至是智慧型的穿戴式裝置,這些與智慧相關的應用皆須具備連結、管理資訊、了解環境、保護資料以及能源效率等訴求,而實現這些功能則需要「處理與安全」、「感測與致動」、「連結」、「訊號調節與保護」和「電源與能源管理」等五大功能。
|
圖4 意法半導體大中華暨南亞區類比、微機電與感測元件資深技術行銷工程師莊維燾表示,五大功能助力物聯網發展。 |
意法半導體(ST)大中華暨南亞區類比、微機電與感測元件資深技術行銷工程師莊維燾(圖4)表示,該公司具備符合上述五大需求的一系列產品。以感測與連結面向來看,許多物聯網裝置添加連結功能後,可透過類比世界的感測器感知世界。不過在這之前,須將這些類比訊號的感測器轉換為數位訊號,進而在設備端、手機端提供一些處理過的數據,而該公司提供數位感測結果,即可滿足使用者的應用需求。
莊維燾指出,該公司感測器主要分為動作感測器與環境感測器兩大類,包含陀螺儀、磁量計、加速計、6軸與9軸慣性模組、光學影像穩定、麥克風、溫/溼度感測、UV感測及壓力感測等類型,皆可用於智慧手表、智慧手環等相關產品。
日前ST發布高度微型化的新一代6軸MEMS慣性感測器模組,即是採用超低功耗設計,使智慧型手機更為融入Always On的個人助理新角色,並提升數位相機、可穿戴式裝置及遙控器、遊戲機、無人機和虛擬實境設備的使用者體驗。
整體而言,大多數的裝置皆同時朝向更小型化、更省電的趨勢發展。莊維燾談到,看準此趨勢,該公司戮力開發體積小、整合度高和高精準度的產品組合,現已與多家智慧型手機和消費性電子供應商合作。
現今,物聯網市場正處於群雄並起的階段,各家業者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展開搶攻,然而,誠如莊維燾所言,感測器要能發揮價值,精準度絕不容打折,否則將形同虛設;因此,高精度、小尺寸與低功耗將成為感測器業者產品比拼的重點,唯有能滿足這三大要求的業者,方能贏得最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