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 巨量資料 物聯網

行動裝置/物聯網技術助臂力 智慧物流發展加速成形

2015-02-02
智慧物流的發展日益成熟。物流和倉儲業者正紛紛運用行動裝置、物聯網感測科技與巨量資料分析平台,提升資產管理、勤務分配和運送路線規畫能力,並大幅降低營運成本,以加速邁向智慧物流的新營運模式。
電子商務已成為零售業中關鍵的一環,同時亦是物流產業成長的關鍵動能,但也讓物流業者面臨越來越嚴苛的挑戰。「快」是物流業者最大目標,亦是物流業者總和能力的展現,然而在行動化與智慧化風潮下,物流業者持續思索如何創造新的競爭優勢,本文將探索台灣物流產業在行動化與智慧化風潮下所帶出的新商機。

搶發電子商務財 物流業競逐智慧管理方案

面臨全球電子商務的快速成長,以及各類新興應用與服務帶動創新商業模式下(如Online to Offline, O2O),企業對用戶(B2C)已成為物流業成長最大的動能。而台灣也不例外,2008∼2014年,電子商務市場以年複合成長率超過20%的速度快速攀升,至2014年全台電子商務市場已高達約8,800億新台幣規模,而此一熱潮也帶動物流業者送貨的品項及數目大量擴增。

隨行動寬頻網路的普及和智慧型終端裝置的成熟,行動電子商務越趨熱絡,因應行動寬頻世代的消費者要求快速、即時的特性,除多樣化的商品及折扣外,縮短到貨時間已成為電子商務業者最重要的競爭訴求之一。如從早期的5天、3天,現在更訴求隔日,甚至是6小時、4小時內到貨,在在考驗背後物流服務團隊的能量,甚至可說物流團隊已成為電子商務業者的關鍵競爭力之一。

除要求到貨時間愈來愈短,消費者在訂購商品後,也希望能即時追蹤貨品運送狀況,這更是大幅考驗物流、電子商務業者的系統整合及電子化的能力。此外,在全球擴建寬頻網路風潮下,物流產業已逐步轉向智慧化發展,包括巨量資料(Big Data)、穿戴式裝置的運用、運送即時監控、交貨行動化及提貨自助化等潮流迅速發展,這都讓物流業者經營的難度日益升高。

雖然物流和電子商務產業不斷面臨新興技術挑戰,然而在嚴峻的考驗中卻也對物流、資訊服務和設備業者帶來嶄新商機,以下將從裝置層面、系統層面、及服務型態的角度來解析。

提升倉儲/物流管理效益行動裝置加APP更易上手

隨著資訊化的需求,物流業者陸續導入各式不同的固定或行動終端裝置,以提高管理效率;而因應倉儲及物流相對嚴苛的工作環境,現階段台灣主要倉儲或物流車輛作業人員所採用的終端裝置多以工規產品為主。然而,由於各類終端陸續導入,造成作業人員身上或車上有相當多樣的終端裝置,不但攜帶不便,也造成員工使用的困擾。

隨著技術漸趨成熟,加上競爭愈來愈激烈,消費級商規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也愈來愈快,不論是運算速度、防塵、防水、相機、連線功能等規格也不斷攀升,因此不斷有物流業者思索是否將採取現有的智慧型手機做為主要載具,整合各類終端裝置的功能,一來降低從業人員的攜帶負擔,再者由於手機透過應用程式具有高度的功能擴充性,將有助減低物流業者因應新需求而導入裝置的成本。

此外,由於物流服務具有明顯的業務尖峰期(如傳統三大節日),過往物流業者常需因為此段時間臨時人員的需求,而加購設備,若能採用智慧型行動電話,則可有助降低這些專用設備的添購及維護成本。在觀察現有物流業者及設備業者的態度,未來消費級的商規產品在規格持續強化,並有設備業者及系統整合業者的支援下勢將逐漸整合並取代部分通用型的裝備,成為物流服務人員的新利器。

穿戴式裝置搶進倉儲管理有譜

至於更貼身的智慧型穿戴式裝置,目前則處於百花齊放的狀態,業者不斷在探索各類裝置可能的應用情境與評估其帶來之功效。然而,根據台灣物流業者的觀察,在外送貨的物流作業人員上下車及搬運貨物頻繁,碰撞、擦碰的狀況層出不窮,現階段,智慧型穿戴裝置的使用效能及耐用度尚難以證明其效能,因此短期內國內物流業者應不會將物流車從業人員視為導入穿戴式裝置的優先選項。

反而是倉儲內,由於工作環境固定,雖然搬運、移動重物等動作頻繁,但透過使用情境的設計與規畫,加上連線環境相對單純,反而讓物流業者認為更有試行的機會。然而智慧型穿戴裝置的導入最大的目標在於一線人員工作效率與後端資料整合速度的提升,先期的應用情境設定與系統規劃將是影響成敗的關鍵。

智慧型終端加速行動化物流管理變革

智慧型行動裝置的出現不但帶動物流服務效率的提升,也加速業務訊息的蒐集與整合,許多物流業者已開始將行動裝置做為前端業務人員新的銷售工具,列為重要討論議題。

然而,觀察現階段台灣物流業者服務團隊的組成,一線物流服務人員(多指司機)已須攜帶大量終端裝置來滿足業務需求;再者物流人員在頻繁的上下車及搬運重物間,不僅攜帶不是很方便,亦難免有行動裝置遭碰撞而有損毀之虞。另外,國內物流司機多數並不具高學歷,雖然採用智慧型行動裝置進行娛樂沒什麼問題,但若要透過智慧型行動裝置對用戶進行產品或服務推廣,恐須施行先期的教育訓練,此將耗費業者相當多的人力與資源。

反觀目前陸續導入各種行動化終端後,資訊蒐集速度大幅提高,智慧型行動裝置成為查詢即時資訊、即時反應問題的利器,因此部分物流業者開始評估為中高階主管導入智慧型行動裝置的可行性,希望藉此提升主管走動式管理的成效,不僅可即時反應企業內部問題,更可做為和外部合作夥伴溝通的重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在物流服務不斷要求降低運送時間或陸續導入行動裝置後,跨業者間之間的系統整合或是前端智慧型行動裝置與後端平台的連結愈發重要,亦是物流服務能否升級的重要關鍵。

4G收費形態轉變 物流業加速導入行動裝置

過往物流業者導入各項行動裝置時,最大的難題之一便是各項裝置中幾乎都須裝置用戶識別(SIM)卡,而每一張SIM卡不論傳輸數據量多少,都須負擔一定的月租費,這些固定支出其實帶給物流業者相當程度的成本負擔,亦降低物流業者導入行動終端裝置的意願。

隨著4G網路商轉,電信業者也意識到數據服務將成為未來營收主力,因此部分業者也開始嘗試調整資費模式。未來若能針對物流業者此類業務用的終端裝置調整為多個SIM卡共同負擔一次(甚至減免)月租費,並將各裝置所使用之數據流量共同計算(或如國外業者對多個消費者共享一數據流量的模式),如此一來便能大幅降低物流業者導入新興行動裝置之月租費用,將有助於提升物流業者導入新式行動終端的意願。

系統整合需求殷切 雲端運算服務乘勢崛起

以物流業者希望導入消費級的智慧型行動電話來整合部份終端裝置為例,雖然透過應用程式,可大幅擴展行動裝置應用的功能,但行動裝置如何與後端平台連線、即時交易資訊如何匯入後端系統、開發應用程式後要如何維護與更新、後端平台如何對終端裝置進行遠端控管等問題,在在考驗物流業者系統整合的能力。

由於國內物流業者本身系統整合能力普遍不足,常常要開發自身系統的新功能便已捉襟見肘,若要進行新業務型態的開發或是進一步和多個零售夥伴的系統介接恐怕是力有未逮,因此對於系統整合服務的需求將會不斷提高,是否有豐富經驗的系統整合商能共同合作,將是物流業者提升服務能量重要關鍵。

古語說:「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在追求物流服務效率的同時,跨業者的資訊串連與即時傳遞將是加快服務速度的重中之重。然而現階段不僅物流業者本身的資訊系統整合與建置能力不足,更大的問題出現在許多電子商務本身的系統並不完善,導致銷售端與物流服務端要進行即時資訊交換的困難。

考量到此類業者中(不論是零售或是物流業者)除了少數領導廠商規模較大且編制較為健全外,餘者規模、資源普遍有限,因此如中華電信等提供的雲端解決方案將成為提升相關業者資訊程度的重要平台,或是做為資訊串接平台,有機會促使雲端服務的能見度進一步提升。

實現智慧物流 Big Data技術扮要角

台灣物流業者面臨激烈的競爭及業務伙伴的需求下,送貨時間不斷被壓縮,而在電子商務持續蓬勃發展下,逆物流的需求亦不斷增加,面臨此等挑戰,資訊有效而快速的傳遞將是首要條件。現階段台灣物流業與零售業(包括電子商務)除領導級的業者外,普遍資訊化應用的程度並不深,對於系統的有效規畫與建置(包括跨業者間的資訊流介接)將是首要克服的環節。

綜觀國際的領導業者,如亞馬遜(Amazon)已經透過Big Data技術分析用戶需求,並主動進行產品推薦,甚至透過物流服務直接送至用戶家中推薦購買;即便如此,全球能夠採用Big Data技術來做用戶需求預測的業者還是寥寥可數,多是本身便具有極佳的資訊系統能力與物流能力,而台灣不論是零售業或是物流業恐僅有PCHome、Yahoo等領導業者才有機會導入相關應用,其餘業者若為未來發展準備,持續深化資訊應用體系應是當務之急。

圖1 Big Data應用於物流管理概念圖

此外物流業者的車輛中多已導入車機裝備,車機也可持續回傳各項的資訊,然目前多數物流業者並未針對車機回傳之數據做有效的整理與分析,若能透過車機與感測器有效進行相關業務訊息的蒐集與整理,將可成為未來導入Big Data後重要的分析數據來源(圖1)。

運用物聯網感測科技 智慧物流管理效能再翻升

基本上每個物流業者都有大量作業員及相關裝備,不論是在倉儲內、運輸車輛上,或是各式終端及籠車,一者終端裝置隨著業務巔峰期使用量有很大的變化,再者如籠車隨著物流車輛在全省各地流動,遺失率也居高不下,因此若能導入物聯網的感測技術,將有助於資產管理效率,亦能減少平時的管理支出。

此外,各類裝置特別是因應業務高峰期所添購的設備,往往在業務高峰期過後便暫時進行封存,但固定的盤點、保養工作亦相當耗費人力;因此如何透過物聯網搭配感測技術,提升資產管理能力,降低資產流失風險及管理人力,將有助於幫助物流業者降低資本支出,減緩毛利率持續下探的壓力,亦成為物流業者思考導入的重要技術選項之一。

透過車機及車輛上感測器的長期紀錄,若能有效進行分析,對於物流車輛的勤務分配、產品派送、路線最佳化都能夠有相當的助益,可協助物流業者降低營運成本,舒緩物流業者毛利不斷下降的壓力。

此外穿戴式裝置蓬勃發展,物流業者及設備業者亦開始思索是否能導入穿戴式裝置來提高企業運作效益,就國內物流業者的業務流程與可能使用情境來觀察,想要全面導入穿戴式裝置進入物流服務流程並不實際,反而是選定特定場域,針對特定流程用穿戴式裝置來輔助才有機會創造較明顯的效益,因此如倉儲中的存貨盤點、位置指示、即時庫存回報等都可能是未來穿戴式裝置應用的場景。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