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近年來,工業工具製造商已開始將無線連接納入其產品以啟用各種功能,包括電動工具追縱、智慧手機應用軟體的組態更新、用於防盜的地理圍欄、即時性能監控和無線(OTA)連結更新。
TR-398 Issue 2 Corrigendum 1發表至今已超過一年,百佳泰(Allion Labs)根據過去的測試經驗挑選幾樣容易失敗(Fail)的測試項目進行分享,讓之後送測的廠商能在設計過程中提前準備好因應計畫,加速通過此測試規範。
Wi-Fi 6 Release 2升級多用戶上傳功能並提高電源效率,讓開發人員能夠設計出更優異的Wi-Fi物聯網產品。IEEE 802.11ax標準開始採用不過三年時間,相關產品以「Wi-Fi 6」品牌標示進行銷售。新版Wi-Fi的其中一個功能為增強物聯網應用的無線技術,包括改善電源消耗,以及改善難以處理的密集部署問題。
一般而言汽車安全在半導體產業,通常被認為一定是跟汽車警報器和遙控鑰匙有關。儘管汽車竊盜仍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但與內部電子控制單元(ECU)及其車內外通訊相關的安全威脅明顯更大。
相位雜訊可以使用傳統頻譜分析儀或專用相位雜訊分析儀進行測量和分析。
多媒體消費性電子產品與其應用從90年代開始發展,迄今已超過20多個年頭。以HDMI規格發展來說,不論是介面規格或是應用內容,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至能傳送超高清的10K影像,並支援各種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功能;隨著規範更新,多媒體音頻也出現巨大改變,除了維持原本的聲音傳送功能之外,為了增強消費者使用體驗,透過簡單的線纜連接設備,將多媒體音效在其他渲染功能強大的音效與影音接收裝置上進行播放。
推動數位轉型對於工業企業至關重要,如此才能保持競爭力,並為客戶提供價值。這種趨勢的早期表現包括融合營運技術(OT)和資訊技術(IT)網路的整合、預測性維護部署以及使用機器人達到自動化,以此提高輸送量、減少人為錯誤。
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無線網路連接,包括蜂巢式網路,都倚賴從1890年代以來一直在使用的相同無線電頻率。
現代無線技術可增加訊號頻寬,並使用高階調變機制來實現更快的資料速率。然而,其規範要求也因而變得更嚴苛,業者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軟體定義無線電(SDR)誕生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最初僅限於軍事應用。然而,受益於現場可編程邏輯閘陣列(FPGA)和數位訊號處理器(DSP)訊號處理技術進步、基於積體電路(IC)無線電收發器發展以及小型蜂巢無線網路普及,導致SDR市場在2000年代初期快速擴大。
在根據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標準要求進行5G訊號分析(頻譜分析)符合性測試系列文章的上篇中,我們討論了各種基地台發射器特性,例如發射功率、輸出功率動態特性、發射開啟/關閉功率和訊號品質,皆可使用射頻頻譜分析儀進行量測。
行動網路架構和標準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然而,為了提高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需要一個高效且簡化的網路架構。網路設計者和電信業者正在努力優化網路架構,希望實現簡化的5G部署架構。
USB開發者論壇(USB-IF)在2022年10月18日發布最新USB4 Ver2.0規格,又再次使USB頻寬增加一倍,透過USB Type-C纜線和連接器提供80Gbps性能且支援DisplayPort 2.1,這將有益於更高性能的顯示器、儲存裝置與USB集線器等。
傳統的衛星通訊服務可區分為固定衛星服務(Fixed-Satellite Service, FSS)、移動衛星服務(Mobile-Satellite Service, MSS)、廣播衛星服務(Broadcasting-Satellite Service, BSS)三種不同類型。隨著用戶對高傳輸速率的需求不斷增加,另一種新的衛星通訊服務於是被開發出來,那就是高速率通訊衛星(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 HTS)服務。
近年來,機器視覺系統在工業程序中的應用顯著增加。傳統上,機器視覺系統多用於一些基本的影像識別,比如監測傳送帶上運輸的產品。不過,最近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的出現,將有望使機器視覺系統為工業應用帶來的價值更上一層樓。
藍牙(Bluetooth)改變了聆聽世界與體驗音訊的方式,帶來音訊革新。儘管藍牙低功耗(BLE)音訊的基礎是低功率LE標準,卻提供了許多全新和改善的音訊功能,包括多線串流、可同步,或將左右立體聲通道聲音直接傳輸到左右無線耳機中。
通用序列匯流排(USB)3.2的迴環模式(Loopback Mode)是USB 3.2資料連結層(Link Layer)中的一種模式,主要用於USB 3.2主機或設備的接收端位元錯誤率(BER)測試。但在實際測試中,待測物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進入迴環模式,因此讓待測物順利進入迴環模式變成USB 3.2接收端測試的關鍵。
隨著產業標準不斷演進,測試解決方案必須持續升級,以支援更高的頻率、更大的頻寬,以及新的實體層功能。5G的問世,使得人們能夠享受更快、更可靠、近乎即時的無線連接,並帶動各種創新無線通訊應用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物聯網和M2M網路的發展在許多市場創造了新的機遇。根據Statista的調研資料,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從2021年138億台增加到2025年300億台以上。這些應用中有很多都需要遠距連線設備或感測器,因此要求高效能與更長的電池壽命。
將製造設施連接到網際網路可以提高效率、品質和產能。例如,可以從遠端對機器進行編程和控制,以便持續分析來自機器和流程的資料,檢查是否有流程錯誤或漂移,並且可以採用封閉的回授迴路從遠端調整。長期來看,這些資料可用於規畫未來的擴展並且更快速整合新的製造技術。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