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隨著工業物聯網(IIoT)持續擴展,有越來越多的設備均已聯網。這股風潮讓人們見證了網路是如何從封閉式架構,轉型為可透過公共網路進行存取的企業IT網路。雖然這樣有助於提高營運效率,但資產擁有者卻為網路安全威脅所帶來的風險感到憂心忡忡(圖1)。
物聯網已經從概念階段發展到規模化落地應用階段,甚至當前工業已邁入一個幾乎全然物聯網時代,而且多數同意「平台化」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工業物聯網(IIoT)闡述了機器與機器之間的溝通,以及機器們與其他物件、環境和基礎設施等所進行的互動。
近期有廠商根據藍牙SIG聯盟最新發布的5.2規範提出解決方案,如Imagination發布的新iEB110 IP,為完整藍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 BLE)IP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射頻(RF)電路、控制器軟體和低功耗藍牙主協定堆疊。
封裝天線(Antenna-in-Package, AiP)技術,是將一個或多個天線與前端射頻電路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收發器模組。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表示,8成的IT成本都發生在初期採購之後,而停機時間與維護更是其中最大的原因。
5G技術擁有比4G超過1,000倍的資料流量處理能力,勢必將為無線通訊開啟全新世代。這項技術不僅可提供更豐富又無處不在的沉浸式多媒體體驗,還將改變工業和汽車應用的通訊和控制方式。
干涉式光纖陀螺儀(IFOG)以光纖環傳輸、光電子元件,利用光波干涉特性來感應物體旋轉,是導航系統、無人機、傳感器相關應用的關鍵零組件之一。透過科技部計畫的補助,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團隊已發表全球第一顆微型化以矽光子晶片驅動的光纖陀螺儀,整體晶片尺寸小於5mm2,僅約一顆綠豆大小,體積與成本都大幅降低,不到傳統陀螺儀的1/3。
數位通訊對通訊領域的工程師來說,仍然是一門相當複雜難懂的學科。作者從事通訊系統的教學已有相當一段時間,因此希望提供一套以MATLAB撰寫的數位通訊調變/解調程式集,以提供通訊工程師深入了解數位通訊理論及教學講解的方便性。目前程式已經撰寫及測試完成,程式集及操作說明檔可以提供有興趣的通訊相關工程師、老師及學生免費使用。
透過同調光纖傳輸(Coherent Fiber Transmission)技術,資料中心互連(DCI)可在單一光纖線路上傳輸數TB資訊,不僅能大幅減少功耗,並可為日益增加的資料需求提供處理靈活性,互聯距離可達80~120公里。本計畫的目標即是要來發展新一代之400Gb/s矽晶光電同調收發模組及其通訊應用。
2019年作為5G商用元年,全球有348家運營商投資5G網路。其中61家運營商已商用發布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固定無線接入(FWA)等面向消費者的5G服務,推動了5G消費者應用的快速發展。
當前一種新型轉換器介面的熱度迅速攀升,有可能會成為未來轉換器的通訊協定首選。而JESD204這項數年前所推出的新介面,在歷經多次改版後,已經成為一種更具吸引力,也更富效率的轉換器介面。
5G將顛覆行動通訊產業,不僅提供高傳輸速率、低延遲等優勢,無所不在的連線能力更能達到前所未有的穩定度,並將在人際溝通之外,開創各種新服務與新應用;隨著5G系統快速布建,儘管能帶來創造規模經濟的雄厚潛力,卻也曝露出必須處理的潛在問題。
回顧2015~2016年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及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快速發展,成為消費性電子的亮點之一,但是在實際體驗時,暈眩感、解析度低、體積大、價格貴、內容應用匱乏等缺點卻使AR/VR終端應用頭戴產品出貨量一直不如預期。
過去幾年,手機中的射頻(RF)複雜性一直呈指數級成長,而第五代行動通訊(5G)進一步加劇了行動裝置設計的複雜性。這些使得滿足效能要求變得更困難,特別是行動裝置中分配給RF技術的空間有限的情況下。
任何行動或聯網裝置內的空間,都是最有價值的資產,因此元件持續微型化是實現更多功能的方法。但重要的不僅僅是大小,消費者也日漸需要更具彈性的客戶導向服務,無論是輕鬆更換行動裝置,或是變更行動網路供應商。
目前支援物聯網(IoT)的基礎設施已非常完善,遠超前所未見的伺服器和資料中心的範圍,直達家居、辦公室和工廠。
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是一種在更靠近伺服器所提供服務的應用端進行資料處理及分析的概念,這樣的概念正日益普及,且為電信供應商、半導體新創公司以及新興軟體生態系開啟新的市場。過去數十年由於科技的巧妙結合,促使大數據(Big Data)為起始展開一個全新領域;而運用儲存在大型資料中心巨量資料的想法,讓人們能夠分析世界上各種紛亂繁複的資料,進而提供消費者新的價值。若將此概念結合物聯網(IoT),並連接從咖啡杯至藥丸分配器、煉油廠至造紙廠、智慧眼鏡至手表等物件,可望帶給消費者無限的價值。
物聯網潛在的應用橫跨為數龐大的產業,而物聯網技術也帶動智慧城市、自駕車輛與各種聯網產業技術的發展。有鑑於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晶片製造商都渴望將核心事業多元化發展。因此,許多廠商視整合式SIM(iSIM)為下一個成長引擎,並期待在蜂巢式物聯網帶來的榮景中獲利。
機器人長期以來一直是現代工廠生產線的主力,讓全球製造商受益於生產力提升及成本最佳化。在工業4.0和智慧工廠的背景下,最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正徹底改變傳統的生產製程。這一代機器人是所謂的協作式機器人,也稱為Cobot。
自1980年代全球定位系統(GPS)開放民用以來,GPS已經成為戶外定位和資產追蹤的主流和實質上的技術標準,應用範圍涵蓋商用飛機到智慧型手機、以至於智慧型手表到火柴盒大小的GPS追蹤器等。然而,儘管存在許多嘗試,現階段仍沒有能與GPS相當的主流技術出現在室內資產追蹤和定位。藍牙測向技術現在正在改變室內資產追蹤和定位應用領域,並且極可能成為主流技術。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