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發光二極體(LED)被美譽為繼電燈之後的最偉大發明,它合乎環保、省電,改變了產品設計形態,造福了人類生活。白光LED除運用在各種照明設備外,也是未來液晶電視背光的不二選擇。但是,除了上述固定式應用外,白光LED也是微型投影機最大的幕後推手。
            
            
    
    
    
    由於MP3、MP4播放器的市場已經具備龐大的規模,如何來創造使用者的新體驗與新應用,便成為各家廠商在思考新產品開發時的主要考量。順應此一趨勢,微型投影機也就應運而生,並迅速成為獲獎不斷的新產品(圖1)。
 
 
    | 
  資料來源:奧圖碼 圖1 奧圖碼PK101不僅榮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2008十大年度科技產品,並得到2009年CES設計暨工程創新獎 | 
 
以市場面來說,這類手掌般大小的超小型投影機產品已經形成一股風潮。除了奧圖碼之外,住友3M(Sumitomo 3M)、Adtec、Explay等公司也都已經推出類似產品。其中Explay所推出的產品,是目前世上最小的機種(圖2),可支援的解析度也最高,可達70吋SVGA(800×600)輸出。
 
    | 
  資料來源:Explay 圖2 Explay所推出的微型投影機模組 | 
 
 催生微型投影機  LED技術居功厥偉 
 
其實,投影機小型化的概念已經醞釀非常久,只是在LED技術成熟前,光源的問題一直無法獲得有效解決。早在1990年代,索尼(Sony)與東芝(Toshiba)就已經推出液晶顯示(LCD)小型投影機產品。只是當時的價格、亮度與風扇聲均不理想,也必須在暗處觀看。至於比前述小型投影機更小的微型投影機,則一直到2006年初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才開始出現,並且在2008年下半年之後才慢慢開花結果。在2006年CES期間,三星(Samsung)與東芝皆發表了利用紅綠藍(RGB)LED為光源的前投射型投影機,均採用數位微鏡顯示元件(DMD),而且體積都很小,可用一隻手掌撐起。 
 
2006年CES也是LED光源運用在投影機產品的起點。以LED光源來取代傳統的高壓水銀燈(UHP)在當時可說是一大創舉。該兩家公司證實了LED光源的產品商用化的可行性。將LED與高壓水銀燈的重要特性做比較,LED可說是大獲全勝。在壽命方面,高壓水銀燈的壽命通常約10,000小時,LED則可達50,000~100,000小時;在瞬間亮燈方面,LED光源也占上風;熄燈後不須等待其冷卻後再行收納,也是LED光源的優勢。更重要的是,LED無汞(Hg)的特性合乎綠色環保理念。 
 
相較之下,傳統的UHP燈起動時須提供數千伏特的電壓,而在燈泡點亮時,須持續提供數百伏特的電壓供給,因此UHP燈只能使用交流電源,且溫度相當高,須配合複雜的電源電路以及散熱機構。此外,UHP燈的發光原理與一般日光燈管一樣,均藉由汞蒸氣的氣體放電所散發出的紫外線來使螢光體發光,因此亮燈到所定的亮度需要一點時間。熄燈後也需要一段冷卻時間。 
 
使用LED光源帶來的正面衍生效應就是可以將產品小型化。因為LED光源不須用到高電壓供電線路,因此電源線路以及散熱機構能夠大幅度簡化。且由於可直接採用R、G、B三色LED作為光源,因此利用在投影機上時,不用像以往採用高壓水銀燈時,須經過色輪(Color Wheel)分光的過程,才能將白光分離為RGB三色光,因此可進一步實現系統的小型化。 
 
因此以LED為光源的投影機,只要小型化之後,就可以利用電池來驅動。LED光源還有幾項容易被忽視的優勢:第一,其色彩再現範圍更為寬廣。至少能夠實現比NTSC規格高出120%的色彩再現範圍;第二,UHP燈的紫外線容易使廉價的樹脂材料產生劣化現象,而LED卻不會,因此以LED作為光源的投影機,在在外觀方面較能歷久如新。 
 
因此,投影機之所以能夠做到如此迷你的境界,LED光源的成熟可說是第一大功臣。而在LED光源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技術突破,則在於光學引擎的小型化,如德州儀器(TI)推出的DLP Pico晶片組方案(圖3)。不過LED光源也並非毫無缺點。例如相較於雷射光源,LED的發光方向更為發散,如何讓LED光直進到顯示元件,亦即提升其光效率,即是各家供應商的技術力。
 
    | 
  資料來源:德州儀器 圖3 德州儀器所推出的DLP Pico晶片組。左為第一代,解析度為480×320;右為第二代產品,解析度可達854×480 | 
 
 
歐司朗(Osram)早於2005年底就開始銷售針對投影機應用設計的OSTAR LED模組。並在2008年推出微型投影機專用的OSTAR Projection(圖4),將一個紅光LED晶片、兩個綠光LED晶片、一個藍光LED晶片整合在同一封裝上。
 
    | 
  資料來源:歐斯朗 圖4 歐斯朗專門針對微型投影機應用設計的LED光源模組 | 
 
 
除了LED之外,半導體雷射光源也是一項選擇。日商佳能(Canon)於2005年Canon EXPO博覽會中就展示了利用以微機電系統(MEMS)鏡片、雷射光源的投影方式。 
 
但雷射光源在價格與安全上還是有些問題。雷射光源必須經過高速振幅調變後才能使用,且雷射光源若直射眼睛,可能會造成傷害。因此,通常政府會制定光強度的容許值,如日本JIS C6802,系統設計者必須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
 
拆解微型投影機設計奧秘 DMD/LCoS各據優勢 
 
以下筆者將比較奧圖碼的PK101與住友3M的MPro110(圖5)這兩款尺寸相當,但採用不同光學引擎的產品,來觀察兩者內部硬體的構造差異。
 
    | 
  資料來源:Tech-on! 圖5 PK101與Mpro110的尺寸可以說約略相當 | 
 
 先對PK101進行拆解。首先,PK101採用了3.7伏特、容量為1,100毫安培的鋰離子充電電池(圖6)。
 
    | 
  資料來源:Tech-on! 圖6 PK101採用的鋰離子充電電池 | 
 
 
將電池與框體拆解後,映入眼簾的是簡潔的基板與光學模組(圖7)。基板上有兩顆主要晶片。其一是台灣偉銓(Weltrend)的影像處理晶片,另一則是TI的DMD驅動晶片(圖8)。奧圖碼所推出的PK101很明顯地是採用TI的DLP Pico晶片組方案。DMD為0.17吋,480×320畫素,輕易地看出該產品的設計理念很清晰,就是要追求微型化。值得注意的是,奧圖碼在設計該款產品時,將DMD模組實裝在另一片小基板上,與主基板利用連接器對接,相當重視系統的組裝性。
 
    | 
  資料來源:Tech-on! 圖7 PK101的光學模組與基板 | 
 
 
    | 
  資料來源:Tech-on! 圖8 PK101的影像處理晶片以及DMD驅動晶片 | 
 
 而在光源部分,DMD若直接使用白光LED,就必須使用色輪來進行紅綠藍色光分離的工作,對於產品小型化較為不利。因此,奧圖碼使用RGB三色LED(圖9),對於影像的發色也比較卓越。
 
    | 
  資料來源:Tech-on! 圖9 PK101的RGB LED光源 | 
 
 
在光學模組方面,比較受到注目的地方是內部呈現陣列狀的蒼蠅眼(Fly-eyes)鏡頭(圖10)。目的是為了使DMD顯示元件的入射光亮度均勻化。
 
    | 
  | 圖10 PK101的光學模組與DMD元件 | 
 
 
住友3M的MPro110內部構造與PK101並沒有顯著的差異。都是由電池、光學模組   以及主板來構成。MPro110也是採用3.7伏特、1,050毫安培的鋰離子電池。比較大的不同在於所採用顯示元件以及光源樣式。MPro110採用矽基液晶(LCoS)(圖11),光源為白光LED,因為在LCoS側已經備有彩色過濾功能。
 
    | 
  資料來源:Tech-on! 圖11 MPro110基板(上)與白光LED光源(下) | 
 
MPro110的解析度為VGA,勝過PK101。 
 
MPro110為了將光學系統簡單小型化,捨棄了一般的玻璃材料,改以樹脂材料製作偏極化分光鏡(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PBS)元件。以樹脂材料實作的PBS除了一樣可對特定偏光成分進行穿透/反射等原有工作外,還能在光穿透面作出各種形狀來整合更多機能,是樹脂材料的拿手本領。 
 
從硬體架構上來看,這兩款產品皆是很單純的投影機;製造商在側面的框體都採用金屬材料,以強化散熱性能,並拿掉令人厭惡的風扇。兩者在LED的散熱上,均費了一番功夫。表1為這兩款微型投影機的規格比較。從實用的觀點來說,10~20流明的亮度是有些不足的,這意味著使用者在使用時必須在某種程度的暗處,才能夠看得清晰,LED的光效率,還有待提升。這類產品的成功,顯示元件的小型化是箇中關鍵。預期爾後光學模組的高度會進一步下降,以滿足系統製造商對尺寸日益嚴苛的要求。
 
  
    
      | 表1 住友3M與奧圖碼微型投影機的規格比較 | 
    
    
      | 項目 \ 產品名稱型號 | 
      MPro110 (3M) | 
      PK101 (Optoma) | 
    
    
    
    
      光源  | 
      一顆白光LED          | 
      R/G/B LED 各一顆  | 
    
    
      顯示元件  | 
      LCOS(單板)          | 
      DMD(單板)  | 
    
    
      畫素數量  | 
      640×480 VGA          | 
      480×320 HVGA  | 
    
    
      外型大小  | 
      115×50×22 mm  | 
      105×51×17 mm  | 
    
    
      光學模組的尺寸  | 
      約 44×34×12.5 mm  | 
      約 40×32×11 mm  | 
    
    
      明亮度(對外宣稱)  | 
      約10流明  | 
      約10流明  | 
    
    
      消耗電力  | 
      3.9W  | 
      4.8W  (省電模式3.5W)  | 
    
    
      重量(包含電池)  | 
      約160公克  | 
      約120公克  | 
    
    
      鋰離子電池容量  | 
      3.7V/1050mAh  | 
      3.7V/1100mAh  | 
    
  
微型投影機成功引發話題 後續發展端賴技術再突破 
 
展望未來,光源技術與顯示體將是微型投影機持續縮小尺寸,提升效能的關鍵。就光源來說,從UHP燈走向LED發光,以及LED發光效率再提升,已經是確立的趨勢。未來若半導體雷射的安全性問題解決後,由於其兼具點光源與高能量(高亮度),不須複雜光學系統設計的特性,因此可實現更微型化的系統設計(圖12)。
 
    | 
  資料來源:歐司朗 圖12 待安全問題解決後,半導體雷射二極體也可能會被普遍運用在微型投影機上。 | 
 
 
因此,半導體雷射也是未來微型投影機可能採用的候選方案之一。其次,從顯示體來說,微型投影機均使用畫素型顯示元件,如液晶、DMD、LCoS等,因此未來MEMS元件竄起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最後,微型投影機在解決耗電問題之後,將有可能被整合到手機中。目前市面上的行動裝置已可製作並下載高畫質相片及影片,若能內建投影機,便幾乎可把這些內容以高畫質呈現在任何表面上。因此,只要DLP微型投影技術進一步翻新,電池的續航力足夠,光源省電技術更為精進,手機內建投影功能的概念即可實現。事實上,三星於2009年推出的W7900手機(圖13)就是最佳證明,為將來微型投影機的發展,帶來更多想像空間。
 
    | 
  | 圖13 結合有機EL、觸控面板、500萬畫素相機與投影功能的三星W7900手機 | 
 
  
    | 參考資料 | 
  
  
    .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2008/top10/ 
.http://thanko.jp/product/mini_projector/ 
.http://www.castrade.co.jp/product/hm_cvmp01.php 
.http://www.techspot.com/news/20221-samsung-launch-ultrasmall-led-projector.html 
.http://www.itmedia.co.jp/bizid/kw/mobile_projector.html 
.Nikkei  Electronics,no-994,12/29/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