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市場後市看俏 GPS技術趨勢研討會實錄

根據多家研究機構調查,2008~2011年間GPS市場將快速竄升。成長的原因包括價格下滑、精確度提升、美國E911法令要求,以及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預計在2008年正式啟用等...
根據多家研究機構調查,2008~2011年間GPS市場將快速竄升。成長的原因包括價格下滑、精確度提升、美國E911法令要求,以及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預計在2008年正式啟用等。這些因素不僅讓GPS市場大量成長,更促使GPS朝向可攜式裝置應用發展。  

本刊於日前舉辦「GPS技術趨勢研討會」,深入探討了GPS在無線裝置上的應用、相關元件技術趨勢,以及大陸市場展望等議題,以下為研討會實錄內容。  

GPS與手機晶片的整合成趨勢  

高通通訊科技有限公司(Qualcomm)行銷經理劉毅軍(圖1)首先針對GPS在無線裝置上的應用提出分析。從各種技術的發展軌跡來看,GPS技術進入商用化不過10年左右,而目前GPS在市場上的應用正在迅速增加。以2004年而言,GPS手持裝置的市場就比前一年增加了超過一倍。產業界更預期,在2006年~2008年之間,GPS市場將出現戲劇性的成長。而其中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與行動電話手機的整合。  

劉毅軍指出,目前全球已有多家行動電話營運商對GPS服務充滿興趣,原因即在於GPS可以為他們帶來行動定位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的營收。包括NEXTEL、Bell、Orange等業者,都已引進GPS服務。而目前GPS與手機的結合,包括了使用獨立的GPS接收器,用藍芽與手機相連,或是外掛GPS裝置,亦或是在手機中加入GPS晶片。劉毅軍則指出,最徹底的整合,則是將GPS功能直接整合進入手機晶片。此種方式的優點在於可以降低手機成本、縮小尺寸、節省功耗、共用元件與記憶體等。  

2008~2011年GPS市場將快速竄升  

成大衛星資訊中心執行長羅正方(圖2),則以GPS在可攜式應用的挑戰與趨勢為題進行探討。他先就GPS市場產值調查作一簡單介紹。根據幾年前Garner所做的研究報告顯示,自2002年開始GPS在車用導航系統及遠距傳輸系統(Telematics System)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在2002年時此應用市場產值約870萬美元,預估至2005年時可達1,600萬美元,羅正方表示,目前看來此數字尚略嫌保守,實際產值應該更高。若根據SiRF自行統計結果,GPS晶片市場將會從2003年的5億美元成長到2006年的20億美元,而ABI Research Inc.也預測全球GPS市場總產值將於2008年時到達220億美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自2002年起,全球GPS零組件及設備有將近七成是由台灣出口。  

綜合多家研究機構所做的調查,預計2008~2011年間,GPS市場將會快速竄升,羅正方表示,快速成長的原因包括:價格下滑;美國E911法令要求2005年底前95%以上的手機皆需內建GPS功能,且第一階段精確度要達到125公尺左右,第二階段就必須達50公尺以內;歐盟正在自行研發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預計在2008年正式啟用,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與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相容,其互補優點在於衛星數量增加;目前GPS採L1頻率定位,為了提升精確度,已開始朝向L2C升級,甚至可能在近兩年會提升至L5。這些因素不僅讓GPS市場大量成長,更促使GPS朝向可攜式裝置應用發展。  

而當前GPS技術發展正面臨的挑戰有以下幾點:GPS晶片的尺寸、價格及效能不夠好,且GPS晶片有與其他晶片整合成單晶片的需求;在都會區,當有遮蔽物或觀測衛星數不夠時往往會中斷,所以在晶片設計時,敏感度需要提升;除了在室外,進入室內也有定位需求,所以GPS須與其他技術整合,且不能中斷;使用者可以忍受的開機連線時間短;提高定位精確度的要求愈趨嚴格。以SiRFstarIII系列晶片為例,不難從中看出GPS晶片技術的設計趨勢。  

由於未來商務環境從E化邁向M化,GPS功能的商業價值也跟著水漲船高。羅正方表示,目前衛星即時定位技術處於高度發展階段,GPS及GNSS的應用蓬勃發展,在台灣,網路化e-GPS服務也將於2006年正式上路,而無線通訊數位傳輸的骨幹建設日趨完備,GPRS服務趨於成熟,2004年底時3G正式進入商運,加上地理資訊系統(GIS)將航空與衛星影像結合了電子地圖與數值地形,使得行動網路加值服務可取得使用者的空間位置,所以行動通訊與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與結合,將能使行動化成為繼電子化後的下一波主流趨勢。而行動商務的戰略制高點將取決於3S+3G,所謂3S即是GPS、GIS、RS,3G即是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  

台灣在GPS技術發展上也不遺餘力,羅正方表示,內政部已委託成大衛星資訊中心辦理e-GPS/RTK計畫,已於2004年5月完成南區第一期建置,全國e-GPS電子基準站網絡骨幹預計於2005年底完成,未來將提供近即時性、高精確度、公分級(cm Level)衛星定位導航之商業服務。另外,全鋒正在發展「台灣星艦計畫」,由衛星艦隊資管派遣到台灣物流衛星監控平台,此計劃短期目標為建立以3S+3G為基礎的衛星艦隊,藉由勤務派遣與資訊控管的現代化,達成成本控管與企業資源調度最佳化的目標,並利用產能與產值的提升,創造企業營收與品牌附加價值;中期目標為橫向移植全鋒的星艦計劃到其他物流業者,藉由自有Call Center的絕對優勢,定位成台灣物流衛星監控的平台提供者;長期目標為由掌握物流衛星監控平台,轉型成為行動商務的通路控制者,進軍LBS。  

PNA致勝關鍵為通訊功能與自有圖資  

高波航電總經理張璧麟(圖3)針對三大主題逐步探討,分別為可攜式裝置未來應用趨勢、可攜式裝置與車載機市場探討,以及拓展大陸市場經驗分享。張璧麟指出,GPS技術發展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美國發射第一顆衛星,開啟了GPS的漫長發展旅程,當時GPS多是應用在專業領域,例如軍事、航空、航海、農業、林務、國土資源等,至1995年時,SiRF開發的GPS晶片頭一遭進入商用市場,發展至今應用遍及個人車用、休閒、人身安全、車輛導航、車隊派遣等領域,而可攜式裝置則是進一步擴大GPS市場的關鍵應用。張璧麟表示,目前全球各地已有許多業者紛紛推出內建GPS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在歐美地區有Motorola、AUDIOVOX,日韓地區則有TOSHIBA、Panasonic、HITACHI、Samsumg、SANYO,而台灣地區也有鼎天、宏達電、Mio等業者(圖4)。  

PNA產品即為PDA搭配GPS模組的產品統稱,如近來當紅的Mio產品即是PNA產品,張璧麟表示,PNA產品致勝的關鍵在於其兼具通訊功能,並擁有自有圖資,但也面臨手機產品的威脅,尤其是3G手機+GPS及Smartphone+GPS。整體來說,可攜式裝置未來產品趨勢將朝向以下幾個方向演進:內建GPS、省電、生活化、All-in-One、輕薄短小、物美價廉、個性化、低/免通訊費等。  

張璧麟並表示,除了可攜式裝置外,GPS應用在車載市場的發展性亦不可小覷,根據Strategy Analytics、ABI、IEK對世界主要車用導航市場的預測,在2006年時日本地區出貨量將達380萬套,歐洲地區將達290萬套,美國地區則達130萬套;至2008年時,日本地區出貨量將達470萬套,歐洲地區將達390萬套,美國地區則達210萬套。在中國大陸地區,汽車銷售量快速增加中,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至2004年底時汽車銷售量達507.1萬輛,預計2005年將達590萬輛,而汽車電子佔新車比重亦逐年增加。  

目前中國大陸在GPS相關硬體建設上亦非常發達,張璧麟表示,例如上海公車站智能站牌(圖5),其建設與世界同步,在站牌上除了有螢幕,還清楚顯示下一班公車至此站牌的距離,及預估下一班公車到達時間。  

高波航電在中國大陸地區已耕耘許久,有許多標案正在進行,張璧麟表示,任何業者欲進入中國大陸地區須注意其特殊地方文化特色,尤其是尋求政策扶持,盡力找尋關係、拉攏政府中的關鍵人物是相當重要的,另外,還可採用幾項策略:搭藉IT通路、通路與標案並行、AM與標配兼顧、創新服務模式等。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