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訂標準另一章 IGRS(閃聯)搶攻數位家庭市場大餅

2004-12-20
2004年4月的上海CeBit展中,中國「信息設備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準工作組(簡稱IGRS或閃聯標準工作組)在展場中首度展出全線概念產品...
2004年4月的上海CeBit展中,中國「信息設備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準工作組(簡稱IGRS或閃聯標準工作組)在展場中首度展出全線概念產品,包括支援IGRS(閃聯)協議的PC、NB、印表機、投影機、液晶電視、DVD、手機等設備,以及開發閃聯設備的平台、工具,與晶片解決方案。  

「閃聯」標準工作組於2003年7月經信息產業部批准,由聯想、TCL、康佳、海信、長城等5家公司所發起成立,旨在結合企業與研究單位共同制訂IGRS (Intelligent Grouping and Resource Sharing)標準協議規範,實現資訊、通訊與家電設備的資源共享與互聯互通。本文將深入探討閃聯標準的架構與發展規劃,俾提供廠商進軍大陸數位家庭市場之參考。  

隨著相關技術的逐步發展,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sumer Electronics)整合的概念逐漸清晰,再加上行動及寬頻網路的日益普及,包括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廠商,均覺察到網路化及數位化的發展契機。在價格競爭趨於激烈之際,面臨微利化的挑戰,廠商紛紛推出相應產品來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並滿足使用者需求。如PDA手機的問世、家用遊戲主機(Game Console)的網路化、DTV的興起等。  

另一方面,隨著服務及終端產品類型的多元化,消費者將同時擁有多樣的資訊、通訊與消費性電子產品,由此,消費者對於降低產品使用複雜度,並可透過網路連結各類不同型態產品的需求亦逐步提升。面對3C產品融合的需求,各廠商紛紛開始投入數位家庭相關產品的研發。如Intel即投入2億美元設立數位家庭基金,並與TCL成立「Intel-TCL 3C聯合實驗室」,共同開發3C融合的相關技術。  

在數位家庭的發展趨勢下,中國擁有廣大的內需市場,亦是世界重要的生產製造基地,其市場發展潛力更是不容小覷。為了能在數位時代真正來臨時掌握致勝先機,中國本土的資訊、通訊與消費性電子大廠亦加緊腳步研發3C融合的相關產品。如長虹推出「行動DVD」,以及可實現MOD、上網,並可對房間內其他電器用品進行遠端控制的電視系統;聯想的「關聯應用戰略」、TCL的「HID(Home information Display)產品」、康佳的「e家居計畫」、海信的「3C戰略」與長城的「IF戰略」等。而閃聯標準工作組的成立,便是在聯想等相關企業主導下,為合作開發標準協議,以實現產品互聯互通與協同運作目標的結果。  

大陸業者企圖掌握國際標準主導權  

現階段數位家庭概念仍處於混沌未明之際,面對未來3C整合所帶來的商機,國際資訊、通訊及消費性電子大廠商陸續成立數位家庭聯盟,以藉由共同制訂相關產品的技術規格來實現3C融合的願景,並透過掌握技術主導權來建立技術壁壘與競爭優勢。如由Hitachi、Matsushita等日本家電廠商與電力公司於 1997年所成立的ECHONE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Homecare Network );由IBM、Motorola、Philips、GE、BMW等系統設備、消費性電子與汽車廠商於1999年成立的OSGi (Open Services Gateway Initiative);由Intel、Fujitsu、Sony、Microsoft、NEC等17家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與軟體廠商於2003年5 月所成立的DHWG( Digital Home Working Group),後更名為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由Sony、Hitachi、Toshiba、Samsung、Philips等資訊家電廠商於2003年7月成立CELF( Consumer Electronic Linux Forum);由日本NTT、KDDI、Sony、NEC、Sanyo等4家網路服務業者與10家電子廠商於2004年2月所成立的UOPF (Ubiquitous Open Platform Forum)等。  

就中國的立場而言,為在未來有能力與國際廠商爭奪中國國內甚至國外的數位家庭市場大餅,因此絕不能在數位家庭聯盟中缺席,更必須掌握相當程度的技術規格與標準。分析中國現階段參與國際標準制訂的狀況,目前由中國所主導起草的國際標準僅15項,而由中國所參與制定的國際技術標準則尚不到0.2%,在缺乏標準與技術主導權下,使得中國始終處於微利的產業鏈製造末端。  

為擺脫技術追隨著的角色,掌握技術標準所帶來的利益,中國近幾年來十分積極參與各項國際標準的建立,如3G系統的TD-SCDMA、光儲存的EVD標準,以及數位地面廣播的DMB-T、ADTB-T等。而在數位家庭領域,則有聯想、TCL、長城等電腦與消費性電子廠商,於2003年7月所成立的閃聯標準工作組,除致力於3C融合標準的建立,另採取與國際主流標準相容的態度,企圖打造數位家庭的國際技術標準。  

閃聯標準協議架構  

閃聯標準的制訂,主要在實現用戶端各類資訊、通訊及消費性電子設備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與協同運作。無論是在家庭、企業或公共場所的網路環境(有線或無線)中,只要遵循閃聯協議,相關終端設備之間均可支援設備自動發現、動態組網等功能,更可共享彼此的功能與資源。舉例而言,透過閃聯電視,使用者可利用遙控器播放遠端閃聯電腦中的影片,或是將閃聯電腦中的音樂檔案傳送至閃聯音響中。而當使用者攜帶閃聯NB更換工作場所或網路環境時,亦可透過閃聯協議自動發現網路中的其他閃聯設備(如閃聯印表機),並在必要的安全認證程序下自動連網與安裝驅動程式,使用者不須另外進行繁複的設定步驟,便可利用該台印表機的資源列印電腦中的文件。  

閃聯設備能在有限範圍的網路環境中實現設備間的無縫鏈結與資源共享,主要是透過閃聯標準協議的運作。根據閃聯標準工作組的定義,閃聯標準屬於應用層協議,建立在TCP/IP、SPX/IPX等傳輸層與網路層協議之上,並由基礎協議、智能應用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與基礎應用三部分組成(圖1)。  

其中,基礎協議定義了閃聯網路中各設備的相互發現與識別、資源配置與使用機制、數據傳送與安全規範。基礎協議所涵蓋的範圍包括設備消息路由協議、設備發現協議、服務發現協議、設備配置管理協議、服務使用協商協議、數據獲取分發協議與安全規範等。智能應用框架建立在基礎協議之上,定義了各種 Application Scenario的開發架構,而基礎應用則定義了各類閃聯設備所必須支援的應用。關於閃聯標準中各項協議的定義內容參見表1。  

閃聯與國際數位家庭聯盟標準的比較  

閃聯與DLNA均具備保護機制  

閃聯屬應用層的標準協議,與網路層及傳輸層的協議無關,閃聯標準工作組將自行定義各種設備互聯及資源共享的協議內容,並提供各種應用的Scenario,以及相關應用開發的API。DLNA則基於實體層、網路層及應用層上最廣受採用或最具相容性的技術標準,建立跨設備的共通平台,並對相關的多媒體檔案格式與數位內容保護技術進行管理。DLNA並不另外自訂標準,而係採用市面上流通的技術規格與標準,並著重於數位內容的多媒體格式要求,以保證多媒體影音資料在不同設備間互通與分享。此外,DLNA另強調數位內容的保護機制,特別針對數位版權管理與數位內容保護技術進行規範(圖2)。  

而在設備發現與控制機制上,閃聯係透過基礎協議的運作,來實現閃聯網路中各設備間的相互發現與識別,並達到不同設備間的數據傳送與資源共享,在基礎協議中,閃聯另定義資料交換時的安全規範。而DLNA則主要透過UPnP Device Protocol (DCP)Framework的運作,來達到自動組網、設備發現、功能控制與資料傳輸等功能。  

閃聯與UOPF應用領域有差別  

閃聯標準工作組與UOPF分別由中國及日本廠商所成立,目的均在制訂透過網路實現設備間的互連,但UOPF著重於打造家庭網路、網際網路中數位家電間的互動平台,而閃聯則強調有限範圍的網路(不限家庭、企業或公共場所)中,資訊、通訊及消費性電子設備間的互通與資源共享。  

此外,UOPF最初即由設備商與網路服務供應商共同發起成立,除強調任何人均可透過簡單的設備「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接入網路外,另著重於設備廠商、內容及服務供應商間的合作方式研究,並解決網路結算與付款的問題。而閃聯最初由設備商所發起,雖對建構閃聯價值鏈有所期望,但並未將與營運商的合作模式列入重點研究。2004年1月中國電信正式宣佈加入閃聯標準工作組後,閃聯始有電信營運商參與其中,但雙方的合作僅象徵閃聯價值鏈趨於完整,就實際的營運模式而言,尚不屬於閃聯所強調或欲解決的研究範圍。  

另一方面,相較於閃聯自訂標準協議規格,UOPF在相關標準協議的制訂上亦不排除類似DLNA的作法,採用其他國際上流通的主流標準。  

整體言之,閃聯、DLNA、UOPF等聯盟均勾勒出網路中不同設備間互通交流的願景,但在實際執行面的重點則有所不同。基於開放與標準相容的考量,上述三大標準聯盟均採取開放合作的態度,積極參與其他國際聯盟的標準制訂與討論。目前閃聯標準工作組業已與DLNA展開合作協商,而聯想與UOPF的多數設備成員亦同時為DLNA的成員,透過聯盟成員間的互動,將可即時掌握彼此間的標準進展動向。  

閃聯發展現狀與未來規劃  

閃聯1.0版本於年底前確認  

閃聯標準工作組於2003年7月正式成立,目前已在標準制訂、應用開發平台、測試和認證工具及驗證系統等方面有所成果。2004年3月底,閃聯標準工作組正式向信息產業部提交標準1.0版本,預估2004年底前可通過審批,正式成為行業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中國其他標準,閃聯在標準制訂之初,即以廣納國際成熟或先進技術標準,並與國際標準相容為目標,這種開放的態度,將有助於閃聯標準的發展。  

閃聯成員涵蓋產業鏈各層面  

閃聯最初由聯想、TCL、康佳、海信、長城等5家廠商共同發起成立,目前成員已迅速增加至23家,成員類型涵蓋晶片廠商、系統及設備廠商、網路營運商、軟體及應用廠商與研究單位(圖3)。若由參與廠商的類別觀之,雖然閃聯成員目前已包括產業鏈中的各個層面,但仍以設備廠商及軟體廠商為多,晶片廠商及營運商僅分別有六合萬通與中國電信,整體而言,對於核心晶片的開發與服務廠商的參與度仍嫌不足。  

未來閃聯標準的產業化,會是未來能否成為標準主流的關鍵,尤其核心晶片的支援,以及設備商、應用開發商與營運商等產業鏈成員間,是否有一個互利共贏的營運模式,將是閃聯成員在標準制訂外亟須努力的方向。也因此,愈多晶片廠商與營運商的參與,將有助於提升閃聯的產業化腳步。  

閃聯產品陸續推出 但未掛標誌  

2003年12月底,閃聯標準工作組成員陸續以各公司的產品線名義推出閃聯概念產品,包括聯想的「關聯應用」系列產品,如天驕至尊「關聯」電腦、悅靈通、開天二代、「關聯」印表機、「關聯」投影機、「關聯」NB、ET600「關聯」手機等,以及TCL所推出的銳翔A系列電腦、康佳所推出的支援閃聯標準協議的商用電視等。2004年4月的上海CeBit展中,閃聯標準工作組更正式展出全線概念產品,包括支援閃聯協議的PC、NB、印表機、投影機、液晶電視、DVD、手機等設備,以及開發閃聯設備的平台、工具,與晶片解決方案。閃聯標準工作組另在展場中設置體驗專區,提供使用者親自體驗3C融合的數位環境。由於目前閃聯標準尚未正式通過信息產業部的審批,因此,雖然某些商用產品已支援閃聯標準,但仍無法冠以閃聯標誌在市場上銷售。根據閃聯標準工作組的規劃內容,閃聯產品可透過兩種型式來呈現。對全新產品線而言,可於設備中直接內建支援閃聯協議,對於既存產品而言,則可以透過外接支援閃聯協議的轉接盒,或是透過軟體升級的方式,來達到與其他閃聯產品互通及資源共享的目的。  

這種與現有產品相容的設計,將有助於閃聯產品在市場上的接受度。  

由目前支援閃聯協議的產品類型觀之,仍以資訊及消費性電子設備為主,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目前推出閃聯概念產品的廠商,係以聯想、TCL、康佳等發起閃聯標準工作組的資訊與消費性電子廠商為主,隨著中興、華為等通訊設備大廠的加入,再加上技術的不斷發展,閃聯產品線將愈趨於完整。  

閃聯發展3階段 價格與內容決定未來前景  

閃聯的發展共分為三個階段(圖4),第一階段為期一年,以制訂標準提案與開發測試驗證系統為主要目標,重要的里程碑規劃為在2004年第一季提交閃聯標準 1.0版本。第二階段則以應用支援為主,包括相關的軟體開發平台、軟體開發工具及關鍵應用的開發等。第二階段預計為期二年,2005年的年度目標為推出支援閃聯標準的重點產品項目,以測試市場對於閃聯產品之反應。除相關產品與應用規劃外,閃聯標準工作組亦將持續進行標準協議及開發工具的改善,並預計於 2006年提交閃聯標準2.0版本。  

隨著閃聯標準與開發工具的逐步完善,閃聯標準的產業化將於第三階段正式展開,由於合理的價格與豐富的服務內容將是吸引用戶接受閃聯產品的重要因素,因此,除營運模式的建構外,設備商將朝成本控制的方向發展,而應用開發商與服務提供商的角色將更形重要。  

缺乏晶片、營運與服務商支援將是一大隱憂  

由中國近幾年來在國際標準上的積極耕耘,顯見中國在掌握技術標準並領導產業腳步的強大企圖。而閃聯標準工作組即是在3C融合的趨勢下,由中國本土資訊、通訊與消費性電子廠商自主發起成立的標準組織,並已獲得信息產業部與發改委的支持。  

有別於WAPI等其他中國自訂標準,閃聯標準工作組充分認知到標準制訂須採取開放的態度,與既有主流標準相容才有較大的發展機會,因此,閃聯除將支援國際標準納入閃聯標準架構,另陸續與DLNA、UPnP等標準組織進行討論與合作,此舉將有助於閃聯後續發展與市場接受度。  

再就閃聯的發展現狀觀之,閃聯的發展腳步實已超出標準工作組的發展規劃,現階段已有包括支援閃聯協議的PC、NB、印表機、投影機、液晶電視、DVD、手機等概念性產品出現,而開發閃聯設備的平台、工具,與晶片組業已存在相關的解決方案。然而,若反觀閃聯的參與成員,雖已迅速成長至20餘家,並已涵蓋產業鏈中的各個層面,但明顯仍缺乏晶片廠商、營運商與服務提供商的參與,這將影響到未來閃聯的產業化過程。按閃聯標準工作組的規劃,預期閃聯將於2007年開始正式產業化的腳步,故此三年間將會需要更多晶片廠商、營運商與應用提供商的參與貢獻。對有意進軍中國數位家庭市場的廠商而言,不論像智邦以設備廠商角色參與,或是以晶片廠商、服務商或應用開發商的角色加入閃聯標準工作組,將可直接掌握中國數位家庭的市場發展進度與技術標準動向,並在相關市場中占有先機。  

(本文作者為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